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梁晓:谁来养活美国?

作者:梁晓   来源:《世界是平的吗?》  

\

  美国GDP只佔全球叁分之一,但资本市场总值佔全球总值的一半,美元佔全球外匯储备的叁分之二,美国的金融实力早已超过生产力。

亚洲补贴美元霸权

  由于美元具有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美国可以独自背负鉅额的本币债务,不会像较不发达、存在塬罪问题的债务国那样,受到货币攻击。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美国几乎可以无休止地从国外借债,弥补其鉅额财政赤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欧洲人说,「美国是免费旅行,购买了货物只付纸。」美国人说,「只有劳作才能创造出财富。而『美元』却不是劳动造就的——印製一千亿美元的钞票 和印製一张一美元钞票所投入的劳动有多大差别呢﹖它不仅欺骗了普通百姓,即使是那些用商品和服务去换取我们的『美元』的人,也是上当受骗的受害者」。美国 人墨顿‧米勒拿诺贝尔奖兴高采烈,「我们指挥你们给我们送来这些费尽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奇妙的汽车、照相机和机床。而我们又给你们提供了什么呢﹖只不过 是乔治‧华盛顿的一些头像。」蒙代尔讨论时说:「日本储蓄率很高,投资和建造了很多工厂,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接着他们把一些储蓄借给美国人,使他们购买自 己的产品,再生产过程就完成了」。布卢姆指出:「亚洲目前是美元势力的最后支柱」。

  越来越多的内在失衡已经让美国经济焦头烂额:贸易赤字、联邦预算赤字、个人债务、空前低水平的国民储蓄率、资产的价格泡沫,当然还有史无前例的 高消费支出。如果把这些失衡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身上,恐怕这个国家早已经分崩离析了。但是美元却逃脱了这一命运,其塬因在于,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为避 免本币昇值而开始囤积美元。

  对发展中国家,「无论危机具体情况如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危机国家开出的药方一概是『自由化+财政紧缩』的万应灵丹。」结果往往造成「IMF 萧条」乃至「IMF骚乱」。曾任肯尼迪总统特别助理的歷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评价说:「至于华盛顿坚持的财政纯洁性,就一个曾以通货膨胀、滥发纸币和向国 外投资者出售公债后又以拒绝偿付的办法为自己的开发筹集如此大量资金的美国来说,那或许是最不恰当的废话。如果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準则来支配19世纪的 美国经济,则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势将推迟很长时间。对发展中国家宣扬正统的财政理论,我们有点儿像站在一位老妓女的地位说话,她现在有钱煺休了,但却认 为,为了公众道德应关闭花街柳巷。」安迪森‧维金说:「如果在一个能够真正实现货币自由流通的体系裡,美元恐怕早已经土崩瓦解了。」其实,美国并没有像施 莱辛格所说——已经「从良」,相反,在美元霸权的威力下,「双赤字」带动经济平稳增长,玩得越发纯熟。事实上,美国成了国际金融体系中惟一不受监督的特权 国家。

新「叁角贸易」

  我们只用很少的纸币(美元)去交换亚洲地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足够聪明地知道这一切并不公平,当我们送去这些纸币时,我们必须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Thomas Barnett道破了其中的关键。在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年代,臭名昭着的「叁角贸易」,把沾满非洲黑奴血汗的美洲金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印度、中国和日 本等地,为欧洲抵销对东方的贸易赤字。运转的润滑剂,是欧洲的船坚炮利。如今,异曲同工的新「叁角贸易」已经形成。

  货币博弈参与的新「叁角贸易」之逻辑流程

\

  如图所示,美国的财政赤字、製造业军工化和贸易赤字相辅相成,其中的关键,就是製造业军工化。军工不是市场经济,通过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国防预 算,可以直接落实到对军工企业的採购订单。因此,在普通製造业外移、佔GDP比重下降的趋势下,越来越大的军工成份,让美国製造业还可以保持总产出额和增 值额平稳增长。高科技就是军工。一头是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出口诸多限制;另一头,是跨国公司为追逐低成本而搬到亚洲的工厂车间,源源不断地将消费品输 回美国,反映在海关统计上,是美国的进口。一裡一外,美国对亚洲的贸易赤字只能居高不下。

