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开国元勋的高风亮节:张鼎丞与粟裕

作者:   来源:《大崩溃(大逐鹿)》  

开国元勋的高风亮节:张鼎丞与粟裕

  自津浦路上的临城沿着运河向南,是华中军区和华中解放区的势力范围。

  华中地区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但为了换取和平,却一度成为毛泽东决定要让给国民党的地方。他在赴重庆前的1945年8月26日,对政治局说,民国以来战争不断,八年抗战更是创剧痛深,中华民族应该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为了换取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对国民党做出重大让步,包括放弃较多的根据地。“我们让步的第一批是广东(指东江根据地)、河南,第二批是江南,第三批是江北。”在重庆谈判进入深水区时,周恩来、王若飞秉承毛泽东意旨,向国民党代表提出,我方可以将海南、广东、浙江、苏南、皖南、两湖、河南八个地区的军队撤走,集中于苏北、皖北以及陇海路以北地区;第二步再将苏北、皖北、豫北地区之军队撤走,将我方所有军队集中于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陕甘宁边区以及陕西之一部分。

  共产党所表述的华中这个概念范畴系指浙南、苏南、苏北、皖北、皖南。就连这样一些富庶之区、抗战期间新四军官兵遍洒热血的土地也属于退让范围了。

  当然,新四军北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填补山东军区精锐部队开赴东北留下的防务空白,也是出于收缩兵力以求自保的考虑。

  不料在谈判桌上谈妥的事,并未得到国民党认真遵守。因为蒋介石的欲望随着共产党的退让而逐步发展了,现在是要共产党交出全部军队和全部解放区了。

  当新四军各部开始北撤的时候,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阻截。蒋介石认为共产党一旦在淮北集结,以后将很难剿办。粟裕所属叶飞率领的一部从金华地区出发,在杭州湾遭到国军预谋的合围。结果,总共阵亡了一千多官兵才突出重围。

  与此同时,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也正突破层层艰难险阻奔往苏北的淮安。这年他三十八岁,与东北战场另一颗将星同年。

  淮安、淮阴两城相距十五公里,合称两淮。是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所在地。由于在名义上国共两党尚未分裂,所以山东、华中的共产党军队沿用新四军名称。陈毅仍是军长;华中局第一书记饶漱石兼政委,实际主持山东、华中的党政军事务。中共中央在这个职务上的微调,为杰出的军事家粟裕的脱颖而出以及后来淮海大战的大获全胜,预为作出了组织上的保证。这不能不说毛泽东和他的统帅部有知人之明以及远见卓识。

  粟裕在华中的起步——初期任职,有一小段历史佳话值得一说。

  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饶漱石主持会议,讨论下辖的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领导班子名单。形成决议后,1945年10月6日上报中共中央,建议“华中分局以邓子恢、粟裕、谭震林任常委,邓子恢任书记”;华中军区由“粟裕任司令员”。

  接到这份电报,毛泽东首先表示同意。另外四位书记也一致通过;朱德明白老伙计润之心思,称赞粟裕大将之才,应着意培养。10月8日复电华中局,“同意粟裕任华中军区司令”。

  不久,在中央机关工作数载的张鼎丞奉派加强华中工作,返回苏中,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那时,粟裕正集中精力指挥苏浙军区部队从天目山区开拔出来,冲过国民党顽军重重阻击,北撤苏中。中共中央和华中局之间电报往复磋商及其决定,他并不知情。直到10月上旬,率部到达苏中的东台县,才收到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电报,要他即赴淮安,正式参加华中分局,主持华中军区的筹建工作。他这才对情况略知一二。

  10月14日早上,他在几个参谋陪同下,乘汽车赶赴华中解放区首府、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淮安。

  饶漱石获悉粟裕到了,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跑去看望。

  这两位多年的上下级与战友,性格与外形都大不一样。前者体形魁梧;国字脸上一双光芒乍乍的大眼睛,格外黑白分明。同志们背后戏称他为饶大眼;此人做事好谋而果决;政治上不追风,擅用马列原著与人争论是非。深受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的器重。后者粟裕却个子瘦小,一张娃娃脸;两眼清澈,乍一看让人感到似乎还透着稚气,根本看不出是一位谋略过人而且不久以后敢与最高统帅面折廷争,两次说服了统帅的人物。饶、粟两人相知颇深。新四军初期饶漱石任新四军副政委时,就看出粟裕乃大将之才,多次绕过政委项英,向毛泽东举荐粟裕。

  两人分别有些日子了。饶漱石第一句话就是指着粟裕本来颇圆而今变长了的脸说:

  “哎,瘦多了呀!”

