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北京副中心办公楼宇间将不设围墙 率先应用5G

作者:王硕   来源:新京报  

2017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将搬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同时将带动40万人疏解到通州。行政办公区将如何建设?在昨日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亚芹在会上分享北京在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思考和做法。据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筑群将采取组团式布局,突出建筑功能的开放与交流,行政办公区及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公共活动区域将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

就近安排居住用地 打造开放式社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占地约6平方公里。张亚芹在发言中介绍,行政办公区的规划建设将突出建筑与环境协调,同时还要与首都发展、京津冀发展相协调。其中,在功能需求方面,将按照职住平衡的要求,就近安排居住用地,同步建成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实现工作与生活相协调。

据介绍,区域将率先践行中央提出的小街区模式,打造开放式社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街区设计。街区尺度控制在150-200米范围内,规模控制在1-2公顷,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和临街面积,促进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居住区有机渗透。居住区设置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满足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达。

对内功能共享 对外不设围墙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是四大班子和市属委办局办公所在地,也是北京未来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张亚芹表示,行政办公区的建设将落实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据介绍,行政办公区内的建筑群将采取组团式布局,可分可合,突出建筑功能的开放与交流,公共活动区域将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行政办公区及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并按照开放要求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广场等。

此外,通过会议设施、活动设施、地下食堂、接待中心等办公区域配套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下沉庭院、绿化露台、绿化屋面等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行政办公区内的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建设,行政办公区内将实现内部办公功能共享。

而通过行政办公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通过高品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建设,带动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资源的整体提升,实现建设资源区域共享。

相关新闻

办公区内全光网络覆盖 率先应用5G

据介绍,在行政办公区的建设中,创新理念是推进办公区建设的核心要求,贯穿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的始终。工程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为打造世界领先的行政办公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化应用系统,办公区内将实现全光网络覆盖,率先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并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楼宇设计管理与施工配合等方面,提升建筑设计管理运行的可量化和可视化操控。通过城市智慧系统,实现区域用地、市政、建筑、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办公区内还将统筹建设市级应急指挥系统,整合紧急救助服务平台、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指挥处置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全市各相关部门联合值守应急以及京津冀三地远程会商、协同应急响应等提供硬件支持。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6-06-08/3829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