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专家说年轻人工资低是能力不够,真相确实如此吗?

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牲产队  

专家又出来拉仇恨了。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谈一些年轻人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费时表示: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父母给得少了,或者企业、老板给的少了。可很少有年轻人去反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不够,所以才有那么低的工资。

为了印证年轻人工资低是因为能力低,邓海清专家还举了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他说:其实你干的那点活,可能在泰国、在越南,人家只要你一半的工资,就能干你一样的活。

这句话里,多多少少有点瞧不起年轻的打工人了,话里话外都带着那么一丝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说来说去就是,你收入低,是你不够努力,能力不行,赚不到钱,不要怪老板抠门,不要怪资本剥削,要多反思自己,要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老板没有错,资本没有错,是打工人错了。

队长不想针锋相对地去反驳。毕竟,他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个公平的雇佣关系中,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它会在不同区域,标好不同人才的价格。就业本就是双向的选择,打工人嫌工资低可以不干,老板嫌打工人能力不行,也可以不招。

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是打工人处于一种极度弱势的地位。打工人常常是因为没得选,也没有获得《劳动法》的切实保护,自身权益长期受损,而陷入了不公平的就业环境中。

再则,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国家发改委刚刚还发了通知,在县级公共工程项目中,要优先使用人工,能不用机器,就尽量不要用机器。

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吗?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现在不是人挑工作的好时候,而是工作挑人。在这个工作挑人的时代,人们的就业期望本就已经大幅拉低。许多人不再片面地期待高薪,更多人期待一个公平的待遇。我可以少拿一些,但你也不能要求我多干活。对绝大部分打工人而言,大家要求的无非就一个公平罢了。干10小时的活,得拿10小时的钱,不能干了10小时的活,却只能8小时的钱。

可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干着10小时的活,拿的却是8小时的工资?抛开工作强度去谈工资,本身就是耍流氓。

在很多时候,勤劳是不能让自己致富的,勤劳只会让别人致富。就像网上的段子,你多加油干,明年我再换一辆宝马。要是你特别勤劳,没准老板娘都换了,只见老板身体日益强壮,老板娘是越来越年轻,而打工人呢?年纪轻轻就头秃了,进入婚恋市场还遭人嫌弃。

像这个专家说的,你干的那点活,人家泰国人、越南人只要一半的工资,就可以干完了。

这真的是杀人诛心!你不干,大把人干,中国人不干,他们还能转移到越南、泰国去,反正,哪里的人便宜就找谁干。他们把产业转移走了,还嘲讽你没本事,你连这个廉价的饭碗都端不稳。

我们必须承认,收入的高低与个人能力是紧密挂钩的。但个人能力能否得到符合能力的收入,却常常不相匹配。

同样一个程序猿,他在长沙干,和在深圳干,收入水平能一样吗?

同样一个程序猿,他在互联网大厂干,和在互联网小厂干,收入能一样吗?

同样一个公务员,他在江浙干,和在贵州干,收入能一样吗?

同样一个搬砖工,他在中国干,和在美国干,收入能一样吗?

同样一个汽车工人,他在特斯拉拧螺丝,和在比亚迪拧螺丝,收入能一样吗?

一个人要发挥才干,要获得相对公平的回报,首先得看平台。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收入不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而是由平台所决定。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天纵英才永远只占少数。我们不能去跟天才比,但跟普通人相比,同等能力的情况下,收入的差距就是由平台所决定的。

有些人生在北京,有些人差那么一点,生在了河北,他们的退休金能一样吗?有些人也没有多努力,但家里房子拆迁了,立马就成了百万、千万富翁。这些差距难道是努力就能轻易抚平的吗?这些差距难道是能力不同所造成的吗?

人生而不平等,勤奋不一定致富。

队长每天写稿子,广告商就会疯狂地赞助我吗?在一个存量竞争的市场里,努力和回报常常是不成正比的。广告商的预算是有限的,僧多粥少,大家拼命往前挤,也不过是想喝上一口罢了。

我们努力工作,只是不想连那一口粥都喝不上。我们也在满怀期待,期待增量出现的时候,至少自己抢占了前排,不至于每回都落在别人的身后。

打工人已经够苦了,求求这些砖家别再挖苦打工人了。我们不能谈奉献,就人人学雷锋,谈待遇,就人人学越南。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吗?不就是为了让打工人不要那么苦吗?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3-02-05/8004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