  粟裕在浙西天目山转战,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艰险加辛劳;加上大部队行动,给养困难,常以糠菜代粮,安得不瘦。但他却乐呵呵对饶漱石说:

  “精力还好,瘦了点不影响打仗嘛!”

  彼此大笑一通。

  粟裕说:“漱石同志,请交待任务吧!”

  饶漱石笑了。摆摆手说:“不急。你好好休息两天,我们再坐下来研究也不迟。不急,不急。”

  粟裕嘿了一声,笑道:“你先把任务传达给我,我边休息边消化,研究的时候才有话说嘛!”

  饶漱石唔了一声,脸上的笑渐渐淡去。默然片刻,从左胸的口袋内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片,没什么话就递给了粟裕。

  粟裕用审视的目光盯了他一下,边接过纸片边嘟哝道:

  “什么呀?”

  “自己看吧。”

  粟裕狐疑地把纸片打开。原来是一份中共中央电报。读罢电文,粟裕不觉眉头微蹙,有一阵儿没说话。

  饶漱石打量他,颇有几分不解。“怎么,有什么困难吗?”

  粟裕把电报重新折叠起来,放到桌上,轻轻推到饶漱石面前。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下意识支配下完成的;而其上意识却在苦苦思索怎样改变这在他看来不妥当的安排。渐渐地,他脸上的苦思神情变成了严肃而决断,清澈透明的双目注视着饶漱石。说:

  “这不行,这个任命不够妥当!怎么能由我担任司令员,鼎丞同志作副司令员呢?”

  “什么?”饶漱石愣住了,一双大眼睛盯着对方。“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当呀!你说具体点!”

  “应该调换过来才对!是的,调换过来!”

  饶漱石叹气般嘿了一声,苦笑着瞅了瞅粟裕,摇摇头责备道:

  “你才会乱点鸳鸯谱啊!这是华中局集体讨论以后上报中央的建议,毛主席作了批示,中央书记处也全体通过了!这么慎重的决定怎么能由你说改就改呢?再说,鼎丞同志也真诚支持这样的安排,他认为有知人之明,对革命非常有利!”

  张鼎丞年长粟裕九岁,是毛泽东最信赖的干部之一。红军时代,他曾经领导闽西农民运动,创建闽西根据地,在党内德高望重。新四军组建之初,担任第二支队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后来奉调到延安参加中央机关工作,最近才回来。粟裕一直视为自己的领导和兄长。现在要叫鼎丞作他的副手,他当然大感别扭。

  他态度坚定地对饶漱石说:“请华中局和中央重新考虑,任命鼎丞同志担任司令员,我做副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华中的军队建设,不然我……”

  无论他怎样陈述,饶漱石都不同意。

  “中央的决定,我可没能耐去劝他们更改!”

  粟裕心事重重地回到他在东台县的指挥部。

  指挥部的同志们见他情绪低落,都很困惑。有人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他却投以宽慰的一笑,说不要疑神疑鬼,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夜晚,机要科送来华中局关于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干部任职命令的电报,请他签字,以便宣布。

  他看完电报,琢磨了一下,说先放在这里吧。就夹进了自己的文件袋。

  机要科的同志小声提醒他,电文末尾有一行字:立即宣布,不得有误。

  他挥了一下手说,知道了,你忙你的去吧。

  他独自一人在屋里,考虑是否直接上书毛主席,否则就来不及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敲门。

  他嘀咕道,敲什么呀,喊报告不就行了吗。

  门一边被推开,一边有人哈哈大笑。原来是张鼎丞从淮安赶来了。

  粟裕大喜过望,紧紧拉住对方的两手,激动得半天才说出话来。

  “司令员,我们好长时间不见了呀!哎呀,身体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

  “还好,还好,什么毛病也没有!”

  粟裕拉张鼎丞坐下。把刚从饶漱石那里带回来的“茅山雨片”茶找出来。烧水沏上一壶,给老大哥斟上。

  张鼎丞品了一口,点了点头,赞叹道:“好茶,好茶!我在小姚那里喝过的茶也是这个味道。怎么,从他那里拿回来的吧?”

  党内有资历的老同志,都随着毛泽东对饶漱石的昵称叫他小姚,尽管他已经是党在东南的最高领导了。

  张鼎丞细细打量了一番粟裕,满意地点点头。说:

  “精神还算旺盛,看来体质没拖垮!这些年你南征北战,对革命贡献不小啊!我在延安常常听主席称赞你,他对你期许很大啊;恩来、朱老总、弼时也常常说,党要培养自己的方面大将,红军时代就开始挑大梁的伯承、彭总、林彪就不说了,现在须大力推出的,你粟裕算一个。主席对这意见是充分肯定的!”