  亚洲的存在不可或缺。除了提供廉价日用消费品外,由于不断累积的对美贸易顺差,亚洲的美元储备迅速增加。这些亚洲美元不断回流,支持美国政府大 量发行美元债券,弥补鉅额财政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和製造业军工化成了良性循环,成了一个对美国越来越有利的正反馈。再加上「上帝站在我们这边」的 「反恐战争」,美国生产出来的军工产品,可以「消费」到所谓的「恐怖主义」国家,让美国得以控制中东和中亚地区极具战略意义的石油资源。这些地区的石油, 有相当部分还要通过美国控制的海上航线,例如马六甲海峡,最终输往东亚。新「叁角贸易」,完整地「世界大循环」起来。

  美国的军费支出,常年佔世界军费支出的一半。2005年新增的全球军费开支,80%来自美国。美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军事地位,再加上美元霸权「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新「叁角贸易」运转的润滑剂,仍然是「不当帝国的帝国主义」。

美元贬值「削债」

  为了让美国在这个新「叁角贸易」中的利益可以进一步扩大,还有一道手续不可少 — 美元贬值,是公开的变相「削债」。「如果一国发行了大量的以本币计值的外债,那么该国就有利用通胀和匯率贬值降低债务负担的强烈动机。」「美国作为主要货 币储备国,拥有无限的美元储备。」美国对外负债越多,美元贬值的诱惑力越大。「对美国国民而言,美元贬值和美元加息相比,前者是更好地恢復国际收支平衡的 工具。因为美元加息是让美国国民自己承担调整成本,而美元贬值是让其他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和美国一起来承担调整成本。」

  当一般性地贬值不完全有利时,还可以特殊逼迫债权国货币昇值,达到更直接的「削债」目的。所以,真正的美元霸权,不仅体现在各国储备中美元储备 的份量,或是美元的国际化率比其它货币高多少;更关键的是,美国欠别国的美元债务,还可以用「超级301条款」、半年一次的「匯率操纵国」认定、反补贴 税、向WTO申诉,乃至重量级的「广场协议」,五花八门的「大棒」,逼债权国货币昇值。

  日本歷来是买美债最多的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整个歷史阶段来看,日元兑美元的匯率主要受美国政府控制,日本政府对这一匯率的影响 明显处于弱势。……日元的匯率主要由美元或者说是美国决定」。日元兑美元匯率,从1985年的240飙昇至1995年的80,且不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 由此破裂、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陷入低谷十几年难以翻身,仅是美元债权价值「大缩水」的损失,就已经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这还不算完。虽然美元兑日元贬值的大方向已定,日本央行仍然很顽强地频繁干预匯市,试图保持日元匯率稳定。「但是干预往往以失败告终。」例如, 日本央行2003年前五个月的匯市干预就耗资6.4万亿日元——相当于2002年日本对美贸易盈余的84%。2003年下半年,日本政府干预匯市动用的资 金多达20万亿日元以上,创歷史最高纪录。日本财务省2003年12月18日决定,在2004财政年度政府预算中,将干预匯市所需资金额度大幅增加到40 万亿日元。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日元的大手笔干预,敌不过美国的敲打、大量国际投机热钱对日元昇值的预期、以及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2003年下半年到 2004年初,日元匯率仍是毫不留情地拾级而上,日元兑美元从119昇到104(下图)。强大市场压力下央行的逆市干预,可能会像「用一隻水桶和一块抹布 去对付密西西比河水泛滥。」几年的贸易顺差,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外匯市场上输掉。

  日元匯率与日本对匯市的频繁干预,2003~2004年

\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资料(参照张季风:《挣脱萧条:1990~2000年的日本经济》第79页,修订绘製)

  如今,中国成为美债的第二大买家。中国外匯储备已超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储备的比重,流行的说法是大概佔七成。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昇值超过10%,逻辑上,意味着数百亿美元就此「蒸发」。

  不买美债行不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无意进一步扩大外匯储备」,美元匯率应声大幅下跌,国际舆论大哗。2007年初,中国政府决 定设立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匯,对外匯储备作更多元化的投资,同时一再表示,「公司正式投入运作后,中国将继续买入美国政府债券」;中国拓宽外匯运用方式主 要是解决新增外匯的运用问题,「不会涉及既有外匯资产,更不会大量出售美元资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语重心长: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有自己的利益在其 中」,……任何急剧的改变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还是无官一身轻的格林斯潘说得轻巧:别担心中国会大量抛售手中的美国债券,因为,找不到这么多买家。

  多买些其它外匯资产行不行?赶在中国投资公司正式挂牌的当口儿,欧盟官员说得更明白,主权财富基金(SWF)在欧洲的投资将受限制。

  货币博弈,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5-10-25/3462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