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笼住“猛如虎”的再融资?
丛亚平
近几个月内,巨额再融资问题成为引爆市场大跌的炸弹,每个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开增发)消息传出,该股票就大跌,并带动市场暴跌,市场已到了闻风丧胆的程度。也难怪市场恐慌,在宏观调控和大小非套现本来就使市场不堪承受的情况下,巨额再融资的大抽血,更打破了资金平衡和投资者信心的天平。管理层的无作为,加上投资者又缺少话语权制止再融资,只好以脚投票,割肉离场。然而这种表达不满的代价实在惨烈!想想那些140多元买了中国平安的投资者们,面对跌到48元的股价,该如何痛心!想想市场在这暴跌过程中蒸发的十几万亿资产,又该怎样评价?
最近这半个月终于少听到哪个上市公司要巨额再融资了。市场用自己的惨烈自杀方式发出了呐喊:“谁再不顾投资者的利益巨额再融资,就让它市值损失70%”!然而,用这样惨烈的方式制止再融资,代价太大!损失的不仅仅是巨量市值和投资者的资金,还有投资者对市场、对管理层的信心,以及上市公司的诚信和威望。
虽然再融资行为是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之一,但是,融资行为如果不科学、不公正、不透明、不顾市场承受力,带有强烈的圈钱色彩,整个市场就会被再融资风暴拖垮!平安、浦发等再融资方案的出现以及强行通过,使整个市场意识到,仅靠一次股权分置改革,还不能完全实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的平等和融合。利益和风险如不对等,圈钱行动就会重现。法律约束一旦出现漏洞,资本的掠夺便会乘虚而入!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若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尽快修改《再融资管理办法》。否则,没有门槛的巨额增发必然走向滥发和圈钱,从而摧毁整个资本市场。
06年《再融资管理办法》出于股改的需要,放宽了对再融资的限制,当时没有立刻产生副作用,是由于过去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度较小,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股市形成巨大杀伤力。例如2001至2002两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有46家,筹资额为366亿元,也就是说每年再融资额才180亿,平均每家公司再融资额才7.95亿元,这与中国平安一开口就要再融资1600亿真是有天壤之别!由于过去股市从未面临过如此疯狂的“再融资门”,证监会对再融资的监管和规范也一直较宽。然而,平安巨额融资案的爆出,一下调高了上市公司的胃口,使整个市场突然意识到“不完善的制度会让再融资成为疯狂圈钱”,没有门槛的巨额增发必然走向滥发,从而摧毁整个市场。
尤其在今年面临股改后的敏感期,“大小非”解禁量将达3万多亿元,在供给量突然放大几倍的情况下,本应该减少其他股票的供给,以减轻供需严重失衡的状况,然而,管理层对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缺乏足够认识,仍然猛发新股,对上市公司海量再融资的行为也缺乏明确制止,致使市场终于被几座大山压垮。
因此,尽快修改《再融资管理办法》,给脱缰的圈钱狂想套上一个笼头,已属必须。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大量央企的上市,使证监会也很难对大央企及有特殊背景的大公司进行监管,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再融资,以明确的规则约束大股东的随意增发,以免过度的贪婪既害了自己,也伤及整个市场。
中国平安的马明哲日前向投资者道歉。然而,正如很多网民(股民)说言,“一声道歉又怎能抚平广大投资者内心的创伤,又怎能挽回投资者一生积蓄受到的巨大损失?面对飞流直下蒸发十几万亿的股票市场,面对自己公司的股票缩水67%,面对全国股民排山倒海般的愤怒,平安仍一意孤行,将圈钱进行到底,既对社会的苦痛呻吟漠不关心,也对自己投资者的巨大损失袖手旁观,企业社会责任感丧失殆尽、社会道德观片甲无存!”这种公然疯狂抢钱、贪婪榨取社会财富的行为,使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也大受损伤。多少股民在网上发帖发誓终生永远不买平安的产品!
