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九州通衢引领乡野巨变——“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综述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坐落于沂蒙山深处的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长年交通闭塞,山货难运出、美景无人赏,庄稼汉们只好外出另谋生计。

国省干线通达全国、县道辐射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近年来,“四好农村路”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让曾经的“四塞之固”变成了大道通途。路通了,山里的蜜桃飞向了北京、上海的超市,还漂洋过海远销欧洲;路通了,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赏春度夏领略金秋;路通了,不少打工者重返家乡,办起农家乐、建立合作社。大崮村的王均海开了家“福芦小院”,一年净赚5万块,比打工还高出不少,“路通了,咱农民的日子就一通百通啦!”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事实的确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让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农村“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沂蒙山区到太行山下,从沿海乡村到青藏高原,一条条公路让农业农村升腾起发展的新希望,也让亿万农民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四好农村路”,为脱贫攻坚、“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农村交通搞得怎么样,既直接关联着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深远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精准定向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达户,农民富起来了。

“路通富裕来,扶贫公路一建好,村子的贫穷面貌立马改变了!”四川省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村支书张方武说,过去村里山道曲折、道路不畅,农民卖货全靠肩挑背扛,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吸引来了企业发展中药材和莲藕产业,老百姓既能拿土地租金,还能赚劳务收入,脱贫指日可待。

脱贫路子千万条,哪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大了交通投资力度,新改建2.1万公里县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惠及3.1万个贫困村、超过2000多万农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农业强起来了。

黄土高坡连绵、千沟万壑横亘,地理区位的天然弱势曾让属于“西海固”的宁夏西吉县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今,随着高速公路内通外联、农村公路通达乡间,西吉农业也步入了快车道。依托路网整合特色产业布局,西吉实施了马铃薯种植基地、冷凉蔬菜基地、牛羊养殖基地等“百万工程战略”,“马铃薯之乡”的美名越来越响了。

发展现代农业,要依靠能赶上时代的基础设施。日渐发达的农村交通为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奠定了基础。各地还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具备电商、专业配送、冷链物流等功能的物流园区农村物流点,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越发顺畅。

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农村美起来了。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在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驱车前行,蜿蜒的村道将传统民俗与山间景点串联起来,“美出了新高度”。在“美丽公路”的带动下,不少农民就地办起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年收入高的能有几十万元,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放眼全国,许多地区把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美化绿化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路的修通还大幅拉近了城乡距离,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看病更方便了,不少农村娃也能坐上班车了。

注重实效,统筹推进

“四好农村路”,既要建得好,还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临近春节,又值赶圩日,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上热闹非凡。客运站里,家住7公里外的村民朱清春正准备搭乘村镇公交回家,“过去只能骑自行车、摩托车,又慢又危险,去年镇上开通了公交,政府出补贴、一趟两块钱,安全又方便!”目前,永安市共有农村客运车辆166辆,78%的建制村通上了直达县城的班车。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公路的延伸撬动着农村交通运输面貌的整体改善。过去,针对农村公路少、行路难局面,我国农村公路发展重点放在“建”上,奋力解决“通”的问题。近年来,在注重扩大有效供给的同时,我国注重实效,统筹推进,使农村公路真正做到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建,要放眼长远、讲求品质。

“建好就是最好的养护!”在山东,交通部门树立起“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彻底改变了农村公路“低标准、低水平”的问题:省级层面统一制定建设标准,要求沥青混凝土面层不低于4厘米,水泥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安保、排水等配套设施必须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在全国,不少省份也都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品质。

——管,要责任到人、机制到位。

设立县、乡镇、村三级路长,乡镇政府设立乡村道专管员,明确管理职责……近年来,福建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让境内9万多公里农村公路实现了“路路有人养”。针对当地台风暴雨多、农村公路灾毁多发的特点,福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行灾毁保险。2017年,全省72个县、8.3万公里农村公路参保,占总里程八成以上,有效发挥了保险“以丰补歉”作用。

——护,要落实保障、消除隐患。

“有了这些钢制防护栏,骑摩托、开车都更安全了。”在湖北省竹溪县吴家湾村,养护工李超圣正忙着安装护栏,还有些工人负责对路面标线等进行翻新。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投资556.3亿元,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约22.1万公里、改造危桥1.25万座。筹措资金、落实保障、强化监管……各地对农村公路养护愈发重视,农村公路发展长效机制日趋完善。

——运营,要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目的。建设农村公路,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流物流在城乡之间高效运转。客运方面,我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已经分别达到99.1%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超过70%

求真务实,久久为功

“要想富,先修路”仍不过时,“四好农村路”将迈上新台阶

“再穷也得修路,哪怕少吃几顿饭!”四川小金县双柏乡蓝山村是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118人,但为了修一条7.2公里的村道,村民们在上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硬是自掏腰包筹集了22.7万元资金,最终让海拔3000多米的村寨通上了硬化路,结束了终年靠一条羊肠小道出行的历史。

建设“四好农村路”,靠的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也是真金白银的倾情投入、政策机制的创新完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国家共安排3976亿元车购税,带动全社会投入1.6万亿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办法》……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也让“四好农村路”建设步入了良性轨道。

当前,我国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要想富,先修路”仍不过时。新年伊始,交通运输部也对今后一段时期提出了明确目标:2018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5000个、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加快推进通村畅乡的“幸福小康路”建设,到2019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特色产业扶贫,继续支持贫困地区约1.2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造建设。

目标就在眼前,蓝图正在绘就。交通运输部表示,要求真务实、久久为功,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是加强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抓紧解决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问题;二是加快完成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推动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三是完善政策机制,优化中央投资政策,督促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四是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制度,扎实推动农村公路品质工程建设。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为了万里沃野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了六亿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我们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让“四好农村路”建设站上新台阶、迈向新境界。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8-02-06/4867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