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

作者:江  宇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

  

u=1656894527,2717606049&fm=26&gp=0.jpg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公益性医疗卫生体制的巨大优越性。我国公立医院救治了98%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承担了最急难险重的任务,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经过“全民战疫”的洗礼,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认识空前提高。总结起来,“全民战疫”对下一步深化医改有十点重要启示。

01

卫生健康工作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把钱投到投资、消费、产业发展上,就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投到医疗和教育是消耗性的,对经济发展没有作用。这次疫情给了人们充分的启示:如果卫生健康工作做不好,对经济发展将带来重大冲击,可能使得多少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毁于一旦。历史上黑死病导致了欧洲1/3的人口死亡,对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传承都是巨大损失。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在蔓延,陷入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两难境地。我国四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就得益于我们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用很短的时间遏制住了疫情蔓延。疫情之后,应该更加全面认识卫生健康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将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完善居民卫生健康保障,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拉动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也能扩充就业空间。

02

一定要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一切政策”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次全民战疫的胜利,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国各级党组织、基层干部、各行业各部门、国有企业、志愿者和人民群众同样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疫情之后,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秩序,特别是要应对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就必须把“健康优先”的原则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政策中。疫情给了人们反思“唯GDP论”的契机,许多人认识到,埋头赚钱、牺牲健康是不划算的,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人们更加重视卫生健康、公共安全、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社区工作、基层党建等,更倾向于养成健康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有利于维护人民健康的。要抓住这个机会落实新发展理念,缓解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织牢织密社会安全网,补上卫生健康短板,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变为人民健康。

03

预防是保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同世界各国相比,我们能够及早地控制住疫情,就在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极为严厉的防控隔离措施。其他一些国家的教训表明,如果疫情蔓延初期没有控制住,只靠后期预防和治疗,成本十分高昂,后果十分严重。这启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看待“预防为主”,切实扭转忽视公共卫生、忽视预防、“搞好预防、饿死临床”的思维。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经费、疾控人员数量等指标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些地方仍存在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不高、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当以战疫斗争为契机,抓紧补上短板。

04

必须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坚持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

全民战疫的胜利,证明了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的重大战略意义。听党指挥、召之即来的公立医院是我国战疫的主力军。我国公立医院救治了98%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承担了最急难险重的任务,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而在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美国,医疗体系是全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大量私人资本不断推高保险和治疗费用,但只有3%的卫生总费用投入到预防部门,过去10年又不断削减预防部门的经费及人力。英国和意大利本来有完善的公立医院体系,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缺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幅减少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过去10年意大利削减370亿欧元医疗经费,公立医院人员和设施大幅下降,成为欧盟护士与病人比例最低的国家。随着医疗经费削减,私有化、外包化严重冲击了公立医院体系,削弱了其应对疫情的能力。从国际上看,公立医院主导的体制能够从根源上消除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让医生根据医学需要提供适宜服务,把更多资源配置到预防保健、社区医疗、适宜技术等社会效益高的环节,是公平、效率和质量均领先的一种医疗制度。这些充分证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动摇。

05

和谐医患关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是切断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在方舱医院中,医患关系十分融洽。医患像一家人一样,守望相助,载歌载舞,情深意长,令人感动。为什么会形成这样融洽的医患关系?第一,方舱医院里患者是平等的,不管有钱没钱、领导群众,都受到一样的免费治疗,按照实际需要配置医疗资源。第二,医生和患者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冲突,医生不用考虑自己服务的“提成”,患者也不担心医生欺骗自己、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医务人员也回归了白衣天使的本质,不仅积极性没有受影响,反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启示我们,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不仅不会损害积极性,反而更有利于医生正确履行责任和改善医患关系。

06

有计划有秩序的分级诊疗对配置医疗资源至关重要

医疗领域的效率来自大力协同而不是分散竞争。所以,有效的医疗体制必须包含分级诊疗制度,给患者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如果我们不是在疫情初期就建立了包括大型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方舱医院、隔离观察区域等在内的有序配合、合理分工的格局,就会导致大范围的交叉感染,带来严重后果。同样,在平时慢性病诊疗中,有计划有秩序的分级诊疗也是配置医疗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当前,我们正在推动建立医联体,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实现分级诊疗,让更多患者下沉基层;二是通过对医联体进行总体预算、总体考核,激励医联体主动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使之成为对人民健康全程负责的主体。这两个目的是相互关联的,必须统筹实现。当前,大部分医联体是松散型的而不是紧密型的,并没有形成分级诊疗和全流程全周期服务的内生动力。需要以战疫为契机,普遍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对医联体总体制定预算,承担所辐射地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专科医疗、康复等全流程全周期服务,鼓励医联体主动履行预防为主的职责,把资源下沉到基层和公共卫生。

07

要充分重视基层和全科医生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实现了每个社区和乡镇有一家公办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进。这为我们迅速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支撑,广大社区基层医务工作者成为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欠账过多以及财政投入、医保投入、编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还比较有限。全科医生是遏制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尽快下决心补上短板。

08

卫生工作要和群众工作相结合

这次防疫,基层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特别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立下了大功,真正成为了战斗堡垒。卫生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独特经验。医疗卫生的一个特殊性在于,是需要社会协作产生的服务。战疫之后,要在常态化之下同时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发挥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工作的优良传统,把健康优先发展和提高党的群众组织力、加强改善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善于借力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卫生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的作用,构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大卫生健康工作格局。

09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 必须团结合作

这次防疫,中西医结合对救治和预防起了关键作用。张伯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有两套医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这是中国人的福气”。中医和西医的哲学基础、学科体系、评价标准都不完全相同,但实践证明其各有所长。因此,不能用其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而把两者对立起来,更不能因为经济和学科利益而搞兄弟阋墙。医学上没有终极真理,应该在博采众长中继续进步,构建出更加科学的医学体系。

10

信息化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手段

医疗卫生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需求不确定,而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能够有力地优化配置资源、做到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在疫情中,通过信息化手段也减少了医患等的当面接触,降低了感染概率。大数据和信息化为这次防疫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下一步的医改中,应该因势利导,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配置医疗资源,建设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人民健康,用大数据对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因素进行调查,进而发起改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全民总动员。

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 江宇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0-06-03/6326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