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67年后再思考:先遣,先遣,遣何处?

作者:王雪振   来源:中国军网  

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67年后再思考:先遣,先遣,遣何处?

王雪振

先遣,先遣,遣何处?

《先遣连》剧照。

先遣连的故事,我自来到所服役的部队后已经听到多次。从第一次听到这个英雄集体的人和事儿后,就一直想动笔写些什么。可来到新疆快五年了,一直没有写出。先遣连实实在在是一本厚重的书,作为一个集体,它太沉重悲壮,让你感动地窒息而又心生无限敬仰,以至于寄慨遥深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去年11月,我到先遣连所在的团队采访,特意到这个连的连史馆参观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悟和感触。如今,先遣连的英雄壮举已经发生了整整67年了,但那些故事却并没有沾染岁月尘埃,反而还随着时光流转愈发动人,就像一本永远也品读不尽的名著那样,悠远悠长。

我第一次听说先遣连的名字是在2012年。那一年,我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孤身一人奔波万里来到了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军营服役。那一天,在光荣传统教育课里,指导员反复提到三个字:先遣连。一听到这名字,我就心中一颤,先遣,先遣,遣向何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向以勇于争先、敢于冲锋自许的,在任何战斗中,先锋队、先头部队的任务往往处境最危急、最艰险,顾名思义,先遣连的路肯定也是险关重重、苦难万分。

总的而言,先遣连受命于西藏和平解放之前,以一连之兵力,挑起了从新疆方向进军阿里的重任,跨越巍巍昆仑和茫茫高原,举起了解放藏族同胞的大旗。因进军环境极其恶劣、后勤保障不足等种种原因,付出了连队136人牺牲了63人的惨重代价。后来在完成先遣任务后,又遭到诬陷被错误对待,让英雄蒙屈、义士落泪。而他们却始终坚守忍耐,活出了另一种光荣坦荡。

如果先遣连是一支草莽式的队伍,或许人们还不会这样满怀深情地感念它。

先遣连的官兵都是精英啊,一个个都是饱经战火洗礼的铁打硬汉,查阅先遣连的行军照片,策马行进、气宇轩昂,活脱脱地一副威武之师模样。先遣连的前线总指挥李狄三时任21团保卫股长,1938年就参加了革命。虽然出身贫苦,但他聪明好学、作战勇敢,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重大战役参加了个遍,9次负伤、3次荣立大功,是深受贺龙喜爱的“兵娃子”。业余时间里还抓紧学习的他,能写能说能唱,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当时2军范围内,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基层指挥员。由1团侦察参谋到先遣连任副连长的彭清云,也来历不俗,人称壶梯山上小老虎,是有名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此外还有加强进来的20余个党员骨干。

先遣连的官兵主体原为国民党新疆独立旅芦光远所属29团一部,1949年随陶峙岳将军起义后改编为独立骑兵师骑兵第一团一连。这个由7个少数民族官兵组成的连队在整编后,参加了新藏公路的修筑任务,涌现出了巴利祥子、阿金等大批劳动模范,有17人先后荣立甲、乙等功。有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明先遣连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到达阿里后,当地政府的藏兵提出比武,先遣连欣然迎战。比赛射击,先遣连的战士大胜对手还不算,彭清云还上场加了个“表演赛”,立姿、跪姿、卧姿,双枪左右开弓,一气呵成,枪枪命中靶心,惊得藏兵都拍手叫好。最后比试射箭。一个藏族武士上前,箭无虚发。先遣连蒙古族战士巴利祥接过了弓箭,拉满弓却不放箭,只听他大吼一声,生生把一张硬弓拉断了。这下,藏兵们心服口服了。

