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赵磊:难道“过劳死”才是就业?

作者:赵磊   来源:红色文化网  

难道“过劳死”才是就业?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编辑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类的智慧可以缓解失业问题,但根本就没法解决失业问题,这已经并还在为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包括中国的现实所证明。个中原因,其实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看到了:雇佣劳动是失业的根源所在。雇佣劳动与市场经济是孪生兄弟,消灭了产业后备军(失业),也就消灭了市场经济。知趣的主流经济学家在此问题上要么三缄其口,要么闪烁其词。但也有不少自以为是的主流经济学家却并不知趣,极力炮制着“失业与市场经济无关”的鸿篇巨制,比如在寻找当下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时,居于“主流”的话语一定忘不了重复这样的陈词滥调:“今日失业是昔日计划经济种下的恶果,是隐性失业显形化之结果”——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在失业问题上的全部智慧,就是终于发现了失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计划经济。这简直是在给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丢人现眼:市场经济生的病,却要计划经济吃药(计划经济当然有自身的问题,但不能因此把市场经济的问题也强加在计划经济头上)。如此谬论还自诩为“科学”,还不遗余力地到处贩卖,作为经济学界之一卒,我都感到脸红。

遗憾的是,这种谬论居然成了经济学的“常识”。尽管为了证明其“科学性”,主流经济学在失业前面加上了“隐性”二字,以增强其“技术含量”,但也并不能改变这个“常识”的荒谬:失业就是有人失去了工作,难道非要“过劳死”才是就业?难道两个人干了一个人的工作就不行,就非得让一个人“失业”不可?把“一个人干的活两个人干”等同于“失业”,这不是强词夺理又是什么?按此逻辑,则人类休闲时间的增加就只能是一种奢侈,缩短劳动时间就永远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

其实,劳动时间的缩短和休闲时间的增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过劳死”与失业大军并存的就业制度只是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正如恩格斯说:“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36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但它决不可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制度安排。挺滑稽的是,主流经济学家一边高唱“市场经济就是好、就是好”的赞歌,一边煞有介事地开着各种药方,千方百计地要让人们相信,只要按方抓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可怜的是这些市场经济下的庸医开出的药方基本无效,虽然无效,却仍然乐此不疲。市场经济当然有不少值得赞美的地方,但它在失业问题上的表现却实在是乏善可陈。就我所接触的文献来看,目前我仅见林春先生对此有清醒认识(见林春:《劳动重组:参与、尊严及小康社会主义》,《读书》2004年12期)。林对现有制度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的怀疑是极为深刻的,是对已成为主流认识的谬论的有力挑战(不过林文尚有许多混乱之处,比如保证参与的“最低收入”与“救济金”有何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不是已经建立了救济金制度了吗,他们离美好的“参与”还有多远?这显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西方主流经济学把失业的原因归结为三个:(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前两种失业“因其不可避免的性质”,又合称为“自然失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西方主流经济学怎样对失业进行分类,其理论前提都认定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惟一正确的方式。由这个前提引申出来的逻辑结论是:在不存在其他能替代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条件下,失业的原因就只能在市场经济之外去寻找。于是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以上三种失业在本质上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将这三种失业“现象化”的转换,隐藏在这三种失业现象背后的本质——雇佣劳动关系,就被遮蔽和隔离了。人们看到的只是失业的三种表层原因——这种表层对失业的真实原因构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得市场经济这个内核不会因为对失业原因的追问而受到威胁。就如同把价值归结为价格一样,西方主流经济学如此解释失业的原因,再次证明它无非是一种现象经济学罢了。“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现象背后的本质。不过,在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如此“现象经济学”也并非没有意义。虽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缓解失业问题却也有“具体”和“可操作”的功能。比如针对周期性失业可采用宏观经济政策(逆调节),针对自然失业可采用降低经济活动成本的措施,等等。

马克思把失业的根源归结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制度: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垄断,以利润为指向的生产目的决定了就业人数的上下限——由此提供了产业后备军的必要性。这种分析不再把市场经济看作人类社会配置资源的惟一合理方式,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从而颠覆了市场经济的神圣性。换言之,市场经济并未穷尽人类配置资源的方式,一旦生产目的不再指向利润,一旦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被消除,一旦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不再被资本家阶级控制,一旦雇佣劳动制度被消灭,产业后备军就会成为历史(对于将市场经济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主流经济学来说,这四个“一旦”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把握了失业的真实原因并不等于就能立刻彻底解决现实中的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存在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失业理论并没有为解决当下的失业问题提供立竿见影的“可操作”对策。但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却是真正揭示了失业本质原因的科学理论。它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用历史的、本质的眼光来看待失业问题,于是我才能够明白:只有当市场经济退出历史舞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否则,任何自称能够根治失业的药方,我都会表示怀疑。



//www.syxtk.com/wzzx/llyd/zx/2013-05-02/1455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