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政法微信"长安君"亮相社交网络 上线一月吸粉数万

作者:吴 姗   来源:人民日报  

 

  红黄相间的衣服、胸前五角星图案,火炬发型、黑框眼镜,身边一个象征司法公正的神兽獬豸(俗称独角兽)。政法微信公号“长安剑”主人“长安君”,近期以评论政法类热点事件崛起于互联网,以一种“中国式超人”形象护航法治中国。  

  据了解,“长安剑”9月底上线,上线一个月已经吸“粉”数万。截至10月28日,“长安剑”基本保持每天发布一篇原创文章的频率,共发布36篇文章,原创率达到95%以上。

  评说“青岛天价虾”

  普及更多法律概念

  10月9日,一篇题为《青岛大虾火了那么多天,还有三件事你没想到……》的文章,以客观、理性态度对政府、网民各方行为、观点进行点评。当晚阅读量近2万,收获数百个“点赞”。

  该文开刀剖析网络舆论场:“‘互联网+手机+社会监督’再一次完胜。最大变量就是现在每个人都手持‘话筒’。”“长安君”对网民也坦诚交心:“我们的网民小伙伴们,有没有在每一场狂欢中进步?对由我们联手创造的互联网舆论生态,有没有过躬身自省?”

  文章总结出“用成见去判断问题、用无知去理解问题、用情绪去解决问题”三个思维缺失。这篇并不讨好网民的文章,却收到了不少好评:“在‘不喷没有存在感’的朋友圈,难得的理智好文”“段子手的调侃听腻了,它让人眼前一亮”等。

  不难发现,这三个“缺失”,都剑指当下民间舆论场的思维“短板”——比如,遇到公共热点,部分网民习惯于用贴标签的“懒办法”来站队发声,将“敲诈”与“欺诈”等内涵不同的法律概念混淆使用,以及倾向于由个案迅速上升到对被质疑对象的全盘否定。

  有专家分析指出,“长安剑”正在成为政法信息的权威信源和相关舆论的重要引擎,也成为新媒体时代沟通官民舆论场的一座桥梁。

  分析“王林‘案中案’”

  用事实证据答疑解惑

  “青岛天价虾”并非“长安君”首次针对政法类热点事件发声。此前广西柳城连环爆炸案中,“长安剑”以一篇《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当晚就登上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首页,被观察者网评为“当时针对网络流言最为全面的回应”,微博上揽获阅读量超过10万。

  分析“大师”王林案中案,是“长安剑”沟通官民舆论场的又一成功尝试。

  10月中旬,办理王林案件的民警和采访报道此案的《南方都市报》记者刘伟,均被指“干扰办案、收受贿赂”,受到公安部直接调查。

  民间舆论场困惑之时,“长安君”以《公安部提办王林案相关案件有何不妥?》一文给出专业解答。摆事实、引法条,用扎实证据告诉公众,法律中对此早有制 度设计,上级公安机关有权“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公安部直接办案,也正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 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以理服人”,也体现在长安君对蒋洁敏、李春城等四贪官量刑的点评上。针对民间舆论质疑蒋洁敏“贪贿三千万只吐一百万”,长安君通过搜索判决书、查询《刑法》等,为网民答疑解惑。

  观察“赴港游购物死”

  与网民一起理性成长

  事实上,“长安剑”在微信平台上的“首秀”并非评论政法类热点事件,而是一套以宣传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为主题的多媒体“组合拳”。首篇文章《政法队伍的小伙伴们,习大大喊你为民保平安!》,即收获2万多阅读量。

  “长安剑”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制胜法宝”,更多的是,一种于众声喧哗中保留一份内省的理性态度。其孕育土壤,也正是“中国网民同步成长的理性精神”。

  “赴港游购物死”事件,可视作一个生动注释。前些日子,一内地游客在参加赴港游购物团时,在店门外被围殴致死。舆论哗然,“港人‘作死’”、立誓“永 不去香港”等非理性跟帖不少。“长安君”在《香港打死游客嫌犯今日受审,有两个“没想到”》一文中说:“香江两岸,需要更多的法治信仰和理性宽容”,这次 内港网民能联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份“自省和宽容”不仅是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理性生长、携手共进的开端。

  坦诚沟通、真实呈现、理性态度,一样能赢得掌声。“长安剑”诞生一个月,央视网、法制日报、环球网及四大门户,对其内容皆“每发必转”,诸多大V也在微博上竞相转发“长安君评”。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5-10-29/3469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