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为什么敌人也敬重周恩来?

作者:习  骅   来源:学习时报  

为什么敌人也敬重周恩来

  

图片:周恩来迎风站立对群众讲话 

长久以来,我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连敌人也敬重他?

据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美龄在回京的飞机上认真地问:国民党内为什么没有周恩来这样的人?看过收藏在美国的蒋介石日记,人们发现,蒋介石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的夫人,唯独对周公保持了风度。重庆谈判期间,蒋经国告诉他的心腹蔡省三:周恩来是个好人,不是装出来的。毫不吝惜地赞美对手,古今少有。

2009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时,要求党政干部学习周恩来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个模范的共产党人,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寥寥数语,层层递进,点破了周恩来的特质,给了我们揭开周恩来之谜的一把钥匙。

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时候,随行的美国记者向周恩来提问: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呢,还是首先是一名共产党人?这样一个看起来是圈套的问题,不管怎么回答都有文章可做,令尼克松本人和这位记者惊讶的是,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做人,做一个中国人,意味着承继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德行,笃行中华文明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中华文明经历过五千年的打磨锤炼,守护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发生、发展和繁盛,沉郁而独特。而周恩来用一生把中国人的德行彰显到了极致,其特点有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前者散发着爱意,温暖世人;后者如水银泻地,明亮世界。他的特质其来有自,基础深厚。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也是永远的学校。周恩来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学者型县官,浓郁的文化氛围氤氲着他的童年时光。他曾说他有三个母亲,生母、嗣母和乳母。生母和嗣母作为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早早便教他修齐治平的道理。生母有一次中了大奖,竟然用奖金修了一条路,这件事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烙印。乳母则是善良的穷人,时常带他到乡下玩,民众的痛苦和无助引起了他深深的同情。

还有一位女性也影响了他,就是他家的女仆。当周家家道中落,甚至没钱给她发薪水的时候,这位平常的乡下女人不离不弃,继续义务帮助这个家庭。周恩来对她满怀感恩,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回忆她,说她“教会我大公无私”,他发誓将来要做所有穷人的仆人。

所以周恩来总能给人以爱和理解,并且极其自然而得体。

解放初期,北京市电话很少,而且容易串线,经常有人把电话打到周恩来这里,他总是和和气气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我不是谁谁谁,你是不是打错了?

1966年3月,春寒料峭,周恩来慰问邢台地震灾区群众,站在一个木箱上给大家讲话。当他发现群众是迎风站的,马上让大家整体向后转,自己迎风站立。

蒋经国那次对蔡省三评价周恩来,也是事出有因。当时蔡一连好几天在毛主席驻地门口徘徊,因为他很好奇,这位震撼世界的共产党领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周恩来发现了他,问蔡将军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蔡说明了来意,周恩来爽朗一笑,拉着他的手去见了毛主席。蔡省三向蒋经国报告了事情经过,感慨地说,没想到周先生这样理解我、信任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多次接见日本运动员,当知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女士婚后无子,周恩来就请中医帮她治病,并且像自家长辈一样,嘱咐有了孩子一定要告诉他。周恩来去世的噩耗传来,松崎女士悲痛欲绝:周先生,我有孩子了,正准备告诉您呢……

如果需要,周恩来甚至可以拿生命诠释无私无我。1946年1月,他从延安飞重庆,结果飞机遇到严重险情,随时可能坠毁。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叶挺11岁的女儿小杨眉的座位上正好没有伞包,她急得直哭。周恩来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孩子穿上,并且轻声安慰她。这件事再次证明蒋经国确实了解他——连命都不要了,有这样装的吗?无怪乎尼克松在他的名著《领袖们》中反复称他儒雅、儒者,并且说任何人只要接触过他,对他的所有怀疑都会荡然无存。是的,真正的儒者是要随时准备舍生取义的。

其实,周恩来的爱不是无边际的。抗战期间,有一批和尚开办了游击训练班,周恩来为这座寺庙大书八个字,气冲霄汉,力透纸背: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同样的,周恩来对人民满怀慈悲,对一切反人类、反社会进步的势力则横眉冷对,势不两立。正因为有对人民的大爱,才有他对敌人的大恨,在周恩来身上,人性、人民性和党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中国有一句俗话:人心都是肉做的。当年,联合国以国家元首礼哀悼这位政府首脑,说明人性是相通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就是人类的,周恩来从人类最悠久最连续的文明的富饶土地上拔地而起,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完美结晶。他的人性光辉联通和感动了全世界,所以他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我们因此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新时代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效法——“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个模范的共产党人,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罕见地用诗一样的语言怀念一位前辈:“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句诗一样的语言引起了所有人的强烈共鸣,因为他配得上这诗一样的语言。



//www.syxtk.com/wzzx/gsyz/hqpp/2018-03-09/4916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