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陈晋:邓小平都说过哪些“路”?

作者:陈晋   来源:观察者网  

     核心提示:邓小平为什么从两个基本点的角度来总结走中国道路的关键,来表达对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期待?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证明,不改革没有出路,改得不好也不会有出路。

    邓小平为什么有如此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不同场合,谈到我们正在走的道路,除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外,邓小平还分别使用“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自己的模式”、“中国的发展路线”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毫无例外地都冠之以“中国”,突出说明,这条道路是来自中国探索,体现中国经验,反映中国愿望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中国问题,决定中国命运的。结论自然是,“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1]

    “别的路”指什么?在邓小平的谈话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有“邪路”、“死路”、“弯路”、“曲折路”、“倒退路”和“回头路”等等。概括起来主要指的是两条路,一条是“邪路”,一条是“回头路”。

    所谓“邪路”,邓小平明确指的是我们今天说的改旗易帜的资本主义道路。比如,“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2]为了防止走“邪路”,邓小平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消极现象一向警惕,强调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他讲,“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3]“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4]

    所谓“回头路”,邓小平明确指的是我们今天说的封闭僵化的老路。邓小平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进行一些调整甚至出现一些曲折在所难免,但要防止倒退。因此,“已经从各方面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继续实行,不能走回头路。”[5]“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6],“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7]。

邓小平文选系列

邓小平文选系列

    不走“邪路”和“回头路”,是由中国道路的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决定的。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就是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好不够一贯”,一条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8]1993年审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工作总结报告后,他交待说,我的文选讲的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9]。“不知不觉地动摇”这个提法异常深刻,既指可能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停滞下来,不知不觉走回头路,也指可能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放松下来,不知不觉走到邪路上去。他为什么从两个基本点的角度来总结走中国道路的关键,来表达对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期待?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证明,不改革没有出路,改得不好也不会有出路。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立场和原则,我们走的才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才会坚持得住。坚持得好,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只有对这两个基本点都高度自信,牢牢站稳,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中国道路才会走得顺,走得通,走得好。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150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2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307页。

[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5页。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4-08-25/2771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