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八千里北疆边关70年安宁——内蒙古辉煌70年系列述评

作者:   来源:新华网  

5日一早,晨曦照得呼伦贝尔大草原一片火红,牧民呼本吉胡脚蹬皮靴,身着迷彩服,腰间挂着对讲机,手臂上套着“牧民哨兵”的红袖标,骑上摩托车出发了。他开始了每天一早的巡逻。这里是位居内蒙古东部的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嘎查,夫妻加孩子一家4口人居住的蒙古包,距离中国和蒙古国边境不到2公里。

在内蒙古漫长的8400余里的边境线上,像呼本吉胡一样的“牧民”哨兵有3800多人。他们和广大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边防民警,以及各族群众,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守边、护边、固边、稳边,织起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三道防线”,历经70年风雨牢不可破,筑起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

地处北疆,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内蒙古8400多里长的边境线横亘东西,穿越林海、草原、戈壁、沙漠,素有八千里边关之称,雄踞祖国正北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国必有边,边必设防。从最初的“三顶帐篷一口锅”的哨所,到如今的信息化功能俱全的哨楼;从原来单一的徒步、骑马巡逻,到现在的科技防控、陆空立体巡逻;从“融冰化雪就干馍”的艰苦生活,到现在肉蛋奶果蔬俱全的“营养型”伙食……70年来,几代人的建设、奉献、牺牲,八千里边防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转强、从落后到现代的历史跨越,北疆边关更加坚固,国之脊梁更加坚强。

在靠近边境的管理区,呼本吉胡等边民群众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面上的管控,诺门罕布日德公安边防派出所负责块上的管控,靠近边境的线上管控则由边防部队来承担。诺门罕布日德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阚明辉说,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管、联治”的局面。

内蒙古拥有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阚明辉说,稳固好这片全国面积居于首位的边境管理区,必须让群众参与其中,才能铸就平安基石。

每座毡房都是固定的哨所,每位牧民都是流动的哨兵。“边境堡垒户”“蒙古包哨所”像珍珠一样撒满绿色草原。呼本吉胡除了早晚固定巡逻外,平时一边放牧,一边巡逻,派出所为此专门给他配了一架望远镜。

为了打击边境地区时有发生的偷盗、挖草药、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军警民联防组织建立“草原110”等集发现、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群众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让草原上的群众成为“千里眼”“顺风耳”。近年来,内蒙古有关部门依托1000多个群防群治组织,累计查破各类案件3700多起,群防群治组织成为边境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守驻边军警依托联防地带,织成了“走访不漏一家、摸排不漏一人”的无形之网,并定期开展联合清边行动,对可疑人员和违法分子进行围墙化封堵。2012年以来,内蒙古共在边境地区排查可疑人员近1700多人次,查获涉嫌偷渡人员130多人次。

边境地区时常会发生各种纠纷矛盾,特别是近几年厂矿企业进驻,牧企纠纷日渐增多。内蒙古逐步摸索出“警地联勤”的工作模式,由公安边防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处置,既让首先到场的公安边防民警能及时控制事态,也破解了公安边防民警执法权有限的难题。目前这种工作模式已在牧区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件,消除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100余起,成为边境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宝。

交通不便、大雪封路、遇到疾病……边境牧民经常遇到实际困难。但到关键时刻,部队官兵和公安边防民警就会出现在牧民面前,帮助他们开路、救人、送药和食品等。巴彦淖尔市公安边防部门启动“爱民固边直通车”工程,为牧民代购物品、送货上门,节省了边境牧民的时间和成本,也为留守老人、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近几年,部队官兵和公安边防民警救助遇险人员1650多人,参与扑救火灾380多起。

同样,当部队官兵和公安边防民警遇到困难,牧民会给他们指路、提供食物、住进蒙古包。军警民三方就在这样的交往中建立了鱼水深情,心连心、手拉手,共同守卫边疆。

政府积极改善边境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近几年,阿拉善盟投入大额资金,为100户边境牧民解决脱贫致富、就学就医等困难。

晚霞染得草原一片金黄,呼本吉胡骑着摩托车归来,妻子和孩子站在蒙古包前迎候着。夜色中,一家人喝奶茶、吃羊肉、听歌曲,享受着草原美丽、宁静、安祥的生活。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7-08-07/4555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