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社科院副院长李捷:不能以猎奇的心态读党史

作者:李小佳   来源:解放日报  

  近些年,我国出现了一波波读史热。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新现象,如有人热衷野史而非正史,有人感兴趣于各种揭秘、翻案、戏说等。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评价中把握党史的主流和本质,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和迫切性,而这也是新时期真正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

  一段野史越是写得活灵活现,读者脑中就越要打个问号,正史里得不到印证而又说得活灵活现的东西往往靠不住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掉的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历史事实背后人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一种客观的判别能力

 

  野史可作为消遣,但学党史一定要学正史

 

  解放新论:当下我国确有一股党史热的潮流,但各种逸闻趣事、甚至奇谈怪论也很有市场,部分人对野史的兴趣甚至超过了正史。对此该怎么看?

 

  李捷:任何历史都有一个规律,即有正史必有野史,而且读者尤其是青年人往往会对绘声绘色的野史更感兴趣。例如,同为魏蜀吴的三国历史,有陈寿的《三国志》,也有后世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者是正史,后者为戏说。陈寿将散见于朝野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了严格的鉴别,最后写成了正史。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出来后,把那段历史说得活灵活现,结果《三国志》就“没人”看了。所以人们对野史感兴趣并不足为怪。这一现象也或多或少存在于党史领域,党史“揭秘”此起彼伏就是例证。

 

  但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野史虽令人津津乐道却有失严谨和准确,如果把野史当正史读,就会混淆视听、颠倒是非。必须看到,野史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活灵活现却违背常识。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鉴别方法,就是看这些神乎其神的故事情节是不是违背常识。如果当时只有两人在场,书中却把当时两个人的动作、神态、表情都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有一个第三者在现场见证着整个历史过程,这就违反了常识。一段野史越是写得活灵活现,读者脑中就越要打个问号,当然不等于说肯定是假的,但要对比核实正史,正史里得不到印证而又说得活灵活现的东西往往靠不住。

 

  二是小题大做却掩盖历史全貌。野史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攻其一点、小题大做,把某件事情写得像一部充满了传奇和扑朔迷离的小说,把读者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在某件事上,而使读者忽略了整个历史的全貌。例如,“913事件”就有各种版本,甚至让人产生怀疑,林彪是不是真的叛逃了,是不是真的坠机了?但如果还原历史全貌,把事情前后梳理一遍,就知道当时林彪是在阴谋破败走投无路后出逃的,也就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桩铁证如山的案件。从整个历史来看,存在某些扑朔迷离的地方是正常的,这些都是枝节问题,它不影响历史的发展,也不决定历史的进程,更不反映历史的全貌。

 

  三是有些野史制造者别有用心,把是非说颠倒了。

 

  对野史要客观地看:一是野史不是洪水猛兽,野史的存在是一个客观历史现象,古已有之,不足为怪。二是野史不能替代正史,尤其是对写得活灵活现、神乎其神的野史,更要保持清醒科学的分析态度。总之,不能以猎奇的心态而应以严谨的态度来读党史,野史可以作为消遣,但学党史和国史一定要认真地学正史、原原本本地读正史,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的真相,而不被各种传说迷惑了视线。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3-11-06/2355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