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迈向共同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伊朗综述

作者:霍小光 郝薇薇 钱彤   来源:新华社  

       阿拉伯大漠砂碛旷远,尼罗河河水奔涌向前,厄尔布尔士山峻险雄阔。

       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2016年中国外交,开局。

       3国5日,3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各界人士、3个区域组织的负责人,约40场活动密集举行,务实高效,成果丰硕。

       传统友谊新坐标

       酝酿多时,期盼已久。

       飞越崇山峻岭,横跨亚非两洲。习近平主席中东之行,是中国国家主席7年来首次访问沙特,时隔12年再次访问埃及,14年来首次访问伊朗。

       期待已久的中国贵客受到最高礼遇。热情的当地民众在习近平主席经过沿途挥手致意,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电视台纷纷进行现场直播。

       沙漠绿洲跃动“中国红”——

       阿拉伯语中,利雅得意为“花草茂盛的花园”。宽阔的干道两旁,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访问期间悬挂来访领导人国家的国旗,这在沙特还是头一回。

       19日正午,习近平主席专机进入沙特领空,沙特王室成员亲自驾机,率4机编队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宾护航。

       从机场到王宫,18辆摩托车雁阵行进,一路护卫。行至王宫,王室马队接力护送。王宫广场铺起长长红毯,骏马嘶鸣,鼓乐喧天。艳阳之下,萨勒曼国王率领全体内阁成员及重要王室成员热情迎候。

        尼罗河畔致以亲切问候——

       同样是战机护航、摩托车队和马队护卫。塞西总统亲临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到来。16年前,习近平首访埃及,尼罗河深深印在了脑海;16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特地引用埃及谚语“谁饮尼罗水,他日必重归”表达心情。

       库巴宫广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上,180名天真烂漫的儿童挥舞中埃两国国旗,欢迎习近平主席到来。和煦的阳光洒向他们身着的“中国红”,胸前刺绣的五颗五角星熠熠夺目。习近平主席走到孩子们面前,俯下身同他们握手,向埃及小朋友问好。

       访埃期间,塞西总统全程陪同。经过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意犹未尽,塞西总统又拉住习近平主席再次进行小范围会谈。习近平主席成为新选出的埃及议会迎来的第一位外国元首。

       习近平主席对朋友同样热情相待,在同伊斯梅尔总理共同参观中国高技术展时,他亲自为埃及领导人介绍中国领军企业发展优势。

       伊朗高原体会友谊温度——

       厄尔布尔士山南麓,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生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到访,举世瞩目。为迎接习近平主席,鲁哈尼总统专门调整了自己的访欧行程。

       萨德阿巴德王宫,古木苍劲,气韵恢弘。鲁哈尼总统同习近平主席两年多来第五次正式会面。同拉里贾尼议长会见后,习近平主席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深谈1个小时。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专门安排时间会见10位阿拉伯友人,祝贺他们获得“中阿友好杰出贡献奖”。

       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刮起“中国风”,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友谊推向新高度。

       中沙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定位——

       中沙建交26年,两国关系加速向前。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沙特,中沙建立战略友好关系;8年后,又一次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中沙关系再上新台阶。

       不到26个小时,习近平主席同萨勒曼国王3次见面。萨勒曼国王将沙特最高级别勋章佩挂在习近平主席胸前。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指导双边关系的高级别委员会,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迈出重要第一步。

       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化——

       习近平主席到访,正值中埃建交60周年,埃及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20日晚,阿比丁宫灯火璀璨。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边走边谈。访埃期间,中埃共同发表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5年实施纲要,对各领域合作作出全面规划。中埃友谊之河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

       中伊树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坐标——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两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当代践行者。“这次访问非常成功,我与鲁哈尼总统一致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同鲁哈尼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鲁哈尼总统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开启伊中关系新篇章。

       共同发展新机遇

      “我们都有发展任务,都面临关键时间节点和道路选择的问题。”谈到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合作,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

       沙特,开始实施新的五年计划,低油价压力之下着力进行经济多元化改革;

       埃及,“新埃及”的建设已经上路,“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伊朗,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伊核协议的正式执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习近平主席中东之行,将中国同中东各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对接起来,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潜力进一步挖掘了出来。

       一项项访问成果令人振奋——

       3个国家,50余项合作协议。从产能合作到铁路建设,从电网改造到“网上丝路”,从金融投资到航天合作,从气候变化到科技文化,涉及领域众多,发展前景广阔。

       一批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同萨勒曼国王共同按下红色启动键。习近平主席对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立德·法利赫说,这个项目既符合沙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契合中国同丝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互利合作的发展思路。站在一旁的萨勒曼国王介绍,“法利赫”这个名字有“成功、高兴”之意,相信中沙合作一定能成功,两国人民一定会高兴。