《先遣连》剧照。

这样一个人人是真金的集体,担当先遣重任,合情合理。但在超乎想象的艰险重阻中,近一半官兵梦断高原、舍命禁区,实在又太让人心疼惋惜了。按道理,全国解放了,新疆也平定了,这些先遣连的官兵完全可以凭借战功苦劳过些和平安逸的日子,哪怕歇口气、松松脚也在情理之中,可他们都没有。牺牲的这些官兵们,都是因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没有一个人是殒命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如果有现在的医疗保障条件,他们也许全都能安然而返、歆享首支挺进西藏队伍的不世之功;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关于高寒地区的相关知识,他们也许能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和防护,尽管环境艰险,但人牺牲少一点也是可能的……如果,如果,这些全都成了假设。事实上,正是因为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所做的才让人敬佩,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才更让人惋惜,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才会让我们更加心潮澎湃地去颂扬。

这,也符合先遣二字的真正含义。

如果先遣连的官兵们像高原上风化的石头那样脆弱,一进入高寒极地便畏葸软弱,或许历史也早已忘记了他们。

有多少艰险就有多少英雄,有多少困厄就有多少悲壮。

先遣连的行军目的地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含氧量不及平原的一半,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195081日,从新疆于阗县出发的先遣连,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6400米,进藏前,王震就曾派人对新疆和西藏间的道路状况做过侦察,侦察结果汇报给彭德怀后转给中央:“新藏间横隔昆仑高原,均有(海拔)6400米有余。进军阿里,想其艰难恐不亚于长征。”

由于海拔高,缺氧、气候多变等困难,可以举出不少。而先遣连的官兵偏偏以血肉之躯,演绎了一出跋山涉水信念不移的英雄戏。用雪球洗脸,对付雪盲症引起的眼痛;高寒缺氧头疼欲裂,用背包带紧紧捆住脑袋;呕吐不止,强行吃饭喝水;山陡雪大,拉着马尾巴攀登;马匹倒毙,背起行装爬行;帐篷搭不起来,就裹紧毛毯在雪地里睡觉……

《先遣连》剧照。

进入藏区以后,王震电令先遣连:“停止继续向前推进,就地做好越冬备战,全面展开宣传群众工作,坚守扎麻芒堡,等待后续部队共同进军噶大克。”这一等,就是长达8个多月的艰苦坚持和极地守望。不久,大雪封山,先遣连的粮食供应断绝。王震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接通运输线”,新疆军区副政委左齐督阵,和田民众曾组织大批牦牛、毛驴、马匹三次翻山送粮,但都未成功。只有一名叫肉孜·托乎提的年轻人赶着两头牦牛到达先遣连建立的据点两水泉,驮来半麻袋信、十五公斤盐、七个馕交给连指导员李子祥,从此先遣连请求上级再不要冒险送粮了。

在高原过冬,没有粮食、没有充分的御寒衣物,是极其危险的,但命令就是命令,任务就是任务,明知道凶多吉少,先遣连官兵还是二话不说就选择了服从。当这个集体从大义上超越生死后,剩下的就只有从容。因长期严重缺氧、营养不良,很多人身体肿胀、溃烂、流黄水。最悲壮的一天,先遣连共举行了11次葬礼,有战士就倒在埋葬战友后返回营地的途中。

先遣连在扎麻芒堡270天,有63名官兵因饥寒交迫、身患重病牺牲,真真是“历尽我军长征以来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在这些牺牲的官兵中,前线总指挥李狄三是轰然而逝的最后一人。他牺牲的时候,已是19515月。那时候,高原的冰雪正随着越来越强的阳光逐渐消融,后援部队和驮运线先后到达和接通,濒于绝境的先遣连即将获得新生。他牺牲的最后时刻,部队首长俯下身子,贴在他的耳边说:“李狄三同志,你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已经在北京签订了。”

听到这些,李狄三的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嘴里念叨了“日记”两个字后,就溘然而逝。李狄三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于195157日,自担任前线总指挥后,他总共写了两本行军日记,可惜的是,这些日记在报送上级军区的路途中,被突然袭来的洪水冲走。这对于想获知那段历史的人们而言,又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如果先遣连的官兵们就此写就荣光,人们或许还不会像现在这样深深地缅怀他们。

