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反思俄罗斯困境 做强国有企业

作者:白暴力 王潇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仍然是这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和目的。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国民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企业,本质上体现着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还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劳动者依据劳动多少获得收入,因此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同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支撑、引导和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税金在全国的比重达到70.3%。国有企业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利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并能够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此外,国有企业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捍卫国家主权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面对全球局部战争、外部军事威胁等重要时期,唯有强有力的国有企业的支撑,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抑制资本外流,最大程度地优化配置国家资源、抗击外部冲击。

  作为历史上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及正面临困境的俄罗斯,在公有制和国有经济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1991年苏联解体,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开始全面进行工厂和土地的私有化。这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从1992年至1996年私有化的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占据比较优势的重工业和军工业竞争力下滑明显,综合国力不断下降;贫富差距拉大,大多数居民面临着严峻的失业威胁。1989年苏联的GDP是中国的2倍多,10年后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而近期,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对俄罗斯进行刻意制裁、使其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威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经济的私有化程度过高。趋利性是私人资本的本质。在制裁有可能影响资本利益时,大量私人资金就会外流。据估计,仅在2014年第一季度就有700亿美元资金从俄罗斯撤走。另据世界银行预计,撤离俄罗斯的资本最终将达到1500亿美元。假如,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即使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从而形成强大的抗制裁能力。

  面对俄罗斯当前的困境,我们要居安思危。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依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国民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各种经济形式在不同层次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探索在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以增加劳动者对企业决策的参与程度,进而从根源上解决收入分配偏大、有效需求不足和对外贸易依赖等宏观经济问题。总之,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这样才能为改革明确前提和目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5-01-09/2965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