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战友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赵尚志(二)

作者:李龙口述 全根先整理   来源:红色文化网  

战友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赵尚志(二)

李龙口述 全根先整理

整理者按:李龙先生是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将军外甥,母亲赵尚英(赵曼娜)为赵尚志四妹,父亲冷波(李树柏),父母均为早期参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1965年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他一直致力于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出版(发表)有《传奇英雄赵尚志将军》《永远的怀念》《抗日战争十五年辨析》《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与齐齐哈尔江桥抗战》《齐齐哈尔江桥抗战古战场调查记录》《赵尚志年谱》《赵尚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多部(篇)学术著作。现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史馆馆员、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他以陪同二舅赵尚朴进京、参加为赵尚志烈士冤案平反活动为契机,先后拜访了多位赵尚志的战友、东北抗联指战员。由于赵尚志牺牲时年仅34岁,生前抱着“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成家”的志愿,没有留下儿女。李龙作为英雄后代,多年来一直从事赵尚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至今仍以古稀之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宣传抗联精神,弘扬尚志家风。今年是赵尚志诞生110周年,现将李龙先生当年访问赵尚志战友的一些谈话内容摘录整理,与大家分享,以缅怀先烈。

1、05.6.20再次修改的赵尚志画像(彩色) 李龙翻拍.jpg

赵尚志像

杨光华

3882102878793959179.jpg

杨光华同志

杨光华〔1〕是满洲省委书记,后来被王明、康生调到苏联,受到迫害。我见到杨光华的时候,是随着二舅赵尚朴去的。就是杨光华到哈尔滨的时候,我见过杨光华,是在一次会议上,后来也去拜访过。我的印象,杨光华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那种长者风度。杨光华被调走前,他为了使抗日工作不受损失,下达了一个指示,就是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自主地进行抗日斗争。赵尚志他们也是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独立自主地进行斗争。后来,省委接到王明、康生的秘密指示信,是从吉东传过来的。那信里还夹了个纸条,说满洲省委有奸细。赵尚志他们因为离在哈尔滨的满洲省委比较近,就进行调查。这个时候,吉东出了叛徒,(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吉东有奸细!这样的话,就使赵尚志更怀疑了。

另外,就是对信的来源怀疑,所以又派韩光去调查。杨光华说,他被流放的经过,去了以后审查,啥也没事,就把他流放了。他说:“我还挺好,还活着。那个党中央,陈云在上海,派前中央军委书记武怀让〔2〕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监视王明、康生在共产国际的活动。这个武怀让在这次大会上被选为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因为武怀让在军委工作时,对王明和康生的底细有所了解,就被王明、康生借苏联肃反运动扩大化排除异己,先对武怀让进行围攻,给他扣上叛徒、特务的大帽子,又由苏方给秘密处决了。我也是王明、康生怕我在上海时知道他们被捕、泄密和受处分的底细,被调到莫斯科给流放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王明、康生把杨光华调到莫斯科以后,单独对他谈话,像审问似的。因为杨光华在到莫斯科前,他们还下达了一个指示,要求杨光华把各地,包括南满、东满、北满所报组织人员花名册都销毁。杨光华觉得不应该销毁。后来,杨光华把这个花名册在火车上交由一个交通员保管,这个花名册丢了。丢了以后,作为一条罪状,到莫斯科以后,王明就专门说过。杨光华说:“当时就是让带的文件都销毁。这样重要的文件,怎么能销毁呢?而且,我的印象,已经带到苏联了,不是在国内丢失的,已经带到苏联了。但是让销毁,我没有销毁就是罪状了。”杨光华认为,这个不能销毁的文件后来遗失了,结果被敌人得到了,算是我的罪状,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在我印象当中,好像已经被苏联方面秘密拿走了。

“真的没成想,我还活着!”杨光华是(20世纪)50年代才回国的,好像是追查武怀让下落时,把杨光华也找到了。回来以后,他见到又爬到中央的康生那里要求安排工作。康生说:“你这么大岁数,身体也不好,你先休养休养吧。”康生让他回家乡,好像是表示关心似的,不给杨光华落实政策,更别提平反的事了,就这么给养起来了。后来,杨光华的级别也不高,只是一个省级的普通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他有个孙女,当时陪着他,我见过几次。我觉得挺荣幸的,还能见到流放到北极圈幸存的前满洲省委书记。