也许从组建那天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支与苦难为伍的队伍。先遣连偏偏在被西北军区授予“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连队每人记大功后,又遭到了叛国的不白之冤。1952年元旦后,已赶往边境地区执行守卡任务的先遣连电台数次出现故障,此时,外国敌对势力又恰好在造谣诬陷“中共驻藏北部队非法越境”,引起了上级的关注。

适逢国内“三反运动”,有人便想当然地怀疑这支以国民党起义部队官兵为主组成的连队心怀不轨,并开始突审先遣队成员。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口供来自马占山,他是跟随后续部队到阿里的战士,当时年纪较小。审讯时,他最终被屈打成招。凭着马占山的口供,工作组认定先遣连存在以曹海林为司令、马占山为副司令的“叛国集团”,收缴了先遣连所有官兵的武器,武装看管了该连官兵四十多人,并建议中央批准就地正法七八名骨干。

《先遣连》剧照。

新疆军区、2军等部队首长,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队伍会发生“叛国”行为,最终,在王震等人的坚持下,“叛国集团”被押回新疆再审。四十多天后,“叛国集团”被押到南疆,迎接他们的军区领导,默默流着眼泪为含冤的英雄们解开了绳索。一位参与调查的干部上前阻挡说:“首长,他们是叛国分子。”已出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的原2军军长郭鹏猛然转身,重重地将巴掌打在了那个干部脸上,大声骂道:“混蛋。”

最终,在反复的审查、甄别中,先遣连的冤案被平反,可是不久,这支曾被毛主席称之为“威震东南亚”的连队却解散了。多年后,当一位作家询问曾被定性为“叛国集团首犯”的曹海林时,老英雄人未语、泪先流,最后才平静地说:“当娘的不有时也会错怪自己的儿子吗?可做儿女的总不能因为老娘的一次错怪就忘了养育之恩啊。”

这就是先遣连的英雄,受大苦、吃大难不说,在历尽千辛万苦又蒙受不白冤尘后,又能葆有一颗豁达宽广的心,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坦荡无私之心。

回望先遣往事,当我们看到他们的功勋,看到他们无畏向前时,他们是一座座巍峨的山峰,令人敬仰崇敬;当我们再看到他们在蒙尘落难后,那始终坦荡无私的赤诚之心、豁达情怀,他们更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给人无限的思考和启迪。

先遣连,那些英雄,那些壮举,写就了一个不朽耸立的传奇,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又血肉丰盈的大写的人。

《先遣连》剧照。

那一天,我在先遣连连史馆里,一次次地走来走去,我思考着他们的壮志凌云,也想象着他们当年翻山涉河的身影,先遣二字愈发明亮鲜活起来。那年,先遣连的

136名英雄前辈们就是从这里出发,挑战生命禁区、忍受高原苦难、胜利会师藏北、蒙受飞来之冤……那段时间其实很短,满打满算可能也就4年多时间,可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这136个英雄身上爆发的能量却惊天地泣鬼神,让人至今震撼,并成为了一代代喀喇昆仑卫士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

如果先遣连这个英雄的集体,在铸就解放阿里的光辉伟绩之后便一帆风顺,历史肯定也会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耀与地位。但是他们在蒙受冤屈之后的那种豁达开阔的态度,也许比那些历史功绩更耐人寻味。常人面对委屈非难,还会极尽气力讨还公道,更何况这些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道又一道的英雄们呢?即使他们站起来讨说法,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但这些英雄们偏不,冤屈袭来,他们平静面对着这一切,安然地说着应该说的话,热血依旧、红心永在,时刻以一个战士的姿态,说着该说的话,做着该做的事,将英雄的精神价值又往前推进了一层。真正的战士,宁舍其屈而就其义。

先遣连不朽。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05-02/4392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