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上)

作者:李毅   来源:草根网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上)

  ——2013年6月13日在山东大学的社会学演说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来山东大学分享一些研究结果。向林聚任先生致敬。山东大学社会学是中国华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林聚任先生是今日山东大学社会学的统帅。向林大帅致敬。今日 中国社会学,成就辉煌,吃水不忘挖井人,专此向领导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费孝通先生、陆学艺先生、李培林先生致敬。李培林先生就是我们山东大学的杰出校友。

  很荣幸再次来到山东。八六年上过泰山,拜过曲阜,在青岛住过一个月。这几天上了孟良崮、英雄山、千佛山,看了黄河、大明湖、趵突泉,看了山东博物馆。不由得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是 秦国统一天下,而不是齐国统一天下?(此处略去五分钟。)

  (不念)二十年来,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上,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认识逐步深化,由1979年之 前只有阶级分析,发展到否定阶级分析、只有阶层分析,直到近年来又否定了对阶级分析的否定(仇立平,2006;仇立平,2007;冯仕政,2008),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并重。在实证研究上 ,更是硕果累累(李拓,2002;陆学艺,2002;郑杭生,2004;李培林,2004;邱泽奇,2004;吴波,2004;李春玲,2005;扬继绳,2006;朱光磊,2007,李毅,2008;李强,2010;梁晓 声,2011),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发展演变,或从阶级分析角度,或从阶层分析角度,或从两者结合的角度,做了多方位的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珠联璧合,蔚为壮观。

  (不念)瑕不掩瑜,美中不足的是,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分层全貌的数字化模式。仅有的两、三个数字化模式,只反映近期某个时刻的静态的状况,没有反映历史的 沿革,不能直观把握新中国六十多年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宏观大趋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社会结构与发展演变,最后都可以落实到数字化模式上面。在数字化模式面前,理论观点更 容易深化,实证研究更容易检验。

  今天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社会分层的李毅模式。拙著《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中译本(2008,《社会学概论》(2011),山东大学图书馆都有。有的网站,把这两本书的影印本在网上传 播。今天讲座使用的课件,已经传给了诸位。所以,我今天可以提纲携领,少说几句,多留一些时间,听取诸位研究生和教授的批判指正。

  在讲正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2011年世界列强生产总值的排列情况,大体上,再有十年左右时间,中国总值就要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总的说来,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中国世界第一的历 史。从1865年到2025年,这160年,中国不是世界第一的历史,只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短暂插曲。

  

1

  另外,介绍一下西方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英文文献,见拙著《社会学概论》(2011)第99页至103页。

  另外,介绍一下西方学术界的一些重要新动向。见美国《外交季刊》2013年第2期。

  一、中国社会分层 1949年前

  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可以研究,今天不谈。夏商是不是奴隶社会,可以研究,夏商社会分层,今天不谈。西周是封建社会,西周社会分层,今天不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解体, 春秋战国社会分层,今天不谈。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社会分层,可以写五本书,就指望在座诸位研究生了。

  从秦朝到清朝的中国社会,不是封建社会。中国比欧洲提前近两千年结束了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领先世界近两千年的重要原因。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那是个什么社会?中国学术界的研 究还很不充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分层,可以写八本书,就指望在座诸位研究生了。

  从秦到清社会分层的大体状况,是个金字塔形,根据《剑桥中国史》英文版13卷30页,拙著有一个图示2-1,是个金字塔。皇室,官员,有功名的人,地主,商人,考生,等,构成上层统治阶 级,约占人口5%。农民,手工业者,小生意人,构成下层被统治阶级,约占人口95%。当官的,有了钱,可以买地,变为地主。大商人,攒了钱,可以买地,变为地主。官员、地主、商人,可 以努力培养下一代参加科举,争取当官,或者花钱买个功名。这样,统治阶级的三大块就连为一气了。但是,也有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下层阶级,通过改朝换代,通过科举,通过做生意攒钱 ,通过买地,也有一点点可能性,向上社会流动,进入上层阶级。这种极为有限的开放性、流动性,是从秦到清中国社会分层制度的先进性的突出体现,是亮点,是中国社会领先世界近两千 年的重要原因。

  

2

  注: 1. 皇室,官员,有功名的人,地主,大商人,考生,共占人口5%。

  2. 农民,手工业者,小生意人,共占人口95%。

  来源: 《剑桥中国史(英文版)》第13卷第30页

  从1840年到1949年,下层阶级变化不大。农民阶级,手工业者,没有什么变化。新出现了一个现代工人阶级,但非常弱小,到1949年,中国工人阶级才300多万人。五亿中国人中,300万工人 ,人数少得难以想象,而且,多数工人是女工和童工,多数工人集中在缫丝业和面粉业这两个行业。

