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印边界冲突: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作者:陈俊杰   来源:红歌会网  

中印边界冲突: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陈俊杰

  2020年9月10日,中印两国外长在莫斯科达成五点共识,宣称两国边防部队将继续对话,尽快脱离接触以缓和现地事态。但由于中印双方对边境实控线的认识有巨大分歧,印方不接受1959年11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后形成的双方实控线。印度军队在地面上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取姿态,两国外长缓和局势的政治意愿能否得到现地落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冷静看待印方在外交上的说辞,但比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拿到,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才是最可靠的谈判筹码。我们绝不能指望单独的外交谈判能让印方回归理性,必须做好在外交交涉失败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的充分准备,一线部队要随时能应对突发情况,随时能投入战斗。

  “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你可以让步,但你让步到底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理解。”这句话最早是尼克松在1972年连任总统前夕针对越南战争问题说的,1968年竞选总统时他就预见了美国很难在越南战争中达到既定目标,但国会与军方直到尼克松连任总统后才不得不面对现实从越南撤军。但撤军之前美国与越共多次谈判,企图在撤军之后保住美国在南越的既得利益。事实证明,不但美国撤军后在南越空手而归,由其扶植的南越傀儡政权也很快就被推翻了。相比之下,现在的中国在战场上未能将印度彻底打服气,到了谈判桌上就能让印度服气了吗?张仪那种三寸不烂之舌没有王翦那种胜仗岂能彻底征服中原?

  2020年10月上旬中印边界西段将进入持续半年的隆冬寒冷期,这时大雪封山将长达4个月,从11月到翌年3月最为寒冷,气温通常在零下30度左右,有的地区可达到零下40度,严冬期河流湖泊全部封冻,最厚冻土层可达1.5米左右。高寒地带的军事对峙乃至全面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拼的是后勤,即便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9日称,中印两国正为严冬坚守各自阵地做准备。而在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军队死掉的20人大部分是受伤后冻死的,这已暴露了印度军队后勤环节的相对薄弱。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在高海拔地区维持万人规模的军队过冬,那将意味着会有很多印度士兵遭到寒冷与失控的新冠病毒疫情的空前威胁,冻死病死的情况将时有发生。相比之下,现在中国军队的后勤能力是印度军队望尘莫及的。冬季是比拼中印两军的实力与意志比拼的关键阶段,这一轮谈判难免要把一切都摆到桌面上。要和平,越线印度军队就必须无条件撤出,堂堂正正地维护1959年11月7日的实控线;印度若不接受,我们就宁肯让边界局势继续紧张下去,直到印度拖不起为止;如果印度军队向我方开火挑起战争,那么这场对峙将转入速战速决模式,我军将坚决反击印度。

  印度军方一直对1962年战争的失败耿耿于怀,现在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前所未有。《印度时报》2020年9月10日援引某政府高官的话称,“如果中国胆敢在拉达克地区越过红线,印方必将对此进行报复”;“如果中方挑起战争,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印度军队一线部队已被赋予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亦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印度军队装备精良且准备充分,有能力到包括热钦山口在内的附近制高点反击中国军队;印方已向中方传达以下信息,即“不要试图破坏印度的任何防御工事,包括铁丝网”,而且“这是红线”。《印度斯坦时报》则强调印度已在“拉达克地区”部署坦克与步兵战车等军事装备,中方也派出了坦克中队与机械化步兵小队,目前双方在对峙地区的兵力对比约为1:1,如果中方继续增兵,印方也将作出相应部署。还有印媒提及,印度安全机构认为中方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约5万士兵和150架战机”,但整个战区的部署显示中方尚未做好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ZeeNews电视台则继续爆料中方试图“越境侵略”的消息,称中方军队约40名士兵9月8日下午乘坐两艘快艇“试图突破双边边境实控线”。印方哨所监控到了相关行动并及时发出了警报;还有印媒披露“中方军队携带棍棒、长矛和砍刀入侵边境的企图”后两军高层会谈毫无进展。

