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许多经济学家空对空理论很可笑——简要说明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作者:李甲才   来源:红色文化网  

近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财政收入前景不明,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和工作者议论纷纷,有些名气的还见诸报端。把帐算到当初4万亿的刺激措施,声言再不能重蹈覆辙,等等。此种脱离中国实际的空发议论,按西方社会的经济运行框架生套目前的中国实际,十分可笑。如同过去一再批评的学文的不会写文章、学工的不懂机器一样。

解套还得国家拿出钱来投资,私企把过去漏掉的税收交出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什么?因为“竭泽而渔”的税收政策,拿掉了生产经营附加值的绝大部分,甚至连投资的一部分都拿走了,使各类生产型国企仅能或很难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那里来的资金扩大、提高再生产的内涵与规模?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拿了钱的不掏腰包谁有钱投入?少交税的不出谁出?

2012年3月5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占22%。企业连同其它收入,100元的产值,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渠道拿去了22左右元。

国家又将这些巨量资金在次级分配中投入非生产领域:一部分用于提高党政军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减免农业税和农村医疗等;一部分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楼堂馆所;一部分用于出口退税、国外捐赠、购进外资债券。薪酬指导职业选择,决定社会价值取向。形成企业用工难,机关人员拥挤,公务员报考人山人海,官民之比特高,失业人员剧增,内需千呼万唤难扩大。

分析1994年税制改革,就能说明问题。许多大观园式的虚空议论,难免怀疑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1994年税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运行的真实过程。只是什么说法能显摆自己与众不同就说什么。

1994年(工业企业)税制改革的主要点:

1、国税和地税的征收机关分设,省去了中央向地方征收的环节。国税由国税所征收一律上交国库,主要是增值税。地税由地税所收取留地方财政,主要是房地产税、所得税、车船税等。房地产业膨胀,收益几乎全留地方政府,开发商有了少交税的余地。

凡使用增值税发票的企业,称为一般纳税人。

2、改变财务计算办法。

改前是年初根据上年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数量,由税务局和企业按8级累进税规定,共同汇算确定本年销售收入的税率。发票开出未收回货款不计算税金。

改后是货款能否收回与交税分离,增值税发票一经开出就要交税。拖欠税款就停供发票,称“以票治税”。无发票国企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

3、提高税率,发票改版。实行价款“金额”和“税额”分离,以17%税率为主的计算征收法规。

举例说明:某企业当月开出1亿元“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上的“税额”1453万元和价款“金额”8543万元的比率是17%,统称17%的增值税发票。按“价税合计”的票面总金额,税额占14.53%,计算税款为1453万元。同教育附加等费捆绑在一起,一般的达到15.5%以上,即为1550万元。

开出发票称为“销项”;购买各种材料开回的增值税发票称“进项”,作为“抵扣”。抵扣过程是“销项”减去“进项”。其余额按税率计算就是本月的应交税款。规定当月底报税,在次月的7日前交清。

再以前例说明:当月开出1亿元增值税发票(销项),购买原材料等开回400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进项),“销项”减去“进项”,剩余(销项)的6000万元不管是否收回,必须按此数计算交税。发票上有税额,相加即为当月应交税款,一般的达到15.5%上下。按15.5%计算,(6000万元x15.5%)当月应交933万元税款,税率达到销售收入的9.33%。企业不可能达到票款两清,有时税金比例很高。民航火车票是例外。

《人民日报》8月16日消息,今年前7个月国企累计营业总收入232874.4亿元,同比增长10.4%;上交税费为22392.4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国国企平均上交达到9.62%(22392.4/232874.4)。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下滑反而税收增加?

“进项”规定中,工资、无增值税发票或未开回的费用支出不予抵扣,企业连同地方税种的税率,减去已有的进项达到10%左右。过去的税率多年在3%-5%以内,税制改革后一般在10%以上。

4、国有企业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交纳规范的养老统筹和各种保险费用,连同税收,支出达到销售收入的10%~15%。

5、中小国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两个凡是”:凡销售必须开票,凡收入就得计税。计算税收的依据主要有3类:1、增值税发票,2、普通发票,3、一般的收据等。国企不开票,收款怎么办?

前几天新闻,合福铁路37公里高铁工程招标,国企中铁6局有资质没门路。私企福建信通公司有门路没资质,通过中介告知6局可以帮其中标,向有关部门支付1亿元中介费(买标费),但要中标后分包11座隧道自己干,如不答应让6局无法中标。后因铁道部发文制止转包,信通干不成,买标费暴露。不愿1亿元打水漂索要,双方为此打群架。原因是国企无法做账处理无票开支,这是国企被诽谤为机制不活的根本原因,也是私企战胜国企的体制性的关键因素。国企非正常开支想方设法做账报销,留下了有可能暴露的把柄,私企无此掣肘,说明了什么?

