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国想不想打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打

作者:张志坤   来源:乌有日刊  

  中国想不想打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打——评《日本野心大胆子小,行动软嘴很硬》

  中日之间到底会不会发生战争,在当前中日争端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这涉及到中日两个大国的战略走向,涉及到中国复兴崛起的方式、进程以及效果,问题可谓极其重大。对此,许多人都在发表评论意见,其中,最新和具有相当权威的评判见于《环球时报》11月5日题为《日本野心大胆子小,行动软嘴很硬》一文,这篇社评文章中对中日战争与否的问题做出了空前重大的判断,认定现如今的状况是“中国不想打”、“日本不敢打”,因而,中日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局部战争,甚至连在钓鱼岛“擦枪走火”都没有可能。

  事情真的就是这样吗?

  我们认为,以“中国不想打”、“日本不敢打”为视角看待中日战争的可能性,完全是混淆视听,是一种相当错误的逻辑。这是因为:

  第一,做出“日本不敢打”的判断依据不足

  综观《日本野心大胆子小,行动软嘴很硬》一文,其之所以做出“日本不敢打”的判断,依据有二:其一,“日本不敢打,是很多中国从事对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相当坚定的看法。他们认为,日本根本没有资本同中国开战,一旦两国打响,无论打成什么样,日本社会将陷入惊慌,政府在政治上必输。安倍对华强硬并渲染紧张的意图是要推动修宪扩军。不仅他本人,整个日本没有与核大国中国迎头猛撞的意志”;其二,“同时我们需知道日本的感受非常沮丧和不安,它处于对华战略守势”

  我们认为,这样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

  认为日本“没有资本同中国开战”、“无论打成什么样,日本社会将陷入惊慌,政府在政治上必输”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再打成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就像当年消灭北洋水师那样,日本在政治上、军事上照旧是大嬴特赢,根本不会有什么“政治上必输”。

  说安倍“不仅他本人”,而且“整个日本没有与核大国中国迎头猛撞的意志”根本是想当然。中国已经承诺了核武器的使用原则,所以,在中日对决的格局下,中国核大国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只是一个常规力量大国,与日本没什么两样,所谓“日本没有与核大国中国迎头猛撞的意志”这个判断前提就不存在,日本只是与常规的中国相撞,不存在与核大国中国猛撞的问题。

  至于“我们需知道日本的感受非常沮丧和不安,它处于对华战略守势”。这一点,怕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都不知道,不但不知道,而且也不会认同。因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现在是日本不断挑衅,从语言到行动,从军事政治到经济外交,不断向中国进攻,一点也看不出“沮丧和不安”的意思来,人们所看到却是它信心十足成竹在胸的一副摸样。

  第二,“中国不想打”左右不了中日之间的关系

  日本的行动从来不受中国的支配。也就是说,日本干什么中国管不了,中国说了不算。所谓“中国事实上历史性地处于对日关系的战略主动地位上”的判断与事实截然相反。如果真的是这样,中日关系恶化的责任就应是中国的而不是日本的,但事实是中国方面一直想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结果扭不过日本,被日本方面牵着走,中日关系急剧下滑。

  基于这样的逻辑,所以,在中日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未来的可能是即使中国不动手,日本也可能先动手。日本已经多次表示要击落巡航钓鱼岛的中国无人机,这和中国想不想打没关系;日本已经多次举行离岛争夺演习,目标直指中国,也和中国想不想打没关系;日本方面不会因为“中国不想打”就不搞突然袭击,这也已经为以往多次历史事实所证明。

  第三,“中日即使围绕钓鱼岛开战,它也一定是没有胜负的战争”,这一论断纯属胡说八道。

  打仗就要分出胜负,真不知道《环球时报》这个算命先生怎么算出来中日钓鱼岛之战“一定”是“没有胜负”的。

  值得一提的,这篇文章还提到如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日本不敢打,是很多中国从事对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相当坚定的看法”。这倒很说明问题,这一描述使我们知道了“很多中国从事对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的面目。

  二是这篇社评说“真正认为一场战争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国人并不多”“实际支持通过非战争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中国人更多”。笔者以为,实际正好相反。在此,笔者愿意就这一问题和《环球时报》赌上一赌,就请《环球时报》搞一个问卷调查,下好赌注,看看究竟谁输谁赢。

  其实,这篇文章在逻辑上是相当混乱的,该文章的标题就是显著的一例。该文认为日本是“野心大”“胆子小”,这里面有一个“大”“小”的关系。但是,“野心”与“胆子”本来就属一体两面,“野心”就是一种“胆子”,“野心”大“胆子”自然就大,如果没什么“野心”“胆子”自然也就很小,怎么会出现“野心”很大却“胆子”很小这样奇诡的逻辑呢?这简直如说一个人脑袋很大头部很小一样令人费解;至于“行动软”“嘴很硬”一说,则更是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日本真的行动很软,怎么又会有“擦枪走火”危险呢?事实上,正是因为日本的行动一直很硬,中日战争的问题才如此紧迫,才如此为人虽关注,不然,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大报,哪有功夫操这等闲心呢?