  粟裕颇为惶恐,连连摇头摆手。“不不不,我哪里行,我哪里行……”

  见他那模样,张鼎丞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罢,默然片刻,侧目瞧着他,似笑非笑地说:

  “听说你不欢迎我来给你作副司令员?”

  “不不不,你误会了!怎么会是不欢迎呢?我是觉得这么安排不妥当;应该调换过来才对,还像过去那样,你作司令员,我作副司令员。以往事实证明,这样搭班子,我们干得多么愉快多么顺畅啊!”

  张鼎丞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摇了摇头。说:

  “你的意见,小姚已经告诉我了。坦白说,我不敢苟同啊!我认为华中局的推荐、中央的任命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可贵的前瞻性,十分有利于未来的军事斗争。组织上早就从你这些年的作战经历看出你是一位大将之才,决心放手对你加以培养,要逐步在你肩上添加重量。不久的将来,听小姚私下透露,还要教你扛大梁呢!你这样推三阻四,对革命事业可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呀!我这可不是在批评你啊,你能理解吗?”

  “能理解,当然能理解。可是,我觉得这样搭班子……”

  “你不必说,我明白了,你是担心我这个有点资历的副司令员不好领导,是吧?”

  “哎呀,司令员,你又误解了!”粟裕面红筋胀,急忙分辨。“我是说,像现在这样任命,我会很不自在的,以后教我怎么去指挥打仗呀?这样对工作不利呀!你当司令员,我做副手,我觉得如坐沙发,干起事来有依靠感,很愉快,顺风顺水!上边为什么偏要拗着来呢?”

  两人争执到夜深。

  后来,粟裕只好推说考虑一下。两人便暂时分别了。

  次日一早,张鼎丞到淮安向饶漱石汇报。

  两人都对粟裕的固执大伤脑筋。

  饶漱石沉吟半晌,愁眉苦脸地征求张鼎丞意见,“你看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当然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和华中局的决定,军令如山,哪能任他随着性子来啊!我和他共过事,也对我们分手后他的军旅经历做过研究,深知带兵打仗他的才能远在我之上;我在延安也听主席说过,粟裕将来可以指挥五十万、八十万大军!这样好的苗子,你小姚和华中局目光如炬,识拔及时。这个时候千万不可踌躇,必须把你们的初衷坚持下去才是。给他加担子,促使他尽快成长起来!”

  饶漱石很感动,唯唯连声,没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华中局给粟裕发了一电。电报全文稍长,不便全引,大意是你粟裕的意见我们还要研究;但你不能耽误工作。目下组建华中军区至亟,不论以后任职正副,你必须马上负责主持这项工作。

  粟裕对此一方面回电表示遵命,因为由副职主持某项具体工作也很寻常;一方面直接给党中央发电,请求采纳他的建议,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员。电报发出时间是次日早上,即1945年10月15日。

  差不多同时,华中局也把粟裕的固执己见详告中央。对其高风亮节给予肯定,对其意见却给予否定。

  毛泽东再次开会研究这事。

  会上有同志觉得,既然粟裕这么坚持,恐怕有他的道理;再说张鼎丞同志为人宽厚,人望甚高,创建根据地也富有经验,莫如就依了粟裕吧。

  毛泽东摇了摇头,不以为然。他说张鼎丞同志为人宽厚,功勋卓著,众望所归,这个我知道;然而我们要在华东组建大部队,必须识拔一两位在军事上才干出众的同志来挑这个大梁。粟裕在这方面堪称万里挑一。我看除了林彪,恐怕目前还无出其右者!再说,鼎丞的优点,作粟裕的辅弼,不是再合适不过了吗?我要再强调一下,当下中国的形势,我们必须优先关注军事才干!

  会议最后形成的决议是驳回粟裕的要求,维持原来的决定。

  中央书记处10月24日复电华中局,重申原来的决定:以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刘晓组成华中分局常委会,邓子恢为书记;以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为政委,张鼎丞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粟裕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

  10月27日,华中局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宣布了华中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

  粟裕再次直接电达中央,重申15日电报的理由,恳切地指出“为慎重并更有利于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张鼎丞为令员;我粟裕作副司令员,一定全力协助鼎丞同志工作,决不懈怠。”

  他同时马上着手组建华中军区及其所属部队的指挥系统。

  粟裕从浙西南带过来的是苏浙军区领导机关及其所属野战军部队亦即新四军第一师。他从即将组成的新部队的团结出发,作了慎重考虑。他请来原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研究华中军区领导干部配备原则。

