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本经济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高洪波   来源:《红旗文稿》2015/07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经济必然是能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我创业、自我发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本经济。民本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经济有着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保证和改善民生为基本目标,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后者是以资本的利益为中心,所有制采取的是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凌驾于一切之上,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绑架了政治,也绑架了民众,一切都成了资本的俘虏。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是民本经济。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越来越为发展民本经济提供了保障。

  一、发展民本经济的基本要求

  首先,发展民本经济必须把解决民生民心民意问题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民本经济追求的是综合效益,正如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我们不是单纯追求GDP,而是追求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领导干部须时刻以民为本,心中装着百姓,自己不愿意干的事,决不能让百姓去干。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发展民本经济,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问题。教育和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让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才能真正保障民生。发展民本经济,在社会财富公平分配上,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在就业这个社会生活起跑线上,政府仍应掌握相当数额的计划指标,而不是全放给市场。就业扶贫就是在起跑线上设计的制度扶贫,对品学兼优的高校贫困学生,国家可制定规范标准,拿出待遇相对优厚的就业岗位,公开分配。一方面,要加大扶持贫困家庭的力度,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到更多家庭。一个家庭有成员就业于高收入岗位,这个家庭对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就高。另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就业的环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懂得,只要努力学习,今后就会有发展的空间,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总之,发展民本经济,就要让普通民众看到更多的希望,有利于人们学习进取和多渠道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发展民本经济必须强调社会和谐。只有实现社会和谐了,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当前,社会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主要有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环境问题突出等。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有关。由于资本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崇尚自然、静心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被打破了。心存不静,谈何定力。发展民本经济,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抵制金钱万能思想的侵蚀。

  第三,发展民本经济要强调提高社会治理的内生活力。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常常靠运动式外力监管、处罚等进行社会治理。但是靠外部力量进行查管,往往会侵害老百姓的权利,容易产生各种社会矛盾。正如人的肌体一样,外药治病固然管用,内生活力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所谓提高内生活力,就要遵循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将相关行业的核心利益作为相互监管的资源。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行业自律,将医生信誉、药店、药厂利益紧密挂钩,较好地杜绝了假药现象。我国的市场经济正渐趋成熟,国有、民营企业大多具备了行业自律的条件,如果政府更好地加以引导,应当能够做到以民利民、以民福民、民管民用。总之,把内生活力与外部监管结合起来,把依法行政和发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必定能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第四,发展民本经济要求对经济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宏观经济结构,只有做到以民为本,才能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是主要靠廉价的劳动力投入,靠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那么,多数群众不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而且要承受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恶果,这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只有把以民为本作为改革的原动力,经济结构才能调得好、调到位,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改善民生所急需的新兴产业的结构比率,有效改善制造业等产能过剩的状况。  

  二、发展民本经济须完善执政结构

  发展民本经济,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否定党的领导、主张削弱政府作用的各种杂音噪音。事实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政府处于解决各种体制矛盾的核心位置,将长期发挥不可替代的领导、引导、协调、化解等重大作用。离开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资本的力量就会肆意纵横,侵蚀人民群众的利益。试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作用,我国经济能实现高速发展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能提高这么快吗?拥有强大的为民服务的执政党和政府是我国的特有优势。优势就是力量,放弃中国的特有优势,就意味着放弃中国的力量。当代中国,五个命根子忽视不得,中华文化是民族传统的命根子,人民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命根子,国企是社会主义的命根子,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就业是民生的命根子。这五个命根子,都是与民本经济密切相关的。值得高度警惕的是,一旦社会把金钱视为命根子时,祸根就种下了。要保住这五个命根子,需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

  发展民本经济,需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结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中国的行政体制既不可能是西方化的设置,又不可能是庞大的官僚机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次机构改革调整,关乎民本民生的职责比重越来越大,财政结构也逐渐转变成为民生财政。但总体上,行政管理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改善空间。例如,过去受苏联计划经济影响,将党政机构设置人为地划分为意识形态部门与经济建设部门,这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客观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果仍然沿袭这种分割设置法,客观上会形成“两张皮”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尽管宣传上非常强调民生,但一些经济建设部门依然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而不太关心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得不到有效保障。

  当前,进一步发展民本经济,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跨领域就很难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政策设计难免出偏差。当前的一个重要做法是,设置若干并行或高于现有部门的各种非常设临时协调办事机构。这些综合协调机构,权威层级很高,议决高质高效,虽尚无法律权限,但在新形势的中国国情下,不失为机构改革的有效探索。

  行政管理结构必须与民本经济结构相适应,机构运行应针对化解深层次矛盾,把握事物相互转化的规律,多方集中、综合运用资源,克服发展中的困难。要建立矛盾化解的综合治理模式,打破部门职能界限,综合施治。比如,现在各地城市向社区派驻保安员就是成功的模式。政府设置公益性质的就业岗位,按市场化运行,把众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为保安力量,各项费用由业主缴交支出,财政适当补助,既化解了社区治安问题,又解决了许多长久性就业岗位,值得借鉴推广。

  总之,中国社会深层次矛盾化解之时,就是民本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之日。实践将雄辩地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它将不断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不断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5-04-10/3128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