  既然这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日战争与否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中日战争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是否想打,而在于中国是否能打,只要中国能打并且能够打得赢,日本就不敢冒险,反之,如果中国上下战争意志薄弱、打仗勇气不足,军事能力低下,日本凭什么不敢打呢?在一场巨大胜利的诱惑下,又有哪个政治家能抵挡得了呢?不会有谁拒绝一场对外战争胜利的,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和安倍这样的政客尤其如此。

  所以,对中国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一是要准备战争,二是要显示自己能打且能打得赢,这才是解决中日争端的必经道路,否则,中日之间的和战前景将不堪设想。

  现在,对中国而言,一个危险的倾向还是因为GDP而来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战而胜的美梦,就像今年7月《环球时报》一篇题为《防卫白皮书,日本的最新狂妄秀》社评文章所表现的那样,盲目乐观。相反,凡事都要做最坏的准备,什么“实际支持通过非战争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中国人更多”,这样的论调与当年李鸿章的方针是基本一样的,李鸿章路线是一个怎样的路线,结果如何,相信中国人都完全明白。

  附:日本野心大胆子小,行动软嘴很硬

  中日会在钓鱼岛“擦枪走火”,并进而爆发一场局部战争吗?迄今为止大多数的分析认为不会,基本理由是:日本不敢打,中国不想打。

  中国不想打的原因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的挑衅很愤怒,巴不得好好教训它一顿。但中国社会总体是理性的,真正认为一场战争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国人并不多,人们更希望能在钓鱼岛问题上压制日本咄咄逼人的姿态。实际支持通过非战争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中国人更多。

  日本不敢打,是很多中国从事对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相当坚定的看法。他们认为,日本根本没有资本同中国开战,一旦两国打响,无论打成什么样,日本社会将陷入惊慌,政府在政治上必输。安倍对华强硬并渲染紧张的意图是要推动修宪扩军。不仅他本人,整个日本没有与核大国中国迎头猛撞的意志。

  然而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日本作为区区岛国,历史上同中俄美三大国都发生过战争,它有时的冒险几乎就是自杀式的。东北亚风云变幻,现在无法预测今后中国的“不想”同日本的“不敢”将如何互动,以及产生什么变化。

  但至少在目前的“不想”和“不敢”之间,中国事实上历史性地处于对日关系的战略主动地位上。日本这些年一直扮演了挑衅者角色,但无论在靖国神社,还是在东海,日本的瞎折腾都无力对其地缘政治困境做出改善,日本的对华被动逐年增加。

  比如在钓鱼岛,日本搞“国有化”导致中国的猛烈反击,中国执法船在该海域的常态化巡逻打破了日本之前的所谓“实际控制”,日本实际有所退让,但嘴变得更硬。

  中国这些年军费持续增长,海军力量通过宫古海峡走向太平洋,这会让日本方面感到不小压力。日本不得不接受逐渐适应中国海军力量崛起这一虽不舒服、但却是唯一的选择。

  日本对华的担心和不满主要发泄到靖国神社冲突上,这是日本能够相对主动的擂台。但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施加的压力同样是强大的,加上与韩国联手,有部分西方舆论支持,靖国神社并不能给日本对华战略加分。

  中日目前陷入密集的相互示威,一来一往,掩盖了大局。中国社会需要拽紧大势的主要线索,始终看清中日间的态势,不做误判。

  时下的日本是有野心、胆子小、不敢大动作却又忍不住挑衅的对手。中国在钓鱼岛维权和海军走向太平洋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的部分神圣权利。同时我们需知道日本的感受非常沮丧和不安,它处于对华战略守势。我们宜保持节奏,给日本的适应留出时间和空间,不让日本右翼利用其社会上的“对华恐惧”,煽动悲情。

  钓鱼岛是中国给日本挑衅以教训的地方,我们开创了维护该岛主权的新空间。但我们也需清楚,钓鱼岛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中日即使围绕钓鱼岛开战,它也一定是没有胜负的战争,而是中日各自表达不放弃该岛意志、摸索下一步和平解决的一个昂贵环节。

  今天的中国根本没理由怕日本,我们所要计算的是在经营中国全球战略的关键时刻,陷在与日本的纠缠里值不值。日本现在与中国对抗得很专心,而我们实际只能对它采取“三心二意”的态度。

  然而我们不是中日关系的唯一决定者,日本有可能利用我们的犹豫而提高对华政策要价。这一切对我们构成做全球大国极不熟悉的挑战。又要能镇住日本,又不使我们的反击进一步刺激它的敏感和各种变态的情绪,对其胡萝卜加大棒,驾驭它,而不是降低自己做它的平等对手。难。崛起的中国,的确需要大智慧。



//www.syxtk.com/wzzx/llyd/js/2013-11-06/2353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