  按照饶漱石指示,华中军区领导机关基本上以新四军第四师机关、第一师机关为基础组建,此外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志,用人较为敏感。粟裕对钟期光说,我们一定要贯彻毛主席五湖四海的组织精神,坚决杜绝用人唯亲的不良作风,唯才是举,勇于让贤。对一师与苏浙军区的干部,要特别定下一条:一般都担任副职,把正职留给其他单位的同志。这才能真正做到“合编合心”,完成中央和华中局交给我们的重任。这件事要从我做起、从你做起。

  新四军成立以来,粟裕率部推进江南、坚持苏中抗战、挺进浙江天目山,经历过多次整编、合编,每次都是主动让部队的正职干部改任副职,把正职让给刚合编过来的同志。他多年的部下、战友都理解他以革命大局为重的宽广胸怀,都心悦诚服,少有怨言。尽管这类作法后来受到过毛泽东这样诟病:举贤不避亲,粟裕同志有违此道啊。当然毛泽东是乐呵呵这样说的。

  钟期光追随他时间较长,熟悉他这一作风。笑着对他说:

  “这是你的老规矩了!放心吧,我一定向你学习,带好这个头!”

  粟裕把营以上干部召来开会。

  报到的那天晚上,请大家观看京戏。剧目是文工团奉粟裕命复排的《断桥》。

  次日早上开会,粟裕最先来到会场。待人员来得差不多了,便和大家闲聊起来。揪住一位团长的话题,顺势捋到昨晚的京戏。粟裕笑嘻嘻问大家,哪个角色最好。这个问话包含了剧中人及其饰演者。

  有的人说最喜欢白娘子,敢于冲破封建传统,而且对爱人情真意切;演员也表演得很到位。

  有的批评许仙,像墙头草,没有一点男子汉气概。

  有的赞扬饰小青的演员功夫真是了得,完全把人物演活了。这个戏要是没有小青,那就没有味儿了。

  粟裕又揪住这个话头,马上说:我也觉得小青演得好,比两个主角都出彩;这个人物也很有嚼头,值得好好品味。她尽管是配角,起的作用可不弱于主角啊。要是缺了这么个人物,或者是演员给演砸了,整个戏就完蛋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有的同志还就这个话题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会场一时很有些热闹。

  钟期光起身,两手做往下按压状,笑嘻嘻大声招呼道:

  “同志们别忙讨论,听粟司令员把话说完呀!”

  粟裕继续说:“所以千万不可小瞧配角哟!演戏是这样,带兵打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打胜一场战役,师长、团长的决策固然重要,副师长、副团长的配合也不容小觑;没有副手的有力配合,正职的潜能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的!”

  大家都不说话了。不少同志在无声地点头;也有一些同志眉头微锁,也许心里在嘀咕,粟司令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啊?

  粟裕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刹时消散。话锋一转,严肃地问道:

  “团长们愿不愿当配角?现在是正职的同志愿不愿让出位子来,下一个台阶去当副职?”稍停顿一下,又说:“中央决定在华中局、华中分局下面成立华中军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斗争形势。我们苏浙军区即将和兄弟部队合编,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们把正职让出来,改任副职,当配角。大家同意不同意?”

  一时全场没有声音,而钟期光后来戏称当时他却听得见大家心脏的噗通噗通声。有些同志面面相觑,有的瞠视粟裕,显然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都缺乏思想准备。

  钟期光说:“粟司令员决定从他自己做起!他已经两次电达中央,力辞已经任命的华中军区司令员职,改任副司令员,配合张鼎丞同志工作。”

  粟裕马上乐呵呵指着钟期光,对大家说:“钟主任也表态了,他要带好这个头。”

  会场里此时出现了掌声。开初是稀稀拉拉,接着响成了一片,最后像暴风骤雨一般。

  中央收到粟裕电报的时间是28日早上7时30分。

  毛泽东当天就开会研究这个棘手的问题。他叹气般说:“粟裕是个认死理的人,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驳倒他!”

  朱德说:“如果张鼎丞不在华中,也许他会乐意接受司令员职务吧?他不能忍受老上级作自己的副手,这个也可以理解。”

  任弼时点了点头,“粟裕一向就是个不计个人名位的同志,这个大家都了解!”

  毛泽东沉吟片刻,说:“暂时依了粟裕也行。下一步再说吧,反正华东的军事大梁早晚要加到他肩上的!”

  刘少奇点头道:“这样也好!”

  中央的电报于29日发给了华东局:同意粟裕意见,华中军区司令员由张鼎丞担任,粟裕作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www.syxtk.com/wzzx/gsyz/hqpp/2017-08-23/4583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