李运昌

b8389b504fc2d562b2c5aa25e71190ef77c66c2c.jpg

李运昌同志

李运昌〔3〕是后来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会长,担任过司法部的副部长。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跟林彪、赵尚志是同期。这个事呢,就是这个专家里头有个叫秦奎一的,是朝阳市党史办老主任说的。因为李运昌是日本投降以后,是党派的部队最先进去的,从晋察冀进东北。他从热河进入辽西、进入朝阳的。有一次,李运昌到朝阳回访的时候,秦奎一在接待李运昌的时候,向他介绍赵尚志是朝阳人。李运昌听说赵尚志是朝阳出生的,把他兴奋得够呛!他说:“赵尚志跟我是同学,我们是同期的。”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吧。那时候,赵尚志是不是黄埔军校学生,基本上认定是,但是到底是四期还是五期不太肯定。

赵俊清在他的书里,从各个方面推断,说应该是第四期,不是第五期。但是,直接的人证非常重要,秦奎一老师告诉我,是李运昌说,跟赵尚志是同期的,是第四期。他建议我可以跟他联系,我就给李运昌写信了。李运昌也给我回信,说赵尚志是第四期没错,他们是一个连队。而且,他特别强调,这个事情不能记错在哪呢?他在抗日的时候,特意跑到东北,到哈尔滨找赵尚志,没找着,没联系上,他才回去的。他说:“这我怎么能记错呢?但是,当时具体情况,因为大家都是同学,我们上什么课,他就上什么课。他就是小个子,嘴特别能讲。”他说了这个特点。这是李运昌说的。李运昌一直活到99岁,去世前两年吧,我还去看过他,我们还有一张照片呢。

  

冯仲云〔4〕我没见到。但是,他的夫人薛雯〔5〕老妈妈我见到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来我给她写过信,她也给我回过信。薛妈妈给我回的信里,说当时冯仲云和赵尚志在满洲省委(冯仲云家当时就是省委机关)一起印材料的那段故事。而且,她也明确说,赵尚志是省委军委书记。开始的时候,沈阳那个满洲省委纪念馆,在军委书记那个列表里没有赵尚志,现在我看那个表里填上了。

赵毅敏

6f061d950a7b0208dd20720066d9f2d3562cc862.jpg

赵毅敏同志

赵毅敏〔6〕我没见过。我对赵毅敏的印象,就是从文件上看的。一个是那个丹东会议,赵毅敏对赵尚志平反比较赞成,他对赵尚志肯定,说了许多比较公正的话。另一个,就是赵毅敏和韩光给赵俊清的《赵尚志传》第三版写序言,我看赵毅敏里头的评价,他跟赵尚志的关系还是挺不一般的。他是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作为满洲省委代表到哈东支队任政委,哈东支队司令是赵尚志。他如实地向省委反映了赵尚志的情况,主持了给赵尚志平反和恢复党籍,而且在被派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时,他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情况,特别是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的斗争。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事迹,受到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高度重视。

  

38、1996年李龙拜访赵尚志战友陈雷(李敏拍摄).jpg

李龙与陈雷同志合影

陈雷〔7〕呢,我跟他接触的时候比较晚,因为他是老省长,我往当官的套近乎,一般都不往前靠。我记得,那是我退休后,有一次我陪着老姨赵尚文到陈雷同志家拜访。陈雷说:“你都退休了,干什么呢?”我说:“啥也没干啊!”他说:“你啥也没干,能不能帮我写回忆录啊?”他又说:“你看,你帮着于保合写回忆录,帮李在德也整理了,你比较熟悉东北抗联的事情,你来帮我那不是轻车熟路啊!”人家那么大的干部,说不好听话,等于求到咱们了,咱们有什么不能帮忙的?特别是前一阶段接触到东北抗联和我三舅赵尚志的一些事以后,我知道陈雷也是跟于保合、李在德他们一起,跟着赵尚志“吃瓜落”(指受牵连)被开除党籍的。所以,我觉得吧有一种责任感,就同意了。

我跟陈雷接触比较多,有些事我还是想说一下。一个就是陈雷创作《露营之歌》第一段的事。1938年“三·一五事件” 〔8〕以后,他是幸存者。因为他没在市里,他上外头做工作去了。等他回来,才知道已经出事了。他就跑到山里,这样才上部队的。上部队以后,由于他是年轻知识分子,感受特别多,他又喜欢吟诗。在露营的时候,他有感而发,以落花调填词,写了《露营之歌》第一段歌词。写完以后,当时张寿篯,就是李兆麟,也帮着看了,说改一改,挺好,叫陈雷教大家唱。后来,就是引发了《露营之歌》著作权问题。陈雷说:“我没有跟李兆麟争这个著作权,但是呢,是我到抗联以后创作的。这是真实情况,不是假的。”

