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意义极大”的孟良崮战役

作者:李雪东   来源:学习时报  

“意义极大”的孟良崮战役

李雪东

u=794143,1552914918&fm=26&gp=0.jpg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发扬敢打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孟良崮进行了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毛泽东的几封关键来电

1947年3月,国民党开始实施“黄河战略”,3月19日胡宗南部占领延安,毛泽东开始转战陕北。在山东方向,国民党军的兵力达24个整编师,总计45.5万人;我军华野共9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计27万人。

5月3日华野电报中央,准备派3个纵队(第1、6、7纵)分兵南下。毛泽东历来重视集中兵力。5月4日,毛泽东复电华野:“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不到200字的回电中,毛泽东三次强调“忍耐”“耐心”。

5月6日,毛泽东再次电告华野:“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5月10日,面对解放军再次主动后退,国民党判断华野“攻势疲惫”,汤恩伯立即发布命令,以张灵甫第74师、黄百韬第25师为主攻,限令12日直取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5月12日,毛泽东来电:“敌5军、11师、74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5月13日,粟裕决心集中主力歼灭第74师,当晚开始行动。14日华野全线发起总攻。当日,毛泽东致电华野:“歼击74师极为正确。”正是毛泽东上述重要及时来电,反复叮嘱不要分兵,集中兵力,忍耐待机,充分信任“不遥制”,使得陈毅、粟裕临场决断,放手一搏,最终全歼第74师。

奇正用兵孟良崮

5月10日,国民党军推进到莱芜、新泰、蒙阴一线。敌军在24个师中,集中了17个师进攻鲁中山区,目标直指华野总部坦埠。其中,第74师居中,稍稍突出,第25师居左,第83师居右。

粟裕认为国民党军采用中间突破的方式,直接攻击华野总部,来势凶猛。虽然总体上我军仍处劣势,但74师正处于我军正面,不需过多调整我军即可在局部对74师形成5∶1的兵力优势。数月来苦寻战机竟在眼前。粟裕决定采用“猛虎掏心”的战法,出其不意,用中间突破对中间突破打掉第74师,即以陶勇和许世友的第4、第9两个纵队正面攻击;以叶飞的第1纵队插入第74师左翼,切断74师与25师的联系,阻击第65师,从左侧后攻击第74师;以王建安的第8纵队插入第74师右翼,切断其与第83师的联系,从右侧后进行攻击;隐蔽在鲁南的王必成第6纵队,昼夜飞兵急驰130公里山路,北上袭占垛庄,堵敌南逃,完成合围。

陈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粟裕命令各纵队“集中力量歼灭74师,宁可放走25师全部,不能放走74师一个连”。

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造就出更强大的胜利者,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舍弱打强,体现了战场上强弱双方的辩证哲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真谛。华野跟第74师一直是死敌,全军上下对该敌早有灭此朝食的强烈想法。在苏北时粟裕就曾两次考虑围歼第74师未果。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到孟良崮粟裕把他从国民党军进攻集团中“剜”出来打,已经是第三次了。

战后一直有人说张灵甫弃路上山,犯了兵家大忌,否则可以突围逃生。实际上无论是否上山,面对智将粟裕、面对众志成城的华野将士,还有百万沂蒙百姓的舍命相助,张灵甫和他的第74师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战后叶飞总结认为,第74师上山出乎粟裕预料,干扰了粟裕的原定部署,第74师因此多支撑了两天,否则按原定计划,华野将运动中没有防御阵地的第74师压在孟良崮以北山谷下切割,居高临下冲击围歼,最多不会超过5小时。

一夜之间,华野5个纵队像汹涌的怒涛一样将第74师淹没在重重围困之中,而在外围,国民党军又以10个整编师(军)包围着华野,孟良崮战场上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态势。如果华野不能在预定的短时间内歼灭第74师,则有被国民党军围歼的巨大危险。15日13时,华野各部下定最大决心,从四面八方向74师展开潮水般猛烈压缩攻击,由于是仰攻,攻击部队打得十分惨烈。在最后总攻时刻,为了快速应变,粟裕命令前方各纵队统一交由叶飞指挥。16日18时许,华野终于攻克大崮顶,击毙张灵甫。经过3天激战,华野全歼第74师和第83师一个团,总计3.2万人。5月17日,毛泽东特发贺电:“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用兵之法,要在应变。孟良崮战役中,粟裕以中央突破对敌之中央突破,以攻对攻,选第74师祭旗,大出敌军所料,最终出奇制胜。孟良崮大捷震动全国。新华社特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孟良崮战役一举扭转了我山东解放区面对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不利局面。一名被俘的第74师营长说“74师被歼灭了,以后就没有任何(国民党)部队能抵抗解放军了。”蒋介石哀叹:“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蒙山高,沂水长

在孟良崮随处可以听到《沂蒙颂》,曲调悠扬,歌词字字讴歌着沂蒙精神。孟良崮战役中,车轮滚滚,担架如林,沂蒙人民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民工大军,民工人数与部队人数之比达到3.7:1。出现了“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抚养革命后代,沂蒙妇女勇架火线桥,“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动人场面。陈毅曾深情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不胜、无敌于天下。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正是人民军队铭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远不变的军魂,牢记兵民是胜利之本,万众一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7-10/5755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