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徐英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一、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其产生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马列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
    马列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是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也是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产生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提出共产党应该与其他工人政党相联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在反对现存的政治制度的斗争中,首先应该联合各工人政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同本阶级群众建立联盟的问题,在革命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联合的政治基础,因此共产党必须联合所有工人政党共同开展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但同时在联合中共产党必须坚持两个根本原则,即消灭私有制和求同存异的原则。
    2.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应该同现存民主政党相联系。共产党人同其他民主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这是共产党人对待其他民主政党的一个基本策略思想。
    3.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共产党应与小资产阶级民主政党联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小资产阶级民主政党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即"民主派小资产者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要求改变社会状况,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日子好过而舒服"〔2〕。因此,马克思主义提出,共产党对于小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总的态度和策略原则应该是:"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起去反对工人政党所要推翻的派别;而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为自己而巩固本身地位的一切场合,工人政党都对他们采取反对的态度。"〔3〕
    4.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的理论。列宁根据国际和俄国情况的变化,发展了马恩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尤其是他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可以与其他政党合作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列宁在领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了和其他政党合作的原理和理论。他指出:"没有工人,民主派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步调一致的行动,就不可能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是绝对的真理。"〔4〕但同时,无产阶级政党在与其他政党建立联盟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独立性,即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只有坚持又联合又斗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保持自己的阶级独立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同其他一些党分掌政权。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社会民主党、革命民主党派的联合,是夺取俄国革命彻底胜利的保证。但列宁也论述了多党合作的条件,即"多数党组阁"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性、长期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寻求同盟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派、团体、各阶级共同完成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现代史上首次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即国共合作。
    在国共合作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保证合作持久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国共合作之初,我党较好地坚持了党的独立性党在国共合作中坚持无产阶级独立性为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后来由于陈独秀在四五汪陈宣言以后思想逐渐右倾,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而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对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探索及失误,为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其他政党结成政治联盟的理论总结,本质上即正确处理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一)毛泽东关于和大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的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和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国民党合作,这一合作,是由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共产党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以不破裂合作为限度,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解决,最后达到共同抗日的目的。毛泽东曾指出,过分地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使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就要犯"左"的错误。反之,抹煞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界限,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对它失去警觉性,那就要犯右的错误。因此,在坚持与国民党合作时,毛泽东提出了以下政策和策略:
    第一,必须坚持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要吸取大革命时期的教训,要努力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党所争取的领导权,主要是政治领导,要努力把同盟者引导到新民主主义政纲的方向上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民主。第二,坚持又团结又斗争的正确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对国民党的限共溶共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又团结又斗争进行了总结,指出: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团结一切抗战派,斗争一切投降派,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从而透彻地揭示了两者关系的辩证法。第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毛泽东在执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时,还根据国民党内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国民党的顽固派,毛泽东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有理即自卫原则,体现斗争的防御性;有利即胜利原则,体现了战争的局部性;有节是休战原则,体现了战争的暂时性。
    (二)毛泽东关于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思想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他们的产生是不满于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要求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这种动因,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相同。毛泽东关于争取团结各民主党派的思想,九一八事变后开始萌芽,瓦窑堡会议后逐渐形成,抗战时期臻于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毛泽东指出:"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5〕"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6〕并提出了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中间党派是中间势力中政治影响最大者,毛泽东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提出了"团结、抗战、进步"的策略总方针。
    (三)革命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充分体现在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是一个统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三三制是指政权人员构成的分配比例,是共产党约束自己的一项具体政策,即是"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7〕。而广义的三三制"即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以实行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实现中共与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的民主制度"〔8〕。毛泽东在领导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设中,总结了共产党和各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合作的经验,提出了多党合作的一些重要原则:
    第一,明确提出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毛泽东主张,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他还指出:"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9〕这里,毛泽东已经明确提出了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   
    第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应民主协商、民主合作。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谈,多开会,务使打通隔阂,去掉误会,改正相互关系上的不良现象,以便协同进行政府工作与各项社会事业。"〔10〕我们党对于将要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总是和民主党派以及非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
    第三,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权利。毛泽东指出,"对于一切忠诚抗日的人员,共产党员只有与他们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绝无排斥他们的权利。"〔11〕"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思想自由及生活习惯,必须加以尊重。须知党外人士的愿与我党合作与我党的尊重党外人员,是彼此合作中不可缺一的条件。"〔12〕毛泽东在提出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尊重各民主人士的其他权利。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巩固了统一战线,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在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指导之下,我党积极主动地处理好国共两党的关系,形成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同时和其他政党、非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并肩战斗,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抗战期间的团结合作,区别于蒋介石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为最后孤立国民党反动派,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
    (二)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为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我国政党关系、政党体制和政党活动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体中参政党的民主权利,这些特点自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中即开始形成。各民主党派作为人民的一部分,理应有参政的权利,并通过他们去联系广大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群众。毛泽东对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中参政党地位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基础。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新历史条件下多党合作的意义,搞好多党合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民主建设意义重大。
    (三)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3〕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多党合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在探索中不断积累,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政权内合作,共建新中国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注释
    〔1〕〔2〕〔3〕〔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556、556、435页。
    〔4〕《列宁选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5页。
    〔5〕〔6〕〔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675、748、742页。
    〔8〕刘诚:《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新创造--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0页。
    〔10〕《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5页。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7页。
    (本文作者: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4年第1期)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5-03-07/3051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