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历史谜团

作者:周  明   来源:世界军事2016.21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历史谜团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次交手,虽然这只是一次遭遇战,但志愿军的表现却震惊了全世界。那么,为什么美军没能察觉志愿军入朝?为什么美军会在首战中败北?志愿军为什么突然收兵?

为什么美国没有发现志愿军入朝?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了大逆转,人民军全线败退,“联合国军”一路北进。9月30日,周恩来明确向美国提出了严正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很少人知道,这句话是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报告稿上亲自加的!这无疑郑重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然而,美韩却对此置若罔闻。两天后,即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同时美军也准备越过三八线,朝鲜局势岌岌可危。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再次向美国发出更明确的信号,据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朝鲜战争》一书记载: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指出,“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美国政府收到了其驻印度大使馆发回的报告,获悉中国的警告。据当时美国国防部部长马歇尔在回忆录中的阐述,美国政府对这番表态进行了研究,认为这只是中国虚张声势的恫吓。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刚刚解放,很多地方政权建设还不稳固,还有大量国民党军的残部和潜伏特务需要清除,经济上更是一穷二白,怎么敢和由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牵头的“联合国军”叫板?这也不能怪美国高层判断失误,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相信中国会出兵朝鲜。

经过短暂的迟疑和观望后,美军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但是,中国在东北地区集结部队还是让美国高层感受到一丝不安。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会谈。《麦克阿瑟回忆录》中披露:此次会谈主要就是讨论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性。当杜鲁门问到中国干涉的可能性有多大?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回答:“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万至12.5万人,只有五至六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屠杀。”随后,他还向杜鲁门保证:“抵抗都将会在感恩节前结束”,最后又信心满满地断言,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是赢定了”。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像美国人预料的那样。10月8日,中央军委签署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16日,42军124师370团由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领从辑安渡口跨过鸭绿江,作为全军的先遣分队先期进入朝鲜,实地侦察战场情况。三天后,第一批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和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及高炮、工兵部队,共约29万人,从辑安、长甸河口和安东三处同时跨过鸭绿江。虽然志愿军各部入朝都是严格保密,行进都是在夜间,登车、下车及装备装车、卸载都必须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但美国仍从不同渠道获悉中国军队入朝。不过,根据战争期间美陆军部派驻前线的一名军官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的分析,由于麦克阿瑟等美军高层从主观上已经认定中国不可能出兵朝鲜,所以对于这些信息从心底里是排斥的,不愿意接受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现实。正是这种“鸵鸟式的思维”,最终造成了没有中国军队入朝的错误判断。美军高层将领如此,基层官兵对此更是一无所知,完全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与中国军队不期而遇,从而埋下了第一次战役失败的伏笔。

为什么韩军一触即溃?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后,认为战争即将结束,完全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气氛中,各部队都抱着“先入咸阳者为王”的态度,争先恐后涌向鸭绿江畔。22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分析了战场情况后决定,以西线作战为主,东线作战为辅,集中主力三个军于两线寻找战机消灭韩军二到三个师,以一个军在东线进行防御,阻止美军北进,配合西线主力作战。

23日,韩军第2军团第6师孤军突进至熙川。次日,该部占领温井,第6师第2团准备从温井开赴北镇,第6师第7团则从温井向古场洞推进。温井位于清川江下游,西南16公里是云山,更北面的古场洞距离鸭绿江约80公里。由于中朝边境是大片山地,温井则是少数能通往鸭绿江的走廊关口之一。这种地形对于韩军来说,北进的道路就比较少,而且难以有效掩护侧翼,这对志愿军而言却是进行伏击的绝佳地点。

10月25日凌晨,志愿军40军第118师抵达北镇以东、第120师进入云山以北,准备对韩军第6师展开攻击。几乎同时,韩军第6师第2团的前卫第3营正向北镇开进,在温井以北的两水洞与志愿军40军118师先头部队突然遭遇,118师侦察连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但也有120师打响第一枪的争议)韩军一开始还以为遇到的只是朝鲜人民军的小股部队,根本不以为然。但118师在战斗打响后,立即投入两个团,354团从左,353团从右,居高临下展开猛攻,韩军在志愿军拦头、截尾、斩腰战法的打击下,不堪一击,抛弃重装备,跑得比兔子还快,大部逃回温井。两水洞的首战,等于是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秘密暴露,接下来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了。当天下午,志愿军第40军118师、120师开始围攻温井,于次日凌晨占领温井。韩军第2团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势下,该部3100人中有2700人不战而逃回后方。

接着,志愿军118师围困楚山、古场洞地区的韩军第6师第7团,119师和120师则在温井以南、以东布下口袋,准备围点打援。但韩军虽已知道中国军队参战,仍旧盲目乐观,认为参战的中国军队不过只有两三个团,根本不足为虑,所以韩军只派出了第6师第19团和第8师第10团前来救援第7团。与在两水洞、温井的韩军一样,和志愿军刚一交手,韩军就四散溃败。

两水洞、温井和古场洞这三场战斗,韩军都是一触即溃,毫无斗志,比解放战争中被称为“烂葡萄”的国民党杂牌部队还要差劲,韩军伤亡不大,几乎瞬间瓦解。对此,《李奇微回忆录》是这么写的:这种令人惊诧的情况,只能归结为是韩国人心目中对来自天朝大国的军队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敬畏所致,1951年以前,韩军队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为什么美军也不经打?