令人不解的是,马明哲这次出来解释说再融资是为了扩充旗下子公司的资本金,而早先中国平安提出再融资曾解释说是为了收购海外金融资产,然而现在又变成了“扩充子公司资本金”。对如此巨量(1600亿)再融资,其用途却反复变换,其不严肃、不负责到了如此地步,确实让人惊讶!而且,难道子公司缺乏资本金,就可以狮子大开口向市场抢钱吗?那办公司也太容易了,任何人都可以说“我办公司缺乏资本金,我要融资几亿”,这可能实现吗!浦发银行的再融资理由也很荒唐,说它“要补充资本准备金”。可全国有多少银行想要补充资本准备金呀,中小银行一定更加紧缺。如果以此为理由,那么任何公司都可以再融资了!难道“做大做强”就是靠抢钱来做大的吗?在我理解,“做大做强”是应该靠长期提供良好服务和优质产品,换来投资者(消费者)的信任和钞票,逐渐建立利润的大厦,稳扎稳打地壮大发展地来的。这样的“大而强”才是坚实的。没有十拿九稳的盈利项目,没有反复研定的投资计划和精确时间表,又有什么资格向投资开口融资呢!如果只想靠在资本市场上依赖特权疯狂吸血,甚至不惜刮去资本市场九层皮,这样的行为又怎么可能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和理解呢?
笔者担心的还有,中国平安前期投资海外的记录并不佳(花200亿投资外国的富通集团至今已亏损近23%),现在又购买了富通集团下边的子公司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在次贷危机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前,富通投资管理公司的股权会不会继续缩水呢?但愿不要再出现像中投购买黑石、中信证券购买贝尔斯登那样的局面(买时贝尔斯登每股110美元,现在跌到2美元-10美元),如果真如此的话,全体平安的投资者又会被再洗劫一次。
正如联讯证券首席分析师文国庆所言:“中国资本市场如果不努力建立公正、公平的机制,就很容易变成强势群体洗劫社会财富的场所,尤其是在腐败严重、制度不公的背景下,这样的局面更有可能出现。过去剥削财富还是‘实物领域级’的,现在变成了‘金融领域级’的,而金融领域的掠夺财富比实物领域的掠夺速度要快10倍,掠夺规模要大几十倍!如果人大及政府部门不尽快制订和建立维护市场公正的法规及监督机制,那么中国股市就会成为一部巨大的洗钱机器,资本市场反而成了扩大贫富差距的工具。如果中国平安再融资批了的话,一夜间落入口袋上千亿,而同时许多老百姓一辈子挣的养老钱、救命钱就在股市上被洗劫(基金的钱也大多是百姓的)!如果股市被设计成了特权阶层利用优势渠道劫贫济富的机器,那么整个社会就将更加不和谐!
刘文彩能剥削农民多少?一亩几担稻谷吧!然而,如果资本市场不能以法治和公正为制衡,内幕交易、特权通道、信息不公等得不到有力打击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就会上演一场场财富恶性再分配的豪华大戏,有人粉墨登场,疯狂敛财,瞬间落袋几百上千亿,而众人则布蒙双眼,引颈就戮,一生积蓄瞬间腰轧。资本市场就会变成连赌场都不如的屠场!
正是因为不愿这样的局面出现或加剧,我们才郑重呼吁:尽快修改《再融资管理办法》,规范和约束再融资。高效打击内幕交易,防止腐败和特权相勾结,借资本市场洗劫民众财富,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年收入6600万元(也有报道说是4200多万)的马明哲等人,也许确实体会不到年收入不到3万、节衣索食积蓄点小钱,放在银行里只有负利率、渴望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增加点财产好付买房首期却遭遇洗劫的小老百姓们的心情吧!中国平安的大股东英国汇丰集团诸人当然就更体会不到了。指望他们去自觉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承受度,实在是缘木求鱼。投资者们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法律约束和舆论监督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欧美次贷危机本来对中国金融的直接影响并不很大,然而,一个平安再融资(当时准备圈钱去买英国金融股权,实际是向英国保险公司注资),就把外国的金融风险直接引进到了中国股市,造成中国股市42%的暴跌!美国90年代两次大股灾的跌幅也不过39%和40%吧!当然,平安、浦发的巨额再融资并不是中国股灾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最主要的原因,看一看上证指数图自1月20日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后的变化就可明白。而“大小非”的加速套现也是由于市场走坏后的连锁反映,因为“大小非”暂不套现只能发生在股市向上走的情况下,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丛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