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一带一路”赋予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重要战略屏障方面,中央给西藏的定位是两点,一个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 一个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时,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带一路”赋予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专访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夏春平 曾嘉 蔡如鹏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毗邻“一带一路”区域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同时又与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等南亚国家接壤,是联系内外的重要枢纽。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国新闻周刊》近日对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齐扎拉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贯彻对西藏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同时,齐扎拉也强调,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藏将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稳定,营造有利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西南边陲到开放前沿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西藏会带来什么影响?

齐扎拉:西藏是我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是国家确定的沿边地区开放开发重点区域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门户。2015年,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已经将西藏纳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将西藏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赋予了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综合考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央在“两屏四地”(编者注:即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基础上对西藏战略定位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国家将我区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对于我区发挥链接祖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可以说,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很大的、很难得的。我个人理解,这实际上是把西藏从过去的西南边陲变成了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中国新闻周刊:西藏将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在这方面,西藏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齐扎拉:西藏对于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态度是坚决的,行动也是有力的。首先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稳定,营造有利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区域。我们由点到面,以铁路、国省干道沿线城镇、旅游环线、主要景区为重点,构建有重点、多层级的对外开放空间格局。我们说搞全域旅游,也就是不断扩大开放的区域,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能够欣赏西藏的美丽景观,领略我区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对外投资开放领域。西藏要真正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肯定离不开一个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吸引国内外资本进藏投资兴业。我们在拉萨、日喀则就探索设立了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并完善外贸特殊优惠政策,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其次是全面融入经济大格局。在这方面,西藏能够做的事很多。全国一盘棋,西藏要发展,就必须融入内地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和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合作,认真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注重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增强我们的经济实力。我们还鼓励引导区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内地市场,鼓励我区各族群众到内地就学、务工、经商、旅游。另外,往周边省区看,就有川渝经济圈、陕甘青宁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西藏和周边省区也有很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都有很大合作空间。西藏一直以来就注重实现和周边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发挥青藏铁路辐射作用,推进川藏、滇藏大通道建设,打造318旅游景观大道。旅游上确实可以做很多文章,比如说青藏铁路沿线旅游经济带、康巴风情旅游线路、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都需要我们合作起来倾力打造。

第三是大力建设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把西藏建设成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开发开放、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机遇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往来,不仅是设施上的、贸易上的,还有政策上的、文化上的民间交流,总之是一种全方位、多方面的交往。中央强调“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可以说,这几个方面就是我们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的重要抓手。我们主动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努力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发展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方面,我们大力发展口岸建设和道路特别是铁路建设。

西藏将更好地融入世界

中国新闻周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不是也有助于西藏更好地融入世界?

齐扎拉:西藏曾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历史上欧洲许许多多的探险家,他们把西藏作为世外桃源。实际上,西藏从来都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西藏毗邻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历来就是我国与南亚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

中国经济与南亚各国的互补性很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带一路”倡议使西藏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就是帮助西藏更好地融入了世界。

目前,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开放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川藏铁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突破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把西藏连入长江经济带,形成我国通往南亚的边界陆路通道,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我区区域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改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跨境贸易、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积极参与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努力将我区建设成面向南亚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我相信,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西藏将更加开放,更加发展,更加美好,也有利于继承弘扬西藏的传统文化。

中国新闻周刊:西藏作为我国的西南屏障,是对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发展边境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西藏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今后,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齐扎拉: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西藏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2015年尼泊尔7.5级地震后,樟木口岸受损严重,对我区和尼泊尔的边境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

今后,我们首先要大力加强口岸建设,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科学推进樟木口岸恢复重建,加快发展普兰口岸,加快陈塘、日屋口岸建设,恢复开放亚东口岸,完善拉萨航空口岸功能,在口岸开展国际(跨境)物流,推动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前不久,国务院还批准了西藏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

同时,在道路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建设通到南亚国家的跨国铁路,中尼铁路日喀则至吉隆段。首列粤藏中南亚班列也已经开通运营,开辟了广东西藏尼泊尔公铁联运新通道。航空方面,加强与尼泊尔航空合作,支持西藏航空公司和喜马拉雅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积极建设通过尼泊尔向其他国家延伸的空中走廊。能源和电力方面,改善边境贸易通道和边民互市贸易点设施,加快延伸能源跨境输送线路,推动与尼泊尔电力联网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 出口商品结构也是制约西藏边贸的短板。在这方面,我们有没有什么对策?

齐扎拉:在出口商品方面,我区主要是以纺织品、机电产品、小百货为主,出口商品结构虽然开始呈现多元化态势,但并未根本改观。这些方面,我们还是要下大力气认真予以解决。

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提供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出口需求。目前我区能够出口到南亚国家的高附加值产品还是很少,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欠缺。西藏有很好的资源,甚至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最根本的还是苦练内功,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下一步,我们要认真研究,瞄准南亚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争取使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一个大的改善,推进“通道经济”向“价值链经济”转变。

守住保护生态环境的红线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都知道,西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藏将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齐扎拉:生态保护对西藏来说可以说是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我们要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对于我们来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在扩大开放和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我们始终守住守牢保护生态环境的红线底线,强化环境规划引领作用,严格项目建设环境评价,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三高”企业和项目进西藏。另一方面,我们还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扩大燃气覆盖率,提高能源清洁化。我们这几年加大“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工程,让西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

今年我在那曲地区考察时发现,去年种植的云杉、红柳等树种,虽然长得慢,但是已经成活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过去我们都认为那些地方不能种树。在加大开放的同时,我有信心认为,西藏的自然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西藏将如何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齐扎拉: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通过文化展览、展会、论坛等形式,积极组织文化遗产展览、文艺演出团队出境出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各级各类院校、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对外开展文化、艺术、宗教交流,鼓励藏学研究机构和藏学家积极参与国际藏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西藏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014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打响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品牌。另外,我们积极推动建立与印度政府间的经贸磋商机制,支持与印度开展陆路贸易;打造好印度官方香客经乃堆拉山口进藏朝圣路线,建立印度香客进藏朝圣便利机制,扩大中印民间经济文化交流。

在面向南亚开放中,我们会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一种文化如果不在开放的环境当中与时俱进,就会自生自灭。特别是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吸收先进的理念,只用传统的方法守着,恐怕很难传承下去。明年,由广东深圳市援建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就可以启用。这个博物馆关键不是收藏,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继承、规模化,把它与市场对接。这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了生命力,就可以靠市场的力量支撑下去,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新闻周刊:“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合作倡议,西藏作为重要战略屏障,中央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西藏将如何运用好这些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

齐扎拉:重要战略屏障方面,中央给西藏的定位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一个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指的是,我们必须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赋予西藏的各项特殊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中央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大力建设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有所不为”指的是,西藏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必须服从国家大局和整体利益,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任何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必须建设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7-05-12/4409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