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持为前提——评赵家祥教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一文

作者:邱  镇   来源:察网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持为前提

——评赵家祥教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一文

  

赵家祥教授发表于2017年7月31日的大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以下简称“赵文”)一文已经拜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任务,赵文的题目本无可厚非,但是读后感到文中的一些观点着实不敢苟同。特提出如下商榷意见,就教于赵家祥教授。

  一、赵文片面强调马恩对个别论断的态度,回避马恩对基本原理的坚守

  赵文通篇都在讲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过去对革命估计过于乐观的看法,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始终坚守“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却予以回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检讨自己过去曾经对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于乐观的态度不恰恰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们是一直在坚守“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吗?但是对此,赵文却只字不提。这样一来读完赵文的感觉就是,一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史,俨然成了一部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历史。

  赵文回避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个别论断的不同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的确是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过去曾经对革命的过于乐观的态度和看法,但是他们否定的只是个别论断,而不是基本原理。在赵文里面,个别论断已经被经典作家自己否定了,而基本原理却被赵文本身给回避掉了。这不是借马恩不断反思个别论断之名,行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实吗?在赵文里面,从头到尾,都看不出还有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需要继续坚持的。

  无产阶级革命究竟是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是首先发生在德国,还是英国,这些都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个别结论。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这些个别结论可能会过时,但是“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不会过时。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做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但是从来没有给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时间表一样,这正反映了经典作家的科学态度。

  这里不能不提醒了赵家祥教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在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之前,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论述,即:“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只讲马恩不断反思自己的个别结论,就是不提还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讲发展,不讲坚持;只讲创新,不讲继承。不知道赵文用意何在?这不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又是什么?

  二、讲发展马克思主义,却回避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赵文通篇都在讲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成果,却只字不提。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个没有错,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进,形势在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我们要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得出新论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虽然有过一些失误和问题,但是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直在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赵文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闭口不提。原来赵文的主要观点是,二十世纪以来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都是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二十世纪的苏联也好,中国也罢,都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简言之,在作者看来,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包括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是早产儿。像俄国和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就应该搞资本主义,而不应该搞社会主义革命。这不是在借“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之名行教条主义之实吗?这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教条化吗?一直在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赵文,此时却恰恰忘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要求的“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谆谆教诲。

  三、赵文用一个基本原理来否定另外一个基本原理。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决不会”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唯物史观。“两个必然”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做出的符合逻辑的科学结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的实质和核心要义,不就是在强调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吗?“两个必然”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呢?不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已经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要冲破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看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矛盾吗?二者根本就不矛盾。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两个必然”是在讲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两个决不会”是在讲“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二者互为补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在赵文那里,二者却对立起来了。“两个决不会”成了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并进而阻碍“两个必然”历史进程的主要障碍。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不夺取政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会自动实现吗?革命不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吗?

  赵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是由于作者没有科学理解和把握“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含义造成的。其实,“两个决不会”是从最终的意义上讲的。并不是说,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夺取政权。相反,在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落后国家完全可以先于发达国家率先夺取政权。但是,对于已经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已经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要最终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及其残余的影响,只有等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也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之前,资本主义的残余及其影响将难以完全消除。但是,这决不是说,在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夺取政权,只能等生产力高度发达了才可以夺取政权。这不是庸俗的唯生产力论吗?所以,否定经济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站不住脚的,是完全错误的。

  四、否定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似乎改革就应该退回到资本主义。

  赵文对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成就不屑一顾,闭口不谈。言下之意,十月革命搞早了,中国革命也搞早了,都是早产儿。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生产力的空间,所以改革就应该退回到资本主义去。

  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大都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列宁对此也是完全承认的。但是,在列宁看来,既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为什么不可以率先夺取政权,然后在无产阶级新政权的领导下,来赶上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呢?正如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所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把历史的顺序颠倒一下,即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先发展生产力,然后再来夺取政权,而是先夺取政权,然后在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力,去赶上别国的人民呢?

  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了十月革命的合理性。苏联只用了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一跃而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还实行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等等。斯大林时期苏联所取得的成绩,即使是斯大林的对手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在前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没有前三十年奠定的基础,就没有后三十年的迅速发展。苏联剧变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革命搞早了,而是由于从赫鲁晓夫开始直到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路线,完全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上了一条修正主义的不归路。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但是在赵文中,我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错再错的历史,没有干过多少好事,甚至赵文把改革开放以前说成是“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哪个中央文件说过前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严重违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的,也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极端错误的。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7-08-07/4555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