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作者:刘 帅    来源:《红旗文稿》2014/17   

 问:编辑同志,您好。近来在很多地方看到互联网思维一词。请问,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它对于我们有何启发?

    北京读者:李楠

    李楠同志,您好!

    互联网思维一词有据可查的最早提及者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他在2011年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意思是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问题。2012年,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地分析。2013年11月3日,《新闻联播》作了题为“互联网思维带来什么”的报道,公开使用了这个词,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关注度达到新层次的一个标志。

    简单讲,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的特征,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并由此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包括便捷、免费、无中心、去层级、社群化、个体参与、用户体验至上、数据化思维,等等。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在于联接的可能性。互联网使每一个参与的用户联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个由无数点组成的巨形网络,由此可以产生无数种可能性。当我们回看现实,近年来兴起的余额宝、粉丝经济、众筹平台等都是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领域的具体运用。

    如果说只看到互联网的联接功能,还谈不上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联接是基础,关键还在聚合。互联网上的用户不是无条件聚合在一起的,而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利益等被人为地组织起来。最大公约数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产品最终能聚合人数的多寡,兴趣和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粘连度的强弱。相比于传统思维方式,更强调服务、强调重视人的价值。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推崇它的人甚至将其比作“文艺复兴”。但就目前而言,它只是为我们增加了一种选择项,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思维方式。

    下面的例子会让您对互联网思维有个直观体会:

    第一个例子是网络字幕组。众所周知,很多年轻人爱看原声中字版的美剧、日本动漫等,这里需要大量的翻译工作。而实际上这一工作多是由网络上一群翻译爱好者们义务完成的。一部新的国外作品要翻译成中文,大致会经过提供片源、翻译、校对、制作时间轴、制作特效、压制和发布等环节,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最快只需几个小时。传统的方式则需要机构或公司,先买进作品版权,然后聘请专业人员完成上述各工作流程。无论时间还是用人成本都远高于互联网模式。

    第二个例子是作家出书。一个新人为了出版自己的一部新书,可能苦于囊中羞涩,于是他在论坛中放入新书的前几章节,供大家免费阅读,并提出一个要求,凡是愿意的人都可以出资99元作为本书的集体投资人,回报就是获得一本印有本人名字的定制版书籍。方法一出,网友们争相“投资入股”,集资出书的困难得到顺利解决,还免费给新书做了一次很好的市场营销。这就是众筹的初级形态。

    像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而且这些远非互联网思维的全部内容。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内容,大家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肯定会有差异,那对于我们有没有共通的、本质的东西呢?

    一是不极端化。无论是坚守传统思维完全瞧不上互联网思维,还是认为互联网思维会完全取代传统思维,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像上文提到的,互联网思维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项,孰优孰劣还得从实际出发。二是重视人的价值。互联网的网状结构没有层级,可以延伸到每一个参与者。互联网思维讲求聚合,强调服务和重视人的价值,只有发挥了不同人群的潜力和能力,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诉求,才能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不间断学习。互联网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物,无论是互联网模式还是互联网思维,都不是哪一部分人的专利,也不是哪一部分人天然所属,关键还在于谁对新生事物学得快、理解得深、用得好。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4-09-19/2810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