我的观点是,冯仲云在写《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时候,正是李兆麟被害以后,所以他的这本书中,就写了《露营之歌》是李兆麟“遗作”。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国共两党东北大决战前夕,我党发动政治攻势,为了争取民心,抗联将领李兆麟被暗杀了,就把李兆麟升华了,成为东北抗联的代表。这个时候呢,把《露营之歌》作为他的“遗作”,收在他的集子里。而且,也是通过冯仲云口述,宣传东北抗联。这个《露营之歌》第一段是陈雷写的,后面还有高禹明、于天放写的。于天放写的呢,他还有手稿。所以,说这个《露营之歌》是李兆麟的,于天放的后代都不会同意。

还有一件事,就是陈雷跟着赵尚志“吃瓜落”的事。陈雷本来在苏联接受地下秘密工作训练,1939年赵尚志带队伍过界,他随着赵尚志的队伍过界,准备到地方工作。在过界的过程中,陈雷说,我就愿意在第一线打仗,不愿意做地下工作。再一个,就是跟着赵尚志总司令,觉得非常荣耀,因为赵尚志在我们心目当中,那是抗日英雄,了不起!现在又这么近,况且赵尚志还征求我意见,说这边缺政工干部,你能不能留下,留在司令部里?我就同意了。这样,赵尚志让于保合打电报,请示苏联那边同意,陈雷才留下的。

那是在1939年6、7月,赵尚志决定把他留下的。陈雷在总司令部参加的活动,也就是从苏联过界回来以后,打乌拉嘎金矿,打那个测量队,还有处死祁致中的事。另外,就是赵尚志派他和于保合、李在德去劝解陈绍宾〔9〕。再有,就是他们在这个地方坚守,好像是12月份吧,就这么点事。12月份就过界,去苏联了。这样的话,加起来算,他和赵尚志在一起还不到半年。陈雷不像于保合和李在德,跟赵尚志时间比较长。陈雷在这半年当中,跟着总司令赵尚志“吃瓜落”,被开除党籍。所以说,这个“吃瓜落”,对他呢,虽然觉得很冤,但是,按照组织观念,还得经受住考验啊!所以说,他不管搞侦查,或者是搞战斗,不怕苦,不怕死,几次受伤,他一直坚持到最后。他是1943年跟王明贵〔10〕的三支队最后从大兴安岭过界到苏联的。

另外有一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他的右手手腕子,是敌人的子弹打进去了。1943年在向阳山的那次战斗中,那是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他们被敌人包围了,那次冲出去的人不多,只有王明贵他们十几个人。他的右手手腕子中弹,把动脉血管打断了,血就喷出来了。喷出来了,怎么办呢?怎么止血也止不住。是支队长王明贵,弄了个树条,给他插在血管处缠住,他的血才没有都流出去,保了一条命。到苏联以后,因为流血过多,在医院里抢救,把子弹头取出来,血管改道,这才保住了命,保住了这个手。他的绝大部分书法作品,就是这手负伤之后写下的。我还特意看了他的手腕子,确实有伤疤。他说,那个子弹我原来保留着,是“文化大革命”中弄没的。

  

40-9、2004年6月2日  赵尚志将军头骨起灵后在长春市“净月潭”门前  左起:冯书奎、李明、李敏、李龙、李俊杰、姜宝才  张智深拍摄.jpg

2004年6月2日赵尚志头骨起灵,左三为李敏同志

陈雷的老伴李敏〔11〕,我所知道的,最早是李在德讲她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满洲省委派冯仲云最早来到汤原,他在那地方宣传革命和组织抗日武装,当时李敏虽然还是小孩子,也参加抗日宣传。后来,她就上了部队。李敏的亲人全都抗日牺牲了,就剩她自己活下来。解放初期有个歌剧《星星之火》,其中的李小凤就是以李敏为原型创作的。李敏是在夏云杰〔12〕为军长的抗联第六军,正好在陈绍宾的部队,是第二师。她在二师里经历的一些事,虽然小,也历历在目。那时候,苏联方面派陈绍宾到总司令部,本来是(让他)接受赵尚志指挥的。但是,陈绍宾呢,借口尚连生跟他说的情况,先把刘凤阳缴械了,又要缴赵尚志械,还问赵尚志怎么把祁致中杀了。赵尚志把这事解释清楚,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回去就跟陈绍宾说了。陈绍宾一看,底下的战士不反对赵尚志,就把队伍带走了。李敏当时作为一般战士,她那时干脆不知道这些,但是,她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她在回忆录里写的就很真实。

