返回 打印

35年前, 她组建了预防医学国家队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她参加过很多学术咨询活动,却谢绝领取劳务费;她多次出国考察并参加国际会议,一次次主动向单位上缴获得的国外补贴,总计超过十万美元;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不顾83岁高龄,亲自赴灾区,现场考察儿童营养状况……她就是我国著名预防医学专家陈春明。

前不久,这位心怀大爱的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

实现疫情报告全国联网,为艾滋病防治奔走呼吁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

在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时任原卫生部防疫司司长的陈春明,承担起组建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的工作(后更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83年,她完成了组建工作并出任第一任中心主任和院长。

建院初期,办公场地就是一座两层楼高的临建,条件甚至不如一家区县级的防疫站。但就在这种条件下,她开启了组建中国预防医学国家队的征程。

建院后的第一件事,陈春明即从原卫生部接手了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当时全国疫情报告是按月邮寄,手工(打算盘)汇总全国疫情会议的数据。在陈春明的带领下,院内外开展联合攻关,克服了重重困难,在1987年实现了全国疫情计算机联网报告。

陈春明还提出并领导贯彻了“五四三”办院方针。“五”是指“五项任务”,即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与培训、监督监测、为制定卫生法规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情报收集和交流;“四”是指“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是指“建成三个中心”,即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培训中心。

上述建院方针,成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后二十年,在陈春明的带领下该院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为2002年建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奠定了基础。

此外,她从无到有增设了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和疾病监测点等新领域科室,在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陈春明赴美国参加艾滋病防治论证会,争取到了当时国内迫切需要的技术援助,就此启动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普及保健知识,关心儿童营养与健康

11年前,以陈春明为首的专家组完成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由她主编的《跟我学:吃动两平衡》一书成为行动早期重要的技术指南。在她的推动下,通俗易懂的营养学知识伴随控油壶、限盐罐、定量盐勺、腰围尺等进入了千家万户;“日行万步”“迈开腿,管住嘴”等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些科普工作成为日后中国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抓手。

2005年10月,陈春明牵头编写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后由原卫生部疾控局发布。为了改善我国农村2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陈春明于2001年开始,在甘肃省5个贫困县农村启动了以豆粉为基础的婴幼儿辅食补充品(营养包)的研究工作。跟踪6年,调查结果表明,6—24月龄的婴幼儿每天补充一包营养包,不但能够改善体格发育、降低贫血率,而且其智力发育效果能一直延续至8—9岁。

经过长期试点和广泛应用,这项研究成果现已转化为一项惠民政策。中央财政逐年增加免费为贫困农村儿童发放营养包的范围和经费,到2014年财政拨款数额已达到5亿元。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8-06-25/5110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