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伟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王伟光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王伟光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这一思想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创造出辉煌的成绩,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了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提出了大量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其中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还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01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形成以来,先后与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指导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建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持续实现创新性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以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如果没有这两大发现,人类对资本主义社会规律和必然灭亡趋势的认识还在黑暗中摸索。

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石,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以往经济学理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学说集中体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资本论》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邃,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任何科学著作都无可比拟的。它从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分析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趋势。《资本论》及其手稿是马克思耗费毕生心血创作的一部鸿篇巨著,它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具有不可磨灭的永恒价值。以《资本论》为代表作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最管用的指南,为共产党人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列宁、斯大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在苏俄的实践和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苏俄实现了传承与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及其特征,科学地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矛盾;深刻论证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成功地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创立了列宁主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列宁开始考虑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搞商品经济,讲价值规律,不搞纯之又纯的公有制,要引进外资,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要允许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提出诸多新经济政策思想,用以指导在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接过了列宁的交接棒,在实际地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发表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强调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这些认识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最终失败的惨痛教训,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教材。

第三,毛泽东、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特别重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实践。192512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从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分析由此而决定的它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从而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得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和战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领导了土地革命,实行了土地改革,成功地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功地领导了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了实践和理论上的准备。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认为,为了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创造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毛泽东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在商品经济、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论断,率先提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认识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前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打下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初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致框架和重要观点。1984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就高度评价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https://mp.weixin.qq.com/s/P83)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理论、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理论、关于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这些理论观点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

第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在一些重大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发展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点,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坚决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衡量标准。这一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磐石初心,鲜明印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庄严承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的理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原理,在理论和实践中牢固确立并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体现,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线。

二是创造性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2]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判断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方面的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取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三个基本原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三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的战略论断。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我国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南。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运行更科学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阶段的论断,科学把握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四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要树立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习近平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方针原则的理论。

五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循环畅通发展作出全面阐释,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等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辩证关系,为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争取主动权提供了战略支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

六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世界性的宏大视野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胸怀,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的平等之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公正之理,伸出援手、积极合作的道义之举,解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

七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3](https://mp.weixin.qq.com/s/P376)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指出,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战略思维,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坚持历史思维,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创新思维,深入研究经济领域新问题新情况;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化解金融风险。这六大思维方法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除了以上几方面,习近平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时代、分析时代,提出的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会进一步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将在中国结出更多的果实。

02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汲取实践经验和同时代思想理论的创新成果,在理论内涵上更加丰富、形态上更加完善、体系上更加完整。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当时的阶级斗争,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批判地继承了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傅立叶、圣西门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运用到革命实践当中,指导革命实践。1864年,他们领导创立了第一国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期间,他们全力投入指导巴黎公社运动中,深刻地总结巴黎公社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为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参照。1875年,马克思结合革命实际,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进行批注,发表了《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深化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人类实践和思想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南。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在苏俄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苏俄的运用和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列宁在批判第二国际的过程中,领导创建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创作了《怎么办?》《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重要著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他创作的《国家与革命》等重要著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他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上升到制度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斯大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苏联实际,创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例如,他深入系统论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含义、国内外的条件和最终胜利的问题,为刚刚从战争中新生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增添了信心,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强大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建设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和建设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缔造了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了无产阶级军队,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制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策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创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https://mp.weixin.qq.com/s/P316)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道路。毛泽东又围绕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第二次结合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的思想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时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科学地破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他说,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https://mp.weixin.qq.com/s/P116)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https://mp.weixin.qq.com/s/P225)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党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进行的前无古人的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破性贡献,进一步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是习近平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创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这些,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必须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排除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些论述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二是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执政党理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的模糊和错误认识,扭转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现象,使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高度重视执政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我们党反腐斗争实践经验,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给出了创造性的回答,领导党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的胜利,深化了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三是习近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南,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5]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谋划,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课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

四是习近平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方案。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什么别的新形态,而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是科学社会主义所阐明的代替人类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的社会主义形态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的前提准备和第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什么别的道路,而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国情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他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五是习近平关于两个革命,特别是自我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大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革命理论,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进行结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怎样保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长期执政、执好政,针对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提出了关于两个革命,特别是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他指出,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经常进行党内集中教育,不断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多用、常用、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反腐败斗争是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处理好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要敢于刀刃向内,敢于触及矛盾,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坚如磐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等等。习近平关于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两个革命的理论成果,为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原理作出了创新贡献。

六是习近平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和创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理论。2013年,习近平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战略眼光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坚持国际主义最高原则,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追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思想,为人类建设美好世界作出了理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国际主义原则,到自由人联合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学说的一条红线。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当前行动纲领、把国际主义原则同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华传统大同思想的发展,也是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结合和创新性发展,极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的思想。

如果说20世纪是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那么21世纪则是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正是习近平领导中国在21世纪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再次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原创性成果。正如十月革命在20世纪初开辟了人类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21世纪初开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驶出低谷走向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发展的理论标识。

03

攀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高峰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所内含的哲学思想都是这个时代精神精华的体现,都必然以时代哲学最强音作为内在根据。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和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时代,列宁坚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形成邓小平哲学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精神的高度凝练,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精华,开创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第一,在立场、观点、方法层面上提出了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大本大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哲学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高度重视并带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邃哲学内涵的新观点。

首先,阐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方面有了新认识。始终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立场。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创造性地坚持了这个核心立场,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作判断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他突出强调,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业。

其次,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方面有了新认识。生产、阶级、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基本观点。习近平特别重视生产理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重大跃升。他运用阶级观点分析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我国社会现阶段国内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他坚决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突出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最后,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方面有了新认识。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习近平特别善于应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当代国际局势、国内问题、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节点、抓主要矛盾,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如关于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关于开展伟大斗争的重大提法,关于两个革命的重要论述等,都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和充分发挥。

第二,在思想路线、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辩证思维和认识改造世界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及其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力量在于其真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其生命力在于永不枯竭的思想创新,其内在要求在于同具体实践相结合。习近平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中提炼出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首先,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在阐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方面形成了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习近平强调:必须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实际出发,决不能离开这个实际陷入空想;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其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关系,在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理论方面形成了新见解。习近平反复强调,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明确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既是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扎扎实实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

最后,阐释了富有时代特点和哲学意蕴的科学方法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面形成了新见解。习近平出色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和阐述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方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第三,在系统完整性、逻辑严谨性和实际操作性方面提出了新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提法,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外交、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系统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十个明确逻辑上层层递进,内容上内在关联,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问题,构成内容极其科学、丰富、严谨的思想体系。

其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提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对策和实际举措,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思想要义展开具体阐述,形成了可付诸实践的战略策略和对策举措。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起,成为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具体方针和行动纲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质。

最后,从时代与哲学的关系上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与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解决当代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背景、针对时代实际、回答时代问题,以巨大的理论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来引领时代前进,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境界。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思想的步伐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并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伟大实践,是与时俱进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获得新的生机,将继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221.

[3]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 毛泽东文集,第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281.



//www.syxtk.com/wzzx/llyd/zz/2022-10-06/7791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