  我们必须看到,舆论战就是前哨战,一旦开战则全世界都会在战争性质的判断上依赖之前的信息铺垫;我们不能把边境情况的讲述权拱手让给印方,在中印冲突中不要过于“顾全大局”,不能对印纵容,不必过度克制。正如环时社评所言,我们要更多地主动发布中印边境实际情况的最新信息,要像我军战区9月7日凌晨发布印度军队鸣枪威胁我军巡逻人员那样抢先打赢对印度的舆论战。

  最近有港媒提醒,目前中印边界局势的另一个危险是善于挑动民族主义的特朗普恶意激化中印冲突,不断向印度伸出橄榄枝,表示可调停中印之争,但在美国疯狂打压中国时高举的这种所谓“调停”其实是极度偏帮印度,挑拨其与中国武力对峙以助力美国遏华战略。美印两国已形成一种默契,即通过塑造中国这个共同的“外敌”以纾解两国各自内部的矛盾。美联社2020年9月10日称,印度与美国日益增强的战略联盟“已然惹恼了北京”,北京将这种关系“视为抗衡中国崛起的一种力量”。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印方继续严重误判中印边界的战略态势,认为我们面对美国的全线压力不希望与印度爆发大的冲突,在一系列对印问题上越来越放不开手脚,所以印方才敢用激进的蚕食策略迫使中国一再让步。

  现在的中印冲突确实存在两面性与两难选择: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让美印两国的阴谋得逞。美国当然希望中印两国互相消耗,巴不得中印两国大打出手,最好是打成两败俱伤,那样美国才能渔翁得利。所以,我们要努力展现和平诚意,尽量保持克制,继续维持边境的安宁与稳定,但印度容易把这种忍让误判为软弱可欺与妥协退让,认为中国不敢、不愿页不会对印度的军事挑衅行为强烈反击,这就构成了印度在边境奉行“前进政策”的逻辑前提。如此一来问题就会转向另一方面:面对印度有恃无恐的军事冒险,一味强调和谈乃至说好话是印度听不进去的,说硬话也未必能让印度当回事,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唯有果断出手、雷霆一击,让印度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迫使其冷静下来恢复理性。毋庸讳言,大国不易,大国崛起尤其不容易,对很多国际问题的决策不是民粹的情绪性喊打喊杀那么简单粗暴,这将考验一个成熟大国更多的理性与睿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回顾历史能得出有意义的启发,“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印度独立后一直存在投机心理,自以为善于在大国之间两面讨好,而国际战略环境变迁是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其不惜在边界一带采取军事挑衅政策的重要依据。但耍小聪明玩过火了则容易误判国际形势,将希望寄托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上而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印度企图将近代英国单方面非法炮制的“麦克马红线”作为中印两国的正式边界,由此导致的边界争端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有苗头。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美印关系改善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遭到巨大困难,印度对中印边界的政策越来越冒进。例如:1955年6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的碟穆绰克地区越过传统习惯线侵占巴里加斯并设立哨所,1962年10月又先后在羌山口、约拉山口与拉多等地设立6个侵略据点,直到1962年中国军队将其全部清除;1963年8月,印度军队再次侵占巴里加斯地区,面积约450平方公里,1965年9月在碟穆绰克地区的都木契列向我边防军巡逻队挑衅,但被击退;1957年7月,6名印度军人潜入中印边界西段班公湖地区的斯潘古尔湖(亦称曼冬湖)北岸,但被我军扣押;1958年9月,印度数次派遣武装人员侵入中印边界西段阿克赛钦我方境内侦察与测绘,其中有15名武装人员被我军扣押。我们主张和平磋商解决边界争端,对印度军队挑衅行为一再克制主要是从大局考虑,也没公开揭露印度军队的挑衅行为,以一线部队脱离接触为避免冲突的第一要务。1959年10月,印度军队60余人越过习惯线,在中印边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空喀山口挑起军事冲突,中国边防部队暂停巡逻,周总理在1960年4月更是亲赴印度调停。1961年印度利用我方单方面停止巡逻之机先后在中印边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中国一侧设立25个侵略据点。1962年5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先后设立12个侵略据点,直到当年10月在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作战中被全部清除)。1962年7至8月,中印两国在加勒万河谷爆发军事对峙,中方继续保持克制,没有“拿掉”印度军队哨所,但印度舆论欢呼这是印度军队的胜利,认为“只要印度军队坚决,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而印度政府给军方的命令也由“只有遭到射击时才开枪”改成“如果中国绝对危险地迫近时就可以开枪”!印度国内舆论由此越来越膨胀,在民族主义情绪的“鼓舞”下,印度高层政客的头脑也发热了,对自身现状越来越认识不清而对中方的实力与决心越来越蔑视。1962年中印边界爆发军事冲突时尼赫鲁曾下令“把中国军队清除掉”,印度军队向阿克赛钦地区中国一侧发动大规模进攻后我方被迫自卫还击,直至有效管控阿克赛钦地区。2013年李克强访问印度之前中印边界也曾有大规模军事对峙,但当时的印度是对华政策相对温和的国大党执政,所以那一次军事对峙很快就结束了。2014年印度故技重施,再次企图借中印两国有重大外交活动的机会谋取实利,被中方拒绝后干脆将军事对峙进一步恶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印两国首脑外交的氛围与成果。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对华政策越来越强硬,印度一度认为这是印美关系发展的一个契机。2017年洞朗军事对峙就在这一背景下爆发,不仅是一次严重的边界争端事件,而且把中印关系拖入谷底,但其实也是印度对中国的一次战略试探,随时都有可能得寸进尺。

