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张 宇
【内容提要】:由张宇等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运行、发展、开放》一书即将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充分吸取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了新的设想,即制度、运行、发展和开放四位一体的体系结构。本文是作者为该书所写的前言。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学的经济理论,以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战线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实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同志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30多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日益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新实践相结合的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向前,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门学科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学科的术语的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对于如何科学地概括这些理论成果,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看法突出了理论的一般性,但忽视了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或当代中国经济学。这种看法突出了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但忽视了理论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三是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至多是一种过渡经济学,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有西方经济学才是科学,才具有普适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违背事实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新的理论范畴或概念术语,为我们科学认识这个问题开辟了正确道路。它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巳经从经验性的知识上升为了系统性的学说,成为了一门科学。这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首先了解的,这就需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方法和原理等基本问题。
关于对象和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换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两种理解虽然看似只是词序的不同,其实存在很大差别。前者的重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后者的重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在这两种理解中,前者是比较恰当比较准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也不是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具体经济现象,其主要任务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中国特色并不意味着只是中国独有,其中必然包含着普遍性的因素。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而且要在于把中国的特殊经验上升为系统的一般化的经济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关于研究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许多,如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但最根本的方法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其核心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列宁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科学。”[2]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过程从来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并把这一学说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就必须坚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一方面体现为生产要素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面的配置过程,另一方面体现为个人、企业和国家等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一方面体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一方面体现为积极参与全球的分工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另一方面体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共存与斗争。
关于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原理?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而不是背离的。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原理,包括: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生产,消除脑力与体力、城市与乡村和工业与农业三大差别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实践和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发展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理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等等。
这些新的理论原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逻辑主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并从中国的特色经验中总结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实践和国情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把握的主要之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这门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完善程度。在这方面,国内的学者巳经作了深入的探索、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可以从给定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人的地位三个方面来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有的学者提出,可以构建按照本质、运行、发展三个层次进行阐述的理论体系。有学者提出,可以构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逻辑来阐述的理论体系。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也有学者提出,应当按照企业、市场、政府的结构来安排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等等。毫无疑问,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一书在充分吸取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设想,这就是制度、运行、发展和开放四位一体的体系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体现出来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分配、交换的规则和经济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推动着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在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和开放都在这一前提下展开。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经济运行是各经济主体在一定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从事的经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经济制度的要求得以实现,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及资源配置过程得以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运行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微观经济运行、中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其中,微观经济运行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并通过企业、农户、居民的经济活动得以实现。中观经济运行是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结合部,在中国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宏观经济运行是社会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波动,体现了经济运动的总体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既反映了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要求。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主体长期从事经济活动而形成的结果,表现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们福利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其中,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经济产出和服务的增加。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乡一体化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特色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过程。从生产力的发展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包括了物质产品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深,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过程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经济更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地发展。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关系是国内经济关系的延伸,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另一方面,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外关系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正确处理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自主发展结合起来,是对外开放在资源配置中的体现;以我为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对外开放在国际经济关系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平等、开放、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对外开放在全球治理上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一方面体现了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推动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全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全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四、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在经济学领域,这一点必然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成果。对于这些理论成果再进行科学的阐释、提出新的见解是本书的努力方向。现举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加以说明。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人所有的有机统一,具有社会调节、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和剩余共享等基本特点,集中体现为公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关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从生产关系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为国有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结构中的支配地位,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从生产力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实现了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效率和公平、自主和开放的有机结合,因而,超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传统教条和和深刻缺陷,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方式方法,而在于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因而,在制度变迁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兼容性,不搞推倒重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收入差距:一种收入差距发生在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另一种收入差距发生在劳动与资本之间或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之间。这两种收入差距产生的性质、原因和后果是不同的。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求逐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还要求缩小居民的财产差距。
关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公平发展为目标,短期与长期结合,协调速度与质量关系,兼顾数量增长与结构平衡,处理好直接与间接关系,统筹国内与国际,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科学发展。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发展实践,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关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这就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要原则,坚持正确义利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书是集体合作的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20位教师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他们是:张宇、谢地、任保平、蒋永穆、何自力、高帆、何爱平、周端明、张晨、齐昊、吴旭中、刘佳丽、孔晓等,薛宇峰、蔡万焕、马慎萧、冯志轩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修改。张宇主持了全书的策划、组织和统稿,谢地、任保平、蒋永穆参与了组织协调工作。
本书于2016年8月启动编写,2016年12月完成书稿写作工作。其间,编写组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举行了四次编写工作会,就教材的大纲设计、体系结构、各章节的内容以及初稿的修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刘清田同志和权利霞同志协助组织并全程参加了四次编写工作会。在此,我们对所有为本书编写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和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广大读者和学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需要大家的共同持久的努力。我们愿意为此不懈奋斗。
注: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3页。
[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2期
张宇(1964—),陕西榆林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1988年,先后在人大经济学系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1993年调回人大经济学系任教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现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市场社会主义反思》《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