  表2-7 中华民国公务员制度

  

3

  

4

  来源:The Chinese Yearbook,1935-1936

  上层阶级变化很大。除了西方列强操控中国之外,新的上层阶级由军事领袖、新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地主、国家技术官员(technical bureaucrats)组成,拙著对这五个部分都有所分析 ,为了填补空白,特别着重分析了1949年之前的中国干部制度。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分层,就是从这样一个结构上发展演变的。

  二、中国社会分层 1949-1959

  我以为,建国六十年,前三十年,后三十年,都有辉煌成就,都有严重错误。前三十年,成就比后三十年大,错误也比后三十年大。后三十年,错误比前三十年小,成就也比前三十年小 。右派认为,前三十年没有成就,或者成就很小。这是不对的。左派认为,后三十年没有成就,或者成就很小,这也是不对的。右派认为,前三十年错误太大,应该否定前三十年,这是不对 的。左派认为,后三十年错误太大,应该否定后三十年,这也是不对的。

  从1949年到1976年,可以称为毛泽东时代。最近,《光明日报》发表了军委习近平主席13年1月5日的讲话,说否定毛泽东就会天下大乱。去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再一次评价了毛泽东时代, 原文如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 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 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这里面,“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这句话,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角度讲,是真实的。

  

5

  来源:1《中国干部统计50年1949-1998》第1页

  2)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第9页。

  注:1956年之前有一个人数不多的民族资产阶级。大跃进期间,该阶级被赎买,愿意工作的融入了干部阶级。中国官方统计年鉴没有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数据。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新中国形成了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干部三大块的社会分层结构,见图3-3。通过土改,消灭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美日欧主流学术界,对中国的土改,基本上是肯 定了。但近年来,中国有些学者,开始否定土改。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土改对于建立现代化工业强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关于土改的情况,参见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 (2005)。有关国际比较研究,参见谭崇台《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2008)。通过公私合营,用赎买的方式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白天敲锣打鼓,晚上抱 头痛哭。现在看来,把私有的饭馆、澡堂、理发店、小作坊,统统消灭,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

  表3-1 1956年体制的结构

  

6

  

7

  

8

  来源:选编,1956(2-3 至 2-285)。

  人事部:《人事工作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以下简注为:选编,年(卷数-页数)

  总的说来,这个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调动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兵的积极性,为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抗美援朝、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两 弹一星、对印反击、三线建设、大庆会战成昆铁路红旗渠、援越抗美、联合反霸、支援第三世界、美苏中大三角、把中国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岁,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但毛泽东对这个新的结构也多有不满。比如高考。1905年中国取消科举。1952到1955年,中国以高考的名义恢复了科举。是谁决定搞的,我到现在也没有查到。毛泽东,似乎不知道实行高考 这件事。推测一下,可能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参与决策的。后面要提到,对高考不满成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比如工资,表3-1,和表2-7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新中 国的工资差距,比中华民国还要大。毛泽东当然很不高兴,这后来也成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重要原因。

  1958年隔离城乡的户口制度的建立,就我现在能找到的资料,没有发现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根据现有文献推测一下,除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可能也参与了决策。下面可以看到,文革 中,毛泽东的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都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特别是城乡差别。

  三、中国社会分层 1959-1979

  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及其变化,见图4-3。干部、工人、农民的三大块结构,毫无变化。要说有变化,就是工人的比例缓慢增长。十年文革,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从 图4-3看来,十分有限。为什么?回顾一下文革的有关政策,就清楚了。

  文革取消了高考,代之以工农兵大学生,或称工农兵学员。五十年代用高考方式恢复科举后,1957年,全国大学生中,出身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占80%,毛泽东极为不满。1966年,作为文 化大革命的开端,一项重大政策就是取消高考。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用推荐的方式,从工农兵中推荐大学生。从1972到1976年,一共有82万工农兵大学生。现在中央和省部级领导人中, 都有一些工农兵学员,包括军委习近平主席。从后面的表7-1,我们可以看到,1964年,1982年,1990年,大陆大专以上人口的比例是0.4%,0.6%,1.4%。也就是说,取消高考只对不到1%的中 国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

  