  然而,印度国内并非铁杆一块。在具体的对华政策上,印度军方鹰派与政府高层时有矛盾,新中国“党指挥枪”的优势可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印度的政府与军队的诡异关系有点像一个人牵着一条大狗但狗绳子很细,牵狗人不能使劲拽而只能引导这条狗别乱咬,中国的外交部门要求印方“严格约束一线部队”的背后就蕴含着印度的政府与军方的诡异关系。已有不少材料证实,尼赫鲁最初也不想与中国爆发战争,但反对党的倒逼、舆论的煽动与亲信的误导最终使其走上对华战争的歧途。1987年中印边界冲突更有代表性,当时的印度军方鹰派领导人恶意误导政府高层,自恃有苏式装备就能击败中国。当时中印边界的紧张形势一度让双方再次走到战争的边缘,印度企图利用军事演习暗中蚕食中方领土。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撰写的《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书称,当时印度打算用一个师的兵力“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命令。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之子)也不希望军方鹰派分子真的挑起一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主要是从地缘政治与后勤方面考虑,认为无论胜负与中国开战都将得不偿失。1988年12,拉吉夫-甘地访华实现两国和解,直至1993年两国签订边界和平协定,此类危机才暂时得到化解。

  搜狐新闻特约评论员石宏认为,印度要主动将2020年9月10日的五点共识落到实处是比较难的,因为近年来在中印边界已爆发了多次军事对峙,而且每次对峙都是印度首先挑起来的。尤其是随着美国战略重点转向印太而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急剧升温,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印度军队在其国内是一支独立性较强的势力,对印度政府的命令并不是言听计从。现在印度之所以还能坐到谈判桌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军事挑衅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也就是说,中国表现的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信心与能力是让印度领导人头脑有所冷静的重要原因,这才是促使印度下一步将五点共识落到实处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认为,印度一直是中印边界紧张局势的制造者,何以然?第一,印度继承了昔日大英帝国在南亚的野心,那就是通过边界冲突、特别是对中国这种强有力的对手叫板显示其强大以对周边小国杀鸡骇猴;第二,中印边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印就想在这个方面捞到更多的“战利品”,进而在谈判桌上得到大英帝国得不到的东西;第三,特朗普的窜掇越来越露骨,中印冲突显然也是美国军方鹰派特别希望看到的;第四,现在印度国内抗疫形势越来越严峻,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随时有可能超过美国,印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用反华政策转移矛盾焦点,所以此次边界冲突其实不是中印两国在边界上有什么问题,而是莫迪企图籍此甩锅抗疫责任。最近印度在中印边界陈兵二十万并已储藏越冬物资,看来是准备对中国打持久战了。但从长远来看,中印两国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军事角度上看,印度肯定不是中国的对手。莫迪不是为了真打,而是为了真谈,为了在谈判桌上积累更多的筹码才拉开了大打出手的架势,但他未必真敢打。这种状态当使我们联想到毛主席说的一句名言: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而且,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印边界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停不了,但其规模与破坏力不可能超过抗日战争。