进项中凡未有增值税发票一律不抵扣,交税的范围和金额大幅上升。而目前私企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市场,金额较低的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上交数量直线上升。从1994年以来,企业无资金扩大再生产,失业人群急剧上升,社会矛盾尖锐普遍化,“企改”的主要方式成了“转租卖”。

6、按照世界工业化以来几百年的概率,企业演变史表现为“三个大体”:

一是新型产业或产品,利润率高,原材料消耗只占产品销价的10%~30%,约为企业总数的15%。

二是企业原材料费用为31%~70%,有69%~30%的附加值的占企业总数的75%,紧扣细卡多少有点盈利能混下去,古来的“惨淡经营”说法由此而来。

三是10%左右的企业产品随着时代进步被淘汰,只能破产。手工织布机、手推车制造的再好也无销路。

7、商品生产的一个特点是竞争,竞争本质的普遍表现是价格。任何人日常买东西首先问的是价格。

“从小卖蒸馍(馒头),啥事都经过”,意即什么人都吃,所以经见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物美价廉,以馒头为例作定性定量分析。作馒头的原材料是面粉,这在经济学中称为生产不变成本,在货币转化为资本中称不变费用。可变费用是一部分生产费用,即辅助材料、水电、工具、运费等,工资,企管、财务、销售、税收、福利等也算可变费用。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降低可变费用。消耗压到极限就不能再减少,资本家只有在工人工资和工作强度上打主意。富士康在华各企业内跳楼的、自杀的就是此规律的后果

一般企业产品的盈亏平衡率(点)是70%:30%左右,即70%左右是原材料,30%左右是原材料以外的费用。在30%左右中税费达到10%以上,余下的20%支付其它费用,生产怎能扩大?目前企业附加值中,工资占15%上下,辅助消耗5%,企管20%左右。

西方资本主义尽管在“二战”后,为战胜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了诸多改良措施,只变动皮毛不“伤筋动骨”,其固有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美国的资本主义被一些人荒谬的吹捧为当今主流社会的榜样,也是中国崇拜者心目中的圣殿。2008年还是无法规避经济危机的到来,走狗们文过饰非的说成金融海啸,难道金融海啸不是经济危机?

中国痴迷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削尖脑袋挤入世贸组织(WTO),被西方规则牢牢的捆绑在半殖民地经济的战车上,“那里患感冒,这里打喷嚏”。

中美贸易是数量很大,又破天荒的购买无数的美元债券,那里的危机必然波及到中国。而中国不可思议的认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持续增购美元债券,为世行注入资金。拿出4万亿刺激国民经济,其中又有很大一块作出口贸易孝敬了西方。民航机票常常打三折,还是进购了大量飞机,但比买债券要好一些,毕竟拿回了实物,还可以放在那里以后用。

西方国家对抗社会主义的影响,多年来在本国采用“寅吃卯粮”的方式,提高福利,高筑债台,赤字预算,最终导致“坐吃山空”效应。美国发生(经济)金融危机,欧盟发生欧债危机,美元欧元体系近乎崩溃,欧州国家临近破产,探底回升无期,自然影响到中国出口外贸领域。而中国由于高额征税,出口退税,外贸同送人一样,余下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购买债券,人民收入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这就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中国股市崩盘的原因。

几十年来的非毛化和摧毁公有制经济的举措,有的所谓经济学家走狗般的小人充大,对毛主席的经济理论说三道四,恬不知耻。毛主席一声令下,义务劳动,不花钱能修成水库,花一点能搞成核武器、导弹、卫星、大飞机,是什么经济规律?还有谁能干成此类事?尼克松访华,依靠群众的力量一夜将机场到北京的集雪扫完,“美国办不到”,尼克松、基辛格共同说。毛主席时代国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基本没有,根本原因是什么、怎么认识?

国家通过立法,提高、强化收、取、罚的深度和范围。各生产企业的增值很大部分进入各级(政府)财政。而各级财政集中在大中小城镇,模仿西方投入到非生产领域。导致“三公”消费奇迹般地增高,各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工厂不能扩大生产,失业率只增不减,农民种地难以维持生计,纷纷进城做工补缺,到处出现民工潮。

各级政府按私有化方式将资金投入于城市设施、道路交通,推动群生“官商学”勾结,胡乱拆迁,腐败如决堤之洪水泛滥,两极分化迅速加剧。一方暴富的千万亿万成群涌现,一方生计难保,诸多矛盾凸现、激化。全国每年群起事件直线上升,每年几十万件。维稳费用很快超过军费,当局如坐到了火山口上执政,又催生了上层的分化,改革开放又和西方利益集团相互联系,内外矛盾呈多元化、多层次化。出现维稳机关也需要维稳,证明倒退无出路,反毛弃社弃公的“中特社”亟需要从“扬汤止沸”转化到釜底抽薪,才能扭转岌岌可危之局,出于阶级本性决定了政治的惯性,他们根本不可能“立地成佛”,直至执意孤行到尽头。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6-09-05/3984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