9

  来源:1. 中国干部统计五十年,1949-1998,1。

  2.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9。

  注:1. 1966到1970年的数据为估算结果。

  2. 1962到1977年,农民工的数量在二千万上下。但是,中国所有统计仅从1978年开始统计农民工。

  文革十年,82万工农兵学员和41万转业干部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45万工人以工代干,几百万农民以农代干。邓小平结束文革后,以农代干的农民干部全部清退回家做农民。以 工代干的工人干部,清退了100万,其他人通过“五大”毕业生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最终成为正式国家干部。中国当时有七亿多人,以工代干、以农代干加起来不到1000万人,影响有限。

  文革十年,有约8000万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去农村当农民。其中,近6000万,本来就是农民,称为回乡知青。有2000多万城里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平均当了六年农民,然后绝大 多数又回到城里。上山下乡问题,十几年来,美国学术界,中国学术界,都有激烈争论。一派认为,知青下乡,是黑暗岁月,不堪回首。另一派认为,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利有弊,相当 一部分知青得到了难得的锻炼。争论双方有时候很动感情。现在,军委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人都是知青出身。我观察,这些知青出身的人,很少有全盘否定自 己知青岁月的。当时中国有七、八亿人口, 2000多万城市知青的下乡与返城,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十分有限。如果说,在这二十年中,文革等事件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 影响有限,那么,什么事情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有重大影响呢?

  我个人认为,是三线建设。在这二十年时间里,中国大体上处于准战争状态。1964年4月25日,总参在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中,描述了美国或苏联先发制人、突然袭击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的严重后 果。当时中国50%的民用工业和52%的军事工业集中在14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里,没有可靠的防空能力。敌人将在战争初期瘫痪中国主要铁路、桥梁、港口,没有一座大水坝能免于决口。经 过四个月的斟酌,在美国发动东京湾事件的第二天,毛泽东最终决策开始三线建设。在一线地区,停止一切新项目的建设,停建工厂、研究机构、大学,更不要说城市建设。一线、二线地区的所有 独生子,也就是重要的工厂、研究所、大学,迁往三线地区,而且要分散,要靠近山区,甚至直接建在大型山洞中,山,散,洞。从1965年到1985年,为了备战,中国国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从一线地区转 向了三线地区。在这二十年时间里,为了备战,中国基本上停止了城市化建设,停建三峡这样的大型水库。城市化建设的停滞,又直接延缓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因为备战和三线建设,农村城市 化、农民工人化的过程,在1985年前,十分缓慢。1840年之后,中国屡遭侵略,百年国耻。为了避免国家民族再遭涂炭,必须进行三钱建设,为此不得不付出延缓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的巨大牺 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四、中国社会分层 1979—1993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分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见图5-3。首先,非农劳动人口,从1979年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1993年接近总数的一半,这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巨大进步,这是辉煌的成就 。第二,农民工从两千多万发展到一亿多人,在人数上超过了城市工人,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第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重生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智慧、勇气、魄力。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国际形势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中国、苏联援越抗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力大幅度衰退,1971年中 国重返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6年美国败走越南。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中、美、巴基斯坦援阿抗苏,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难以自拔。因此, 1985年邓小平判断,在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不会面临战争,决定改变中华民族1840年以后不断准备应对外来大规模入侵的基本国策导向,把中国国策的重点,从备战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停止三线建设,加快工业 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更坚定了中国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的战略决心。后来又提出二十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现在对这个问题有些争论。

  

10

  来源:1.《中国干部统计50年1949-1998》第1页

  2.《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120-121页

  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第17页

  五、中国社会分层 1993—2011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 见图6-3,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首先,辉煌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非农劳动人口,从1993年的大约一 半,2011年增加到五分之四;换句话说,农业劳动力从大约一半,下降到五分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亚洲历史、世界历史辉煌的一页。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数量和力量都有飞速的发展。这个问题后面专门谈。第三,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国有企业建国以来第一次整体亏损。中央决定抓大放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中国国有企业工人从8000多万,下降到2000多万。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过去了,只是有些文艺作品还有反映,比如电影《钢的琴》。还有,前几天,一个下岗工人,对社会不满,和一个公共汽车 的全体乘客,同归于尽了,只是一个偶发事件。第四,在4000万干部队伍之外,因为高等教育的爆炸性发展,准干部的数量大幅度增长,2011年达到8000万。

  

11

  第五,最严重的问题是,由于隔离城乡的现行户口制度,这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癌症,始终没有割除,在中国非农劳动力已经达到四分之三的情况下,中国城市化的比例,如果不骗人的话,只有35% 。这个问题后面专门谈。第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断发展。第七,正如孙立平先生等人提出和强调的,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固化,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比如高考 越来越不公平。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如果占有多数资源,使无钱、无权、无势的人,很难向上流动,必然不能长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3-07-05/2164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