  莫迪17岁时就加入了印度的民族主义团体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RSS),这个组织也是目前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核心,该党以印度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主旋律。莫迪本人的政治纲领更是长期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如果莫迪政府能在内政上通过“激化宗教矛盾”赢得选举,那么通过激化中印矛盾转移目前印度面临的经济、疫情双重困局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基于以上判断,中印两国会否在边界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无论中国的意图还是印度转移矛盾的目的都是可能性较低的,但在边界持续“敲敲打打”将是未来中印两国关系的“新常态”。

  就在中印两国达成五点共识的第二天,有印度媒体报道,中印两国军队在在班公湖南岸两个战略高地爆发了新的冲突,双方都想将对方驱赶出该地区。印度媒体还重点描述了印度士兵在“黑顶山”与“头盔顶”的英勇表现,称他们在该地区挫败了对方试图将印度士兵驱离的企图,还看到有对方士兵被担架抬着送走。印度在拉达克前线重要战略地点又投送三个连的兵力以加强在高原前线的固控,虽然印度官方澄清了这则消息,但印度方面在高原边境地区的进攻姿态并没有因为双方的共识而降低。9月14日莫迪表示,“国家将与我们的士兵站在一起”,印度士兵正以极大的勇气、果敢与坚定的信念站在前线保护印度,再过几天边界将会迎来降雪,士兵们会更加艰苦,所以我们要坚定地站在这些士兵的身后。莫迪没有提及当前的中印边界局势,但其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印度违背双边共识的承诺。就在莫迪发表上述讲话的前两天已有印度媒体称,印度军队在前线多个地区做出积极部署,印空军正在计划到前线地区(如印度的北阿坎德邦等地)建立数个雷达基地(防空方向),同时将修建几座空军使用的紧急加油、弹药填充的预着陆机场(基地)。印度企图以这种强硬的姿态乃至危险的举动实现对谈判桌上筹码的夺取,进而打倒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印度近期的举动(无论非法越线占控还是鸣枪行为)都在将中印边界局势向着危险的方向推进。印度媒体纷纷表示,与1962年相比,中印边界局势正在攻守易势,印度军队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印度媒体也承认,一旦爆发高烈度冲突,印度士兵在冲突爆发的15分钟内的伤亡将远远超过58年前的那场战争的伤亡。但印度媒体不愿承认的是,印度士兵在前线面对的这支军队连全球第一的美军都不敢招惹,58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完虐印度军队,现在更有信心碾压这支早已被大英帝国驯服的军队。