       宽阔的库巴宫门厅,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纺织服装、石油装备、摩托、太阳能等100多家企业将要入驻,红海之滨、荒漠之上,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愈发朝气蓬勃。

       在习近平主席直接推动下,中国与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取得重大突破。1月19日,双方原则上结束货物贸易实质性谈判,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相近的发展诉求,相通的发展使命,相融的发展利益,藉由“一带一路”这条共同发展的纽带连接起来。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中国方案,应者云集。一年多时间,已经有了早期收获:顶层设计日臻成熟,务实合作显露活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同习近平主席会谈中,埃及总理伊斯梅尔一字一句说得清楚:“埃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相关合作,成为连接中国同欧洲贸易的通道。”

       文明对话新传承

       中东是人类古老文明的交汇之地,文化世界色彩斑斓。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不仅传递了今日中国的发展活力,更带来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致敬,展现出“文明和谐之旅”的独特魅力。

       尼罗河畔卢克索神庙广场,见证3400年风雨沧桑。21日晚上,习近平主席来到这里,与塞西总统共同见证2016年中埃文化年开幕。

       中国古代编钟的悠远之声在埃及神庙石柱间回响,中华古曲《渔舟唱晚》和埃及民乐《隆加舞曲》交相辉映,“千手观音”舞蹈与“埃及之花”芭蕾同台绽放,中埃歌唱家同声高歌《阿依达》和《图兰朵》如痴如醉……两大文明深情对话、光耀世界。

       一路热情赞叹,一路深入交流。演出结束,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一道步行离开卢克索神庙。兴之所至,两位元首6次停下脚步,在古埃及恢宏的历史建筑群中合影留念。

       领导人的访问安排,每一处、每一场,用意皆深。

       沙特国王萨勒曼盛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前往他的出生地“四方宫”参观,这里曾是萨勒曼父亲、沙特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王宫。

       与群众共同舞起沙特传统的“剑舞”,品尝阿拉伯咖啡、椰枣和传统面点,观看王宫内的图片和陈设,听萨勒曼国王的讲述……习近平主席体会异域文化的动人之处,欣赏“四方宫”处处展现出的沙特传统建筑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传承,感受到阿拉伯民族的豪迈。

       不同文明之间的眺望,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也从深处流淌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尊重与感悟力。

       从尼罗河西岸到河东岸的卡尔纳克神庙,习近平主席感叹:“这既是埃及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在会见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开展友好交往40多年来,确立了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之道。

       文化的真正魅力并非沉睡于历史,而是要开创未来。

       习近平主席此访,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百千万”工程,为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注入动力。

       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未来,人才和思想将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文化的纽带将把中国同中东国家连接得更加紧密。

       命运与共新未来

       三洲交汇、五海相拥,在世界版图上,中东之重不言而喻。过去5年,这片战与和交叠起伏的土地,经历了又一轮动荡。中东向何处去?世界屡屡提及“中东之问”。

       21日下午,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全会厅座无虚席。当习近平主席出现时,数百名与会者起立,报以热烈掌声。

       这掌声既是对习近平主席首访阿盟总部的欢迎,也是对中国回答“中东之问”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演讲,全面阐述中国主张,为中阿关系以及中东地区和平发展指引方向——

       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这是习近平主席代表13亿多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面对巴勒斯坦问题、叙利亚局势等长期困扰中东乃至世界的热点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当习近平主席呼吁,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更强有力行动,在政治上激活和谈进程,在经济上推进重建进程,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看到希望,现场掌声雷动。

       当习近平主席指出,叙利亚现状不可持续,冲突不会有赢家,受苦的是地区人民,解决热点问题,停火是当务之急,政治对话是根本之道,人道主义救援刻不容缓,与会者频频点头。

       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发展,中国从来没有坐而论道。“行动”,是习近平主席演讲的关键词——

       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习近平首次提出“五大行动理念”,宣誓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在阿盟总部,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今年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现场一次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说,在中东多个动荡国家,都存在外部力量试图利用一方推倒另一方的现象。但中国从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追求一己私利。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平衡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

       习近平主席对中东3国的历史性访问,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画卷上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的文明积淀,百年的动荡沉浮,追求民族复兴的同声相应,探索发展道路的共同追求。中国将同中东各国人民一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迈向共同发展新征程。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6-01-25/3607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