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威力巨大的志愿军政治工作

作者:张  浩   来源:中国国防报  

威力巨大的志愿军政治工作

  

3ac79f3df8dcd100e84f297267ef3f17b8122f79.jpeg

志愿军某部举行抗美援朝动员大会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同拥有一流军事装备,掌握制空权、制海权的强大“联合国军”展开较量,打响了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中,志愿军政治工作展现出巨大威力,成为我军克敌制胜、以劣胜优的法宝。

凝聚人心的思想动员。入朝作战之初,面对凶残的敌人和装备保障的巨大差距,志愿军领导机关和各级政治工作者,紧紧抓住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安全需要和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正义诉求,在广大指战员中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三视教育,重点揭露美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图谋,回顾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历程和光辉战绩,介绍我军夺取胜利的有利因素和各种困难。此后,我军针对历次战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连续作战、持久作战等动员教育。这些情、义、理交融的思想教育,鼓舞了全体指战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志,帮助指战员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坚定视死如归的决心。

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激励志愿军迸发出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自第一次战役起,志愿军就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云山阻击战中,面对工事被毁、伤亡过半、弹药打光的绝境,第40军120师1营360团3连1排3班长石宝山毅然抱起仅剩的两根爆破筒,冲出战壕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朝鲜战场上第一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这种不畏难、不畏苦、不畏死的战斗血性,“一人一枪也要战斗到底”的战斗意志,在抗美援朝历次战役中一再出现、不胜枚举。在多个敌我胶着、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我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主动牺牲精神,往往成为压倒敌人意志的最后一击。彭德怀1951年时曾指出:“我们的铁弹少,但完蛋的是美国人。因为我们有着比铁弹更有效的武器,这武器就是全体指战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即使是敌人也叹服于我军的勇敢、坚韧和顽强。战争期间和战后编写的美国陆军官方战史都认为,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智勇双全”。据守砥平里的美陆军第23团团长弗里曼承认,“中国军队在装备优越的美军面前,毫不退却、十分顽强。虽然没有空军和炮兵配合,他们仍像雄狮一样猛扑,在这可怕的土地上,我军显得十分胆怯和渺小”。

广泛发扬的军事民主。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复杂艰巨的现代化战争。面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志愿军在作战与训练中充分发扬军事民主,积极采取讲评、座谈、典型报告等形式,组织部队及时总结、交流战斗经验,最大限度激发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阵地战初期,为避免敌炮火杀伤,战士们在前沿阵地上构筑大小不同的防炮洞,后来将防炮洞挖深打通,构筑成马蹄形的小规模坑道。这一创造很快得到志愿军领导机关的肯定,并在部队中宣传推广。在以后的战斗中,经指战员不断改进和再创造,形成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为上甘岭等战役的胜利创造巨大优势。

此外,向敌人“挤阵地”、“冷枪冷炮”运动等,都是战场上我军指战员的创造,是贯彻群众路线组织开展军事民主的成果,在今天依然是需要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前所未有的立功运动。为人民而战、为胜利而战的荣誉感,历来是人民军队的价值导向之一。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广大指战员爱国主义觉悟不断高涨的基础上,掀起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这场高扬英雄主义、杀敌立功的群众运动,与各部队担负的作战使命、各阶段的任务重点、不同战术手段等密切结合在一起。比如,入朝初期,敌飞机狂轰滥炸,对我军活动影响很大。我军提出“打落打伤敌机立功”的口号,大大激励部队士气,涌现出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精彩战例。运动战阶段,要求广大指战员敢于实施突破穿插、迁回包围,敢于孤胆作战、白天作战,敢于在敌空军和炮兵轰击中坚守阵地、歼灭敌人。我军提出“穿插立功”“孤胆作战立功”等口号,涌现出穿插到敌纵深的冷树国、刘光子,坚守阵地的杨根思、郑起以及千百个这样的英雄人物。阵地战时期,根据“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提出“坚守阵地立功”“狙击杀敌立功”“筑城找窍门立功”的口号,涌现坚守阵地的胡修道、狙击之王张桃芳、冷炮狙敌的唐洪章等英雄人物,等等。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立功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我军以往的立功运动,有效激发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成为确保打好仗、打胜仗的强有力精神武器。在各个战役阶段,志愿军广泛深入开展“学英雄、立战功、保和平、卫祖国”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伍光华、孙占元、邱少云、杨连第等烈士的英勇事迹。至停战时,志愿军涌现出30.2万名功臣,494人荣获英雄、模范等光荣称号,近600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朝鲜政府先后5次授予志愿军指战员勋章、奖章,总数达526354枚。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0-10-22/6565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