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时代尖兵:可怕的不是中国教育,而是盲目媚外的洋奴思潮

作者:时代尖兵   来源:作者博客  

   核心提示:中国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兼收并蓄、借鉴西方,但绝不能剑走偏锋,搞全盘否定,更不能美化西方,放任洋奴思潮和媚外舆论随意蔓延。
    最近,媒体对中国教育模式的批评很多,无非说中国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创新精神,还有人拿美国和西方教育模式反证中国模式很失败,某些蠢货甚至编出了“高考状元鲜有成功”的惊天谎言,而其依据是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诺贝尔获奖人数偏少。

    东西方教育模式各有千秋,我们当然需要取长补短,但也无需全盘否定自己,大搞民族虚无主义。许多人都对西方教育模式尤其是美国模式羡慕不已,但我们必须明白,中国教育模式并非一无是处,西方培养的大学生未必真的很强。

    就拿倍受专家教授们诟病的大学生就业率来说吧,该指数确实很低,这与中国大学教育质量较低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中国是个靠房地产、来料加工和出售资源发展的国家,经济结构低下,不像美欧那样需要很多高级人才,加上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有数百万,因此,中国的大学生只能与数亿农民工竞争薪水微薄的低级岗位,使得其收入普遍不高,以至于许多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被媒体热捧的美国大学生,来华后也可能一筹莫展,许多“海归”变身“海待”,便是经典案例。可见,撇开中国经济结构低下的具体国情,妄谈教育问题,实在是可笑至极!

    拿诺贝尔获奖人数少全盘否定中国教育同样荒唐。首先,诺贝尔奖只是全世界千万奖项中的一种,之所以有些影响,主要缘于西方的强大,就像因为美国是强国,许多国家的民众都知道美国总统是奥巴马一样,可同样是总统,又有多少人知道利比里亚、海地和菲律宾总统?其次,诺贝尔奖为西方所设,授奖时必然有所偏向,其他国家获奖不过是陪衬。再次,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与西方差距很大,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美欧和平演变的对象,获奖少既有科技成果少等客观因素,也有政治原因,但无论是否获奖,都不影响中国的崛起和繁荣。

    如钱学森虽然没有获奖,但“两弹一星”却成为遏制美苏核讹诈的利器,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全世界;袁隆平虽然没有获奖,但解决了全球20亿人的吃饭问题,影响远至亚非拉地区;金一南虽然没有获奖,但《苦难辉煌》却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而达赖、刘晓波、莫言等获奖,多是政治操纵的结果,他们只不过是在充当西方分化、西化中国的棋子。因此,我们无需因获奖少而妄自菲薄,更不能将其作为全盘否定中国教育的依据。

    当然,中国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兼收并蓄、借鉴西方,但绝不能剑走偏锋,搞全盘否定,更不能美化西方,放任洋奴思潮和媚外舆论随意蔓延。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4-06-09/261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