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乱花渐欲迷人眼,可惜是“乱花”、“毒花”——看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蒋国栋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乱花渐欲迷人眼,可惜是“乱花”、“毒花”

——看历史虚无主义

蒋国栋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时隐时现、从未止息,连续4年被评为“年度十大社会思潮”,学界业已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了大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研究与分析,使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有了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把握。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达目的不罢休,并没有因为受到强烈批判而销声匿迹,其传播途径、渗透手段更为多样化,更具隐蔽性,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和表现,值得高度警惕。

一、以网络新媒介为平台

互联网自“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

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搭建起的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肆意虚构、解构历史,贬低革命领袖,抨击英雄先烈,进而否定党的历史、党的领导。他们通常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甚至以“意见领袖”“网络公知”“网络大V”“网络领袖”等自居,不定期地发布、推送一些子虚乌有的观点、内幕等来博公众眼球,拥有众多“粉丝”。如污蔑雷锋形象是出于政治部门的宣传,出于一厢情愿的美化;诽谤抗美援朝志愿者战士“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是恩将仇报,颂扬美军是如何高尚伟大等。该视频节目一经播出,在各视频门户、网络社区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疯传,影响十分恶劣。

历史虚无主义者选择以网络新媒介作为传播载体,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要蚕蚀党的生力军。习近平曾讲道:“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利用网络渗透到青年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从而蚕蚀党的生力军,弱化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企图以文化领域作为其输出阵地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以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作为价值输出窗口,企图混淆视听。当前,主要有三种具体表现:

其一,绞尽脑汁挖掘历史罪人的“文艺细胞”。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文化为突破口,深挖“历史罪人”身上所谓的“文艺细胞”,继而给人一种“原来他还有这种才能”的认知假象。

其二,试图以“文学作品”触动大众感官。历史虚无主义巧妙地利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同度大作文章,“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20世纪90年代,曾出版一本《告别革命》,目前已出版第八版。该书以谈话录的形式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宣扬告别一切革命。还有以土地改革为历史背景创作文学作品,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被推翻的封建地主阶级喊冤叫屈,由此“土改的真相的确残酷”“运动过火,杀人随意”等观点充斥于各网络媒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众的历史认知。运用文学作品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没有高度的主观辨识能力就会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地被“牵着鼻子走”。

其三,肆意消费经典,以经典文艺作品为戏谑、恶搞的对象。近些年在文娱领域频繁出现有人打着“向经典致敬”的旗号,戏说、戏谑经典,甚至不惜“本色”出演,试图以低俗的改编、夸张的言行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每每遭到批评和指责,他们都振振有词地称其为“艺术再创作”“艺术创新”。“戏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艺术”表征,自20世纪80年代悄然出现并逐步蔓延发展为“胡说”“恶搞”“戏谑”,经典文艺作品不断被“再创作”,沦为纯消遣和纯消费的工具,这实质上是在亵渎经典、亵渎历史。

三、热衷于身披“学术研究”“理论探讨”外衣

为了增强输出价值的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往往热衷于披上“学术研究”“理论探讨”等外衣,并配以“重新评价”“重读历史”等博人眼球的字眼,看似一本正经,实则是在设置“学术”陷阱。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倾向于选择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较为重大的事件作为“攻击对象”,他们“天真”地以为一旦得手,就会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再研究”“理论再探讨”的面目出现,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同样给人造成该结论是经过细致的学术分析而得出的假象。

四、带有典型的“冷饭热炒”“新瓶装旧酒”的特点

固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形式、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但在诋毁对象、诽谤内容等方面显然已是山穷水尽、黔驴技穷,表现出明显的“冷饭热炒”“新瓶装旧酒”的特点。

其一,试图对某些细节进行“改头换面”,但极易被识破。

其二,企图打感情牌以博取怜悯,但收效甚微。

可见,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都是“冷饭热炒”“新瓶装旧酒”,表明历史虚无主义颓势明显,“市场”缩小;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在诋毁对象、诽谤内容方面的黔驴技穷,绝不能抱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心态,必须坚持做到“宜将剩勇追穷寇”,持之以恒继续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作出积极的回应和批判。

五、紧跟党的热点事件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这样一个特点,热衷于紧跟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热点事件。

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董存瑞、江姐、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存在周期性被怀疑、被污蔑的现象。这些都表现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热衷紧追党史热点事件、纪念对象的特点。

“我们纪念什么,他们就诋毁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紧追党的热点事件,恰好暴露了其本来面目和真实目的,概括起来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抢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否定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摧毁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最终把中国的历史拉向倒退。对此,我们必须坚守唯物史观,“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泛滥,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推行一条自我否定、自我丑化的机会主义路线”。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的报刊上长期存在歪曲和否定苏联历史的浪潮,种种污蔑、丑化苏共党的历史和重大热点事件的歪理邪说大行其道,暴露文章犹如狂涛恶浪,席卷了舆论工具。最终导致人心涣散,苏联分崩离析,轰然倒塌。

原标题: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新表现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6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微信公号摘编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2期)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8-05-22/5049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