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应对

作者:夏文斌 赵彩霞   来源:红旗文稿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应对

夏文斌 赵彩霞

夏文斌 赵彩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应对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敌对势力以各种方式围追堵截一浪高过一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清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科学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不断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努力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对的复杂形势

全球化所引发的制度价值冲突。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要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必须要通过经济和社会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但由于制度价值的根本不同,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价值文化冲突。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政权,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敌对势力借助经济全球化进行制度围剿和制度渗透,导致一些人价值迷失、政治方位尽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失去指导地位,引发了思想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权危机。面对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政治问题,高校的个别教师和社会上个别“公知”却有另一番政治解读,他们堂而皇之地用普世价值、宪政理论等来分析上述问题的前因后果,将苏联解体看成是普世价值的必然、西方宪政的胜利。这种解读以所谓学术探讨的形式影响和迷惑着一些学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

市场经济深度推进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和文化问题。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虽然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所带来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冲突、政府失位等问题不可小视。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问题,虽然与西方相比性质不同。然而针对这类现象,高校的个别学者却视之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必然,还有人用新自由主义来对之解读,提出中国在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高举个体本位的旗帜,政府的唯一责任就是当好“守夜人”,不要干预市场。他们还声称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也难以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所谓的前沿观点对学生思想造成的混乱不可小视。

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思想价值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拓宽了人们学习求知的渠道,但也带来了诸多思想领域里的挑战。一是由于一些信息背后的经济驱动,使得一些“标题党”大行其道,用一些浅层化、娱乐化的内容和方式来解读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地降低信息的思想含量,进而可能使一些灰色价值进入各种信息平台,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思想文化的堤防。这一问题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需要特别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二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对人们的误导十分严重。一些帖子通过各种语言和学术包装,在网上以还原历史真相、解读历史真谛等为幌子,对领袖人物、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有功之臣,随意进行所谓的“新认识”、“新解析”。这种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进行历史事实的偷梁换柱,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是巨大的。三是在高校中存在着不问老师问“度娘”的现象,学生对百度等网络知识的过度依赖,更是给我们信息网络的正本清源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思想认识不同程度虚化、弱化。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如何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对于这些重大问题,在一些高校并没有完全形成共识。在一部分人看来,大学是求知问道的学术圣殿,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已经明确,无需我们再下更多的工夫,应当把中心和重心放在学术研究上。这一观点值得警觉。毫无疑义,追求学问是大学的天职,但不能把学术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不能将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有的教师对这个道理讲起来重要,但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却将其放在一边,或者不去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对学术学科的潜在影响。他们往往重学术轻价值,或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进行教学与科研,不对西方学术进行价值分析,而是搞所谓“原汁原味”地吸纳,甚至用错误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影响青年学生。

制度建设落实、落细不够。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完成,一些事关高校长远关键的问题和责任已经在制度上得到明确。但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的空白点、一些具体职责划分不明确、制度落实执行不力等问题。如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教案的意识形态检查制度、学校各级媒体的意识形态发布和检查制度、社会科学成果的意识形态审查制度、研究生博士生论文的意识形态检查制度等都还存在着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的问题。

队伍建设薄弱。高校本身就是意识形态传播、研究、交锋的重要阵地,高校的诸多学科直接涉及到意识形态走向问题,各种思潮的交锋在高校最为激烈,也最容易受到学生的关注。对此,需要我们有一批政治责任感强、对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高度敏锐性的教育和管理队伍。但在现实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意识形态各级队伍主责不明、对于意识形态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涉及意识形态的各支管理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不强、对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训检查存在着时断时续的情况等等,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执纪问责缺失。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责任重于泰山。对于高校干部和教师而言,这一责任要压实压严,一旦出现意识形态失控、失范问题,就应当受到严格、严肃的政治处理。但截至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完全形成意识形态追责问责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将其作为学术不端或一般性的失职、渎职来处理,没有充分意识到此类事件对广大师生思想产生的严重冲击,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极大危害。

三、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面对当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有针对性地回应和解决好意识形态的突出问题,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高校的思想价值基础。学校各级党委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论述,通过学校理论中心组、“两课”、形势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学习好、宣传好。要把意识形态建设内化于党委管方向、谋大局、促改革、带队伍的全过程。不断分析学校所面临的意识形态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通过一人一策、一事一策,精准化地解决问题。要善于从国际、国内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大局中,从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大势中,组织高校各层面的力量,发挥高校跨学科的优势,通过深入对话交流去引导广大师生的思想,对于一些严重错误的文化价值表达,要旗帜鲜明地亮剑,真正在高校全方位地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基础。

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意识形态的斗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将显得更加激烈。我们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善于运筹帷幄,在制度建设上多做文章,特别是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保障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一是要在“全”字上下功夫。全面审视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上出现的一些空白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涉及到学科建设、人才评价、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我们的意识形态尚没做到全覆盖,需要加快补齐短板。二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制度不是用来给人看的,而是要在现实中发挥作用。为此,高校党委要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制度建设落地生根,要用制度将高校人才引进、学术研究、课堂教学等可能会引发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要坚持制度为先,不允许任何人挑战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警醒力。三是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交锋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善于结合新情况、新变化,善于从不同群体、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建设。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同样也是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队伍的要求。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主体队伍建设。要把学校党政领导、各学院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队伍。在人员选拔、绩效考核、各类培训中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特别是通过高校意识形态案例分析,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真谛,使高校各级党政干部敢管、会管、善管意识形态。善于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将一些在师生中滋生的可能会产生意识形态冲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思想问题,消灭在未发或刚发阶段。二是融合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跨学科的优势,把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研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协调组织起来,聚焦突出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形成全员意识形态建设和监管防线。对于意识形态问题全员有责,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服务人员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导向和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方向。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员联动、众志成城,才能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目标要求,强化意识形态的执纪问责。要紧密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多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把握问题,进一步严明意识形态纪律,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在高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要有底线、有规矩,谁无视或破坏了这些规矩和纪律,都要受到严肃的查处。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的执纪问责,对于挑战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人和事及时查处,要举一反三,真正打造高校意识形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当然,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很强的问题,高校各级党委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师生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查处相关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绝不能用一般的学术争论来对待,一般性的学术争论或模糊认识也不要轻易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去查处。对一般性争论和模糊认识,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真理帮助广大师生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努力争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信者、捍卫者。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9-07-24/577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