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干革命谁都没有“留一手”

作者:王卫红   来源:解放军报  

干革命谁都没有“留一手”

王卫红

“长城稳固,需要每一块砖都结实。”同过去相比,我军所处的环境、具备的条件、面临的任务等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有‘留一手’”的精神依然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谈到人民军队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杨得志说:“每有艰巨的战斗任务,部队都争着要、抢着上……干革命谁都没有‘留一手’,我们才能从苦难中走过来。”杨得志提到的“谁都没有‘留一手’”,正是我军官兵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

从南昌城头打响“第一枪”,到朝鲜战场与“联合国军”掰手腕,人民军队经历的战争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敌强我弱。面对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强敌,如果思前想后、畏首畏尾,“皮袍下面藏着个‘小’”,别说打胜仗,连生存都绝无可能。在极度困苦和艰险的环境下,我军官兵硬是凭着“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条胜途。

“没有‘留一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它意味着无所保留、豁出一切,哪怕流血牺牲。红军主力穿过松潘草地后,蒋介石在陕甘边境及汉水流域部署重兵堵截。为配合西征的主力部队北上,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定下决心:“即使这三千多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迎接过来。”随后,他们毅然向危险地域挺进。为此,军政委吴焕先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那里。

红军长征的路线,大多在省与省的交界处。这种选择,源于我军看透了国民党各派势力“留一手”的心态。湘军的何健,心里琢磨的是如何保存实力和地盘,他对红军甚至采取“送客”式的防堵。桂系的白崇禧也怀着同样的心思。红军入境之前,他在桂、湘边境布防,摆出决战的架势,这个动作“主要是应付蒋介石”。如果红军过境势不可免,只要不进入广西腹地,白崇禧愿意让出桂北一条路。各怀利己打算,国民党数十万军队自然堵不住、也追不上英勇的红军。

590%相乘约等于59%。”这是一道数学题,也是一道生死题。战场是一个无形的责任链,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就取决于这条责任链的强弱,即每个节点的付出程度。任何一个部位有所保留,都会削弱整体战斗力。只有每个环节都服从全局、倾其所有,得出的“乘积”才会大。“关键时刻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去”,我军官兵的求胜精神、战斗激情,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数量、装备的劣势。为什么连“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都敬服我们?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此。

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枕戈待旦的和平时期,这种“没有‘留一手’”的觉悟和干劲,一直在人民军队的血脉里传承。1998年,济南军区某师万余名官兵正准备撤编,接到长江抗洪命令后,他们全力以赴打好最后一役,凯旋即加入到“裁减员额50万”的行列;2008年,为营救汶川地震受灾群众,万名官兵写下遗书毅然前往,空降兵勇士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条件下实施高空伞降,暴雨、滚石、余震、死神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那一刻,官兵眼里除了职责和使命,再无其它。

“长城稳固,需要每一块砖都结实。”同过去相比,我军所处的环境、具备的条件、面临的任务等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有‘留一手’”的精神依然需要。现代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讲求体系聚能、联合释能,哪一个节点都不能弱,这对官兵的能力素质、大局意识提出了更大考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立体重塑,每一项举措都要落地,这对官兵的担当品质、号令意识是一道现实考题。历史给出了一面明镜、一个导向,只要人人都能坚定地把心中隐藏的“小”抛开去、把信仰信念的“大”立起来,人民军队就一定能走向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07-29/4540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