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只要能杀死日本人,什么办法都是好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是怎么打游击战的?

作者:任志刚   来源:人类第一人  

 “只要能杀死日本人,什么办法都是好的!”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是怎么打游击战的?

 

任志刚

1937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在上海、南京地区指挥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前线国军的官兵表现出可歌可泣的英勇精神,在敌军的猛烈炮火下做出了巨大牺牲。日军梦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没有料到在上海就打了三个月。但是,蒋介石这样消极防御,把自己的后劲也给打没了。蒋介石舍不得上海,他将大部队调集上海和日本人硬拼,毛泽东告诉蒋介石要打运动战,蒋介石压根就没有听进去。

蒋介石要么不敢打,要么蛮打,在日本海军的炮火下打阵地战,暴露了蒋介石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领袖不会指挥,手下的将军没有血战的勇气,下层士兵大量伤亡,人民倒了血霉。

日军攻陷上海后又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人想着以恐怖来征服中国人,想在精神上彻底击垮中国人的抵抗,他们想重复蒙古和清军的故事,这是中国人不堪回首的悲痛,这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疤,中国人这怒火会永远埋在心里,日本人死不认错,就成了中国人恒久的磨刀石。

笔者注:放弃东北是蒋介石无德,丢掉平津是无良,南京之惨暴露了蒋介石无能,这些早早地就埋下了蒋介石最终被人民彻底抛弃的根芽。

日本人占了上海后,一定想着进攻徐州,打通南北交通线,同华北方面南下的日军会合,会合后或者进攻西北,或者南下武汉夺取华中,南下的可能性最大。

这就是毛泽东的判断,他判定日军先打徐州后将南下,他向蒋介石提出一个全国战略部署的完整方案。

在向蒋介石提的建议中,毛泽东总结正面战场上军事失利的教训

,主张应采取“攻势防御”的方针,

把内线防御和外线进攻结合起来,他指出:“如果近百万军队均退至黄河以南、平汉以西之内线,则将形成极大困难。”可能蒋介石从来不会这样打仗,他的军队也没有勇气做到,蒋介石同以往多次的情况一样,没有理睬毛泽东提出的这些建议。领袖不是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其代价就是中国大地上外寇横行,人民伤亡惨重。

毛泽东既然能预见到未来日军的行动,自己手中有兵,自然会先做筹划,他已经预见到,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可能失守,日军的战略企图如果实现,“将造成中国割断为许多块”,根据苏区的经验,他树立聂荣臻为模范,要求八路军迅速展开兵力,建立能独立作战的根据地。

这时候的毛泽东将井冈山的游击战争作为主要手段,他没有简单重复苏区的做法,日军不是国军,许多招无法用,但毛泽东找到更狠的招数,就是将他的军队变得更小。日本人在后来总结对付共产党八路军的时候,无可奈何地宣称:共产党像耗子,日本军像狮子,狮子不可能抓住耗子。不管日本人这样的形容对不对,至少说明日本人无法对付共产党。

于是日本人异想天开想培养汉奸来对付共产党,号称是养了猫来对付八路军这样的耗子,结果更可笑,因为,谁是猫谁又是老鼠呢?哈哈,八路军对付日本人困难很大,因为日本人抱团,中日之间是民族之战,日本人有自己明确的信仰,武器训练都要好得多,战斗力很强,不好消灭。但是八路军对付汉奸却是绝对有把握的。日本人武装汉奸,相当于运输队,使得八路军发展得更快。

笔者注:很多人总是抓住日本人死得不多来做文章,认为八路军不积极作战,这是无耻、无德、无良,日本人要是那么好杀死,能侵入中国?能战死那么多的国军将士?

共产党从敌人手里夺取了百万支枪,难道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得到的吗?没有大规模的作战,只能说明参与者更众,说明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已成为全民族的运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胜利,它是中国人脱胎换骨的开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中国人不再像鸭子一样自顾自地跑掉了,拿枪杀死一个敌人所需要的勇气和拿绳子和刀子杀死敌人的勇气能一样吗?

那个日本人眼里的东亚病夫,就是在这贴身肉搏之中,长出了熊心豹子胆,他们敢于赤手空拳地杀死任何敌人,日本人不害怕拿着武器的国军,却害怕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们看上去像是大大的“良民”,但转眼间就有可能出手来杀死日本人,后来常用的词语叫作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笔者注:仔细体会一下吧,日本人进入中国意味着死亡,极端的恐惧就是来自这随时降临的死亡之中。美国人后来在越南丛林中也体会过这种滋味,最后他们灰溜溜撤走了。再先进的武器也战胜不了恐惧,人民战争就是最强大的超级武器。

毛泽东告诉全党,要有长期作战的观念,具体工作是在各区域建立新的游击兵团,游击兵团以八路军有战斗经验的主力一两个连作基础,加入地方游击队及新兵形成1000 人左右的支队,这种做法,使八路军的队伍能迅速壮大,而又能保持相当的战斗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有的是人,缺的是英明的领袖,中国有的是兵,缺少的是有效的组织,当中国有了自己的真正领袖和组织者,日本人凭什么能赢?

1938 年春,日军果然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为了这一计划,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调南下,河北、山东敌人兵力空虚,机会来了。

毛泽东抓住这一机遇,他立刻做出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决策。历史就是这样奇妙地重复着,从井冈山到江西这一条路似乎再现,这一回是从山区到平原。

后来当过代总统的李宗仁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华,徐州正面战场的国军在李宗仁指挥下进行的英勇抗击,对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红军从来没有在平原上搞过军事行动,平原能不能游击?上上下下都没有谱儿,在毛泽东看来从山区到平原,就如同从井冈山到江西一样。到敌人后方去,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一开始的天才发明。毛泽东意识到了到平原地区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日本人占据了点和线,他们没有可能占据面,对中国人来讲所有人都受到了日本侵略军的屠杀和蹂躏,人民盼着自己的军队的到来,原来的政府已经消失了,八路军只要能站出来,人民就会接受八路军为领导者。再者他看到山区利在扎根,不利在发展,平原地形条件打仗不如山区,但也有比山区优越的条件,其地域广阔、人口稠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关键在于扬长避短,你要是拿着八路军的三个师跑到平原和日本人面对面打,肯定不占便宜,但换个打法呢?

一切为了胜利,只要能够杀死日本人,什么办法都是好的,对于毛泽东这样没有上过军事学校的人来讲,人少的时候打游击战,人多的时候打运动战,敌人过于强大的时候打什么?打更小的游击战——麻雀战,自己强、敌人弱的时候打什么战,后面你就知道了。毛泽东指出方向,手下的将军们就去试验,河北、山东等地区陆续上交可行性报告。

吕正操开辟了平原地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

杨成武则在冀东平原发展出新地盘。

这样有了模范,毛泽东就大量复制,把八路军的主力撒向河北、山东平原地区,作战方式——游击战。山东战略力量就是由毛泽东麾下罗荣桓元帅创立的。有了罗荣桓,山东变成了共产党的基地。

《平原游击队》就是这样的故事。毛泽东手下的八路军只需要几个人、几十个人就能成为活的核心,散落到大地上就会自动长大,胜利进入自行的通道中。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06-29/4489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