由于韩军第6师的溃败,美第8集团军的右翼完全暴露,志愿军总部立即抓住这个战机,决心从这个缺口对美第8集团军的侧后进行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发起第二轮攻势,歼灭云山、泰川、定州一线之敌。

然而,麦克阿瑟虽然获悉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消息,却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没有大规模参战,不过是出动了少量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参战部队最多不过是两个团,同时认为前线的韩军对中国军队的报告言过其实,仍命令“联合国军”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向鸭绿江推进。不过为保险起见,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要求韩军就地转入防御以确保侧翼安全,同时将美军第1骑兵师从平壤北调云山,美军第2步兵师调到安州,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

11月1日,两线志愿军展开猛攻,重点进攻云山。云山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东北方向有通往温井的公路,西北方向有通往昌城的公路,东南方向有通往宁边的公路,西南方向有通往博川的公路。此外,东南西北四面分别有温田川、九龙江、龙兴江和三滩川等河流,水路交通也很便利。39军原定于11月1日19时30分向云山发起攻击,当天15时30分,发现云山守敌正在撤退,其实这是美骑兵第1师第8团在和韩军第1师第12团换防,于是39军果断决定提前发起进攻。16时40分开始炮火准备,志愿军总部给39军加强的两个炮兵团和39军所属炮兵群向云山进行了20分钟的炮击后,39军投入八个团向云山发起猛攻,并于21时占领云山外围阵地。志愿军冲进云山才发现对手竟然是美军!首次与美军遭遇使得志愿军士气更高,攻势更大胆。116师346团4连穿过云山城区,直扑云山西南的三滩川大桥,守桥的美军还以为是韩军,根本没有盘查就放行了,4连过桥后沿公路北进,等接近美军骑1师8团3营营部时才突然发起攻击,美军3营营长奥德蒙德少校被手榴弹炸成重伤,整个营部死伤惨重。随着4连漂亮的中心开花,39军乘机从四面猛攻,348团攻占了西迂洞路口,彻底封闭了美军南撤的道路。

战至第二天凌晨,云山城内战斗基本结束,美军骑l师8团主力和韩军15团大部被歼,骑1师8团团部和3营则被压缩在云山城南诸仁桥周围地区。3日黄昏,志愿军向被围的美军发起总攻,将其全歼。有“开国元勋师”之称的第1骑兵师,首次交锋便遭志愿军重创,该师第8团第3营被全歼,营长、营参谋军官和四个连长或死或俘,令“联合国军”大为震惊。

云山一战,志愿军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美军失利的原因主要由于二战结束后大量裁军,除少数军官外,不少士兵都没上过战场,一旦遭到合围,战斗意志就迅速瓦解。志愿军虽然对美军的战术和作战水平不了解,但是绝大部分官兵都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实战经验丰富,敢于和美军刺刀见红,让美军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最终取得开门红。

为什么志愿军突然收兵?

美军骑1师8团的惨败,加上侧翼韩军的崩溃,使得“联合国军”西部战线岌岌可危,最终第8集团军清川江以北的部队在空军掩护下,11月3日开始向清川江以南撤退。西线志愿军随即转入全线追击,至11月5日,彭德怀下令各部停止进攻。东线志愿军42军为配合西线作战,在黄草岭地区进行了三个昼夜的顽强阻击,至此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志愿军共歼敌1.5万人,其中美军约3500人,自身伤亡约l万人。

西线志愿军11月3日开始追击,到11月5日就停止进攻,战斗在大好形势下为什么只持续了两天就戛然而止?

这是因为志愿军10月下旬入朝是由于朝鲜战局的急剧恶化,当时人民军主力被截断在朝鲜半岛南部,“联合国军”一路推至鸭绿江畔,战局可谓危如累卵。此外,志愿军入朝参战非常仓促,作战准备很不充分。从温井的前哨战算起已经连续作战10天,各部队非常疲惫,战前储备的粮食弹药差不多消耗殆尽,后续物资补给在美军空袭下很难维持,继续作战将越来越困难。而“联合国军”撤退两天,凭借机械化优势和现代化后勤优势,迅速重建防线,以逸待劳。因此,根据敌我此消彼长的情况变化,彭德怀考虑到此战已经起到了稳定朝鲜战局,安定民心士气的作用,也实现了志愿军入朝站稳脚跟,有利今后持续作战的意图,可以见好就收。

尤为重要的是,志愿军的真正实力和意图尚未暴露,此时停止攻势,主动示弱,还可以让对手产生错误判断,更有利于今后的持续作战。事实的确如此,志愿军突然停止追击,让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总兵力不过只有三四万人,投入作战的最多也就一两万人,中国出兵参战是个有限行动。因此,11月6日,也就是志愿军停止进攻的第二天,“联合国军”就开始了试探性进攻,到11月18日发动了代号为“圣诞节总攻势”的全面总攻,第二次战役就此爆发。从这点上看,志愿军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进攻,不仅仅是因为连续作战,部队疲惫,后勤不济,还有隐蔽战略意图,迷惑对手的深意。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6-11-08/4096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