  就在中印两国达成五点共识的第三天,有印媒报道,印度空军计划在北阿坎德邦的三个边境地区建立防空雷达并修建一个用作加油、装卸弹药的预着陆场,印度空军还要求该邦为扩建机场提供土地支持。据《印度快报》称,这三个地区是杰莫利、比托拉格尔与乌德尔格希,印度空军还提议在该邦发展一个新的预着陆场以执行其在北阿坎德邦山区的活动。2020年9月11日,印度空军中央司令部空军中将拉杰什库马尔与北阿坎德邦首席部长特里万德拉辛格拉瓦特共同决定,印度政府与印度空军将共同落实土地工作。库马尔还要求拉瓦特提供土地扩建潘特纳加、乔利格兰特与比托拉格尔的机场以及焦库蒂亚的一个新机场。一位高级官员告诉《印度快报》,“印度空军已提出在三个地区建立防空雷达的建议并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他们想要预着陆场土地以补充燃料与装卸弹药。”印度军队此举的根本原因是其高层对中印战略态势的误判,其不惜一战的应对性部署是基于对中国军队的力量、决心与意志的错误认识。总体上看,中印边界对峙僵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印度通往班公湖与拉达克地区的运力有限,桥梁难以承受满载的坦克与装甲车。此外,印度军队在前线没有永久性的住房,士兵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天气下仅靠帐篷无法生存。中国人民要保持意志与耐心,要信任解放军、支持解放军。同时,中国人民也要对外交团队的智慧保持信心。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网站消息,孙卫东大使近日表示,“今年涉边事件发生以来,如何正确把握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更显重要。两国领导人曾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其中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他还表示:“关于下一步发展,两国外长同意,随着局势缓和,双方应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维护和增强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这个解决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据路透社2020年9月15日报道,从骡子到大型运输机,印度军方启动整个后勤网络向中印边界运送物资以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有印度官员称,近几个月来,印度将大量的弹药、装备、燃料、冬季物资与食品运进拉达克。中印两国正在谈判,但双方都没有让步。印度军方准备在整个冬天沿着危险的高海拔边界部署军队,拉达克东部已有有2万到3万名士兵。但一名印度军方官员说,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双方部署兵力增加了一倍多,“我们已对中国军队的增加做出了反应”,印度军方已向该地区运送超过15万吨的物资。印度陆军第14兵团参谋长Arvind Kapoor少将称:“我们所需要的所有物资都已运到需要的地方。”当地时间9月15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表示,印度已向中国明确表示将不惜任何代价保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已为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好了准备,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将成功地处理局势。”据《南华早报》报道,“自从战备水平提高以来,指挥官、军官和士兵们一直在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额外的训练和演习。解放军将更多军队和武器系统调入实际控制线,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由于印度一方在边界线上与谈判桌上反复无常,“这个水平可以由边境上的军队来决定,就像1987年发生小冲突之前那样,当时这个水平被多次调整。”据《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 9月16日报道,45年来中印两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LAC)上没有发射过一颗子弹,但两国军队在过去20天里在拉达克东部至少有三次交火事件。“第一起事件发生在8月29日至31日,当时印度军队先发制人,阻止了中国企图占领班公湖南岸高地的企图。第二次事件发生在9月7日,发生在穆赫帕里(Mukhpari)高地附近。”有印度媒体称,在9月8日发生在班公湖北岸附近的第三起事件中,由于中方咄咄逼人,印度军队对天发射了100多发子弹。

  “伪阿鲁纳恰尔邦吧”曾就2020年7月5日王毅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达成四点共识展开讨论,参见https://tieba.baidu.com/p/6794842786。网友“遥远梦约”认为,“看我们的新闻,外事交往,天天达成共识,不计其数的共识。大家在会晤期间都呼吸空气也是个共识吧。有种印度官员你不呼吸看看。太多共识,世界一片和平,感觉地球那么和平都快传到火星了。”网友“贴吧用户_5KAS92R”认为:“中国外交人员,说的战场上得不到的,也别指望谈判桌上能得到。中国网名一片叫好,绝对宇庙真理。一个外交官不能在国际上为自己的国家伸张正当权益,还谈个什么外交。学外语的当外交官真不行。”网友“起飞2020”认为:“战场上得到的,谈判桌上送光。”如何不因中印冲突再一次“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仅靠几点“共识”平息国内舆论的怒火显然远远不够。



//www.syxtk.com/wzzx/llyd/aq/2020-09-20/6512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