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为什么要让下一代牢记“十四年抗战”历史?

作者:后沙月光   来源:后沙月光论古今  

为什么要让下一代牢记“十四年抗战”历史?

后沙月光

1月10日,为贯彻中央相关精神,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

至此,多年来“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纷争尘埃落定,水到渠成,使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历史更为后人所铭记。

“八年抗战”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来理解,而“十四年抗战”则是从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爱国保家的精神出发。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们需要的是“十四年抗战”观念。

关于“八年抗战”很长时间以来是一种传统习惯,与“十四年抗战” 相比,从范围上来说:是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别。从政治上来说:是“反蒋抗日”还是“联蒋抗日”的区别。其实淡化了人民自发抗战历史。

在很多因素(如统战,团结等)影响下,“八年抗战”成了主流,今天要树立 “十四年抗战”概念,决不是要去否定八年抗战,而是要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更科学,更客观的展现给后来人。

从历史看,国民党向来坚持“八年抗战”概念,因为他们并不认同从918到77事变这段时间之中的爱国抗战行为,甚至反对。

国共合作后,作为南京政府领导下的一支抗日力量,中共自然不会去争论抗战始于何时?因为团结是第一位的,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中共正式提出“八年抗战”概念,应当是在1965年8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期间,由林彪发表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一文当中。

文中提到:“在八年抗战中,我们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建立了十九个抗日根据地。除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以外,敌后的广大地区都是人民的天下。”

还有“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多次,消灭敌伪军一百七十多万人……”

在胜利纪念日,由林彪发表讲话,那么“八年抗战”自然会成为一种官方语言,然后,相关电影纪录片把“八年抗战”观念推向全国及海外。

林彪是军事家,这篇讲话有大量段落是从军事角度回顾抗战,然而,如果再看周恩来讲话,就会发现一些明显的差别。

周恩来在抗战胜利前夕,不但就抗战本身,而且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

“从"九一八"到现在,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第二个阶段,是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第三个阶段,是从"七七"事变到武汉撤退;第四个阶段,是从一九三九年国民党五中全会到去年国民参政会开会;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我们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一直继续到现在。在这五个阶段中,国共两党在全国抗日与民主的问题上,长期地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和严重的斗争。”——1945年4月30日《论统一战线》

周恩来与林彪的讲话,是一位政治家眼光与一位军事家眼光的差别。周恩来认为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就已经客观存在。

同年同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场,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精炼的语言指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场开始时间。

我们当然有理由让下一代知道,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自发反抗侵略者的浴血奋战,早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就已爆发,这种民族觉醒和抗战行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白山黑水之间,万里长城内外,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军自发的抗日将士,察哈尔绥远抗日同盟军,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还有保卫上海的十九路军及各界坚持武装反抗的爱国人士……都是值得我们记住的抗日英雄。

虽然他们都不为南京政府所喜欢,但不能因为“八年抗战”观念,而将他们从事实上淡忘。

南京政府在1937年才进行全国总动员,前一年,蒋介石还不想打。

1936年9月24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军政部长)说:“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战之决心,务令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

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下,作为领导人,蒋介石仍然只是备战,而不愿迎战。

直到七七事变后的7月17日,才发表庐山谈话:“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进行全国总动员。

而中共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号召全国抗日,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就发表了宣言,昭示抗日之决心。

作为中国两支主要政治力量,国民党的妥协和懦弱与共产党的抗争与坚强形成鲜明对比,犹如武大郎与武二郎。

时至今日,两党隔海相望,共产党笑脸相迎,国民党哭哭啼啼,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已经证明,谁能令中国人民站起来,谁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不言自明。

南京政府自己不愿跟日本人打,还不让别人抗战,杨靖宇,赵尚志等人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自然为其所不喜,非但没给过一枪一弹,还在背后捅刀。

十九路军和第五路军四万余兵力血战上海,南京仍然摇扇观战,战事结束后,蒋介石还要整他们,不给发军饷,连宋子文都看不下去,偷偷给了他们一笔军饷。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通电全国,以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名义高举抗日义旗,应者如云,中国从不缺血性男儿。

7月12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率敢死队攻克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省境外。换来了蒋介石罗织的“脱离中央,煽扬赤焰,妨害政令统一”的罪名。

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红十军会合后,成立红十军团,被国民党重兵围堵,1935年方志敏牺牲。

1935年,北平学生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南京斥之为共党煽动。

1936年6月1日,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通电宣称“北上抗日”仍被蒋介石妒恨。

1936年11月23日,傅作义所部奇袭绥远百灵庙,12月8日消灭锡拉木伦庙的伪蒙军,并处死29名日军军官及特务,蒋介石仍然无动于衷。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才正式承诺放弃“安内攘外”之政策。

反蒋,逼蒋,联蒋,正是“八年抗战”的分水岭,为了团结力量和一心抗日,各方都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抗战起始点,不争论,变成了约定俗成之说。

无论是全面抗战,还是局面抗战,理应都是抗战的一部份。不能以政府动员抗战为界线,以此逻辑,有的人还主张“四年抗战”论,即南京政府对日宣战起。

抗战,应是人民觉醒反抗为起点,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一开始就提到: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从冷战结束之后的世界格局来看,一直有人在有计划的颠覆二战史观,欧洲除了记得犹太人被屠杀,似乎纳粹没干别的了。

亚洲到今天,那个给亚洲人民带来无尽灾难的岛国,还在年年拜鬼招魂,推动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对于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加强二战史的教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及功绩决不能在下一代被淡化,因为淡化的另一面,就是对侵华战争罪行的美化。

不仅中小学课本,将来一切涉及抗日战争的文件,研究,宣传,影视都应当明确无误的告诉大家: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过。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01-11/4208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