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赵可金:香港教育“殖民化”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赵可金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学校中的教育“殖民化”问题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但随着去年非法“占中”活动,教育“殖民 化”在香港新一代年轻人中的负面效应再次凸显出来。长期以来,由于当时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使得香港教育机构被打上这一“烙印”。1985年,港英政 府通过了《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尽管“钦准”在中小学实行政治性的教育,打破了“校内不准开展政治活动”的禁令,但回避了“主权回归”和“民主教育”的问 题,香港中小学教育始终存在着“殖民化”的问题。香港回归后,学校教育中的“去殖民化”进程十分缓慢。

  主权回归并没有解决“去殖民化”问题

  尽管香港主权和政权回归近二十年了,但公民教育仍然保持“殖民教育”的一些特征。

  长期殖民地的历史,使得香港人缺乏对政治的兴趣,更多关注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在港英政府期间,香港中小学教育以维持经济实干精神和保持政治冷漠并行的“二元教育”,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公民教育呈现为“无民族”、“无政治”和“疏离的子民”教育特征。

 

  香港教育的语言长期运用英语教学,中英文教学的比例达到1:10。在英文熏陶下,香港人很难与中国文 化和内地形成文化血脉上的融合。港英当局主政下,不支持香港学校开设中国历史课程,中国历史被编入亚洲历史,实行殖民化教育。在香港小学常识课课程纲要 中,中国历史教育完全没有被提及,这就淡化了国家和民族观念,强化殖民色彩。香港的教科书中,将鸦片战争说成中英贸易冲突,当时很多香港人对中国历史十分 陌生,中国被称为“香港最大的邻国”。

  香港小学唯一的政治活动就是升国旗,有时也举办一些认识基本法的活动和比赛,中学 生大多通过通识课了解时事,老师也通过通识课传输政治意识。在教材方面,通识课也是由教师自行编订,因此,教师的政治取向和立场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目前, 香港的教师不少受西方教育影响,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和香港认同。

  久而久之,香港年轻人心目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香港市民只关心安身立命和创造经济成就,不大关心国家身份,在意识形态上十分冷漠。这一认同危机是导致香港一些青年做出撕裂香港与内地举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

  “去殖民化”是建立国家认同的最重要任务

  环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有义务提供国民教育,重视国民教育已成为国际惯例。例如,美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美国许多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法国的国民教育偏重法兰西民族优秀传统,突出法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其他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的国民教育,无不以不同的方式强调青少年应有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长期的殖民地经历,使得香港教育体系成为殖民体系的一部分。参与去年非法 “占中”的学生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长期缺乏必要的国民教育,实际上在香港主权回归后,并没有摆脱“殖民教育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重振香港社会凝 聚力,激发社会活力,在教育体系中推行“去殖民化”是特区政府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不过,实施香港特区教育体系的“去殖民化”不可强行推进,必须对症下药。由于香港 学生缺乏对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推动香港国际化,特别是依托当下“一带一路”构想,让香港在“一带一路”中奋发有为,鼓励香港市民和学生走出去,走到国 际舞台上,赋予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的机会和权利,这对于塑造其国家认同和民族身份意义重大。因此,依托国际化,推动香港教育体系“去殖民化”,逐步 将香港市民和学生有计划、有秩序地纳入“一带一路”的轨道,这是实现内地与香港共同繁荣的关键所在。

  四项举措驱动“去殖民化”

  今后五到十年,应确立以“国际化”驱动“去殖民化”,以“一带一路”带动香港国际化进程。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香港应确立“对接一带一路”的策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一系列重要项目中来,让香港市民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积聚国家认同,提升国家身份认知。

  第二,支持香港大中小学校设立中文教学课程,鼓励双语教育,特别是派遣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与香港学生交流。同时,鼓励香港学校到内地参观、交流和旅游,拉近香港学生、市民与内地学生、市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鼓励内地学校与香港学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网络,推动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课程互联互通等,将香港大学纳入内地大学社群中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鼓励香港教育体系和内地教育体系在基础设施上的互相共享,内地教育体系可学习借鉴香港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使内地和香港教育能更快地共同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5-05-21/3206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