李敏同志非常难得的,就对抗联精神的宣传,组织了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她组织那么多人,又唱歌,又干啥。她对老首长、老战友的祭奠始终如一。有一次,我跟李敏阿姨上山,去看赵尚志指挥的冰趟子战斗的战事迹地。还有一次,我跟陈雷、李敏他们到赵尚志遇难牺牲地。那时,老吕家那个木刻楞的房子正在修复。在那个冰趟子战迹地,她把带去的那个碑立在那儿,站队唱歌,搞祭奠活动。当时呢,我对她用中间空的一种蒿子秆吸泉水,很感兴趣。因为我在搞文物考古工作时,在野外搞文物普查,遇到泉水,都是扒在泉水边,用手捧着喝,现在咱们用那个塑料管喝。可是,抗联时期,我们的前辈采用大自然的管子,用两三尺长的蒿子秆喝水。我把李敏阿姨使用的这个蒿子秆当成珍贵历史文物,带回家里来了。我问过李敏关于野菜的事。她说,当时能吃的野菜,她们都挖过,都吃过。我还问:“李在德说松树皮的内皮能吃,有这回事吗?”她说:“能啊!确实是吃过,不好吃。但是,在饥饿的时候,也能吃,不是不能吃。那松树皮比较好找,因为这边森林里,松树比较多。但是,不能随便就刮树皮,因为刮树皮容易暴露目标。”抗联有很多的知识,特别是细小的知识,我觉得特别珍贵。

王明贵

48540923dd54564ee832f81ab3de9c82d1584fb9.jpg

王明贵将军

王明贵呢,他是抗联部队里面坚持抗日,可以说是抗联部队中坚持抗战最久、属于最晚撤到苏联的,1943年才撤到苏联的。就是1943年,向阳山战斗那次被围,损失很严重,陈雷受伤那次,他们才过界到苏联的,到八十八旅〔13〕。我见到王明贵时候,人家是军区副司令员,是抗联老干部。他对赵尚志可以说非常佩服。他跟我说:“我就是在战斗中学习的,就是你三舅把我们培养起来的。”他特别强调这事。他说:“要不,我是作为一个指战员,我有啥?那时候,打仗的时候,啥叫学习啊?赵尚志怎么打仗的,就是怎么教给你的,是不是?啥是游击战,怎么长途奔袭,怎么避免和敌人打胶着战,怎么不让敌人围上,是吧?”王明贵说,我有点深刻的体会,就是后期不是那个三支队吗?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地区,就在大兴安岭山麓打仗,后来打到(内蒙古)阿荣旗那边。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就是那个出奇制胜,我发明的手榴弹解决问题。他说:“那个一端锅的时候,拿手榴弹,出来就出来,不出来,就顺势消灭在里头。投降就投降,不跟他在里头拿着枪什么的。就在外头喊,让你投降,你就赶紧出来,不投降,手榴弹往里一扔,就解决问题。这个,我印象最深,用手榴弹速战速决。”

王明贵打了不少胜仗。抗联后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打的仗多,胜仗多。这点呢,是集成了赵尚志在战场上的那个风格,而且也是长途奔袭,出奇制胜。这是非常典型的。另外一个,是王明贵在齐齐哈尔也是非常有名的。因为他是带兵解放齐齐哈尔的功臣。

  

陈明呢,他原来是抗联小战士。我见他时,他是哈尔滨铁路局公安处处长。我认识他也是抗联老同志介绍的。我去拜访他,见了几次面。他大概比李敏还小,上部队晚。他说,我对你三舅赵尚志印象最深的,就是刚上部队的时候,我那时还小,是我舅舅领我上部队的。因为原来在家乡就听说赵尚志很了不起,老百姓盛传他是真龙化身,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这鼻孔就出来龙,说得活灵活现的。老百姓里头还传,日本鬼子都怕他,一喊赵尚志来了,把他们吓得趴在地上。他还说,上部队以后,晚上睡觉,挨着你舅舅赵尚志。我就寻思,坐他跟前,我就看着,看他那鼻子出不出来龙?就这样,我半夜也没睡,就在那瞪着眼睛看。赵尚志睁开眼睛说:“你干什么呢?”我说:“看你鼻子出没出龙?”赵尚志说:“出龙了吗?”我说:“没看着啊。”赵尚志就笑了,跟我说:“不要信那个。咱们就是打日本鬼子,要把日本鬼子打跑了,以后咱们才有好日子,是吧?”陈明对我说:“你舅舅给我讲故事,平易近人,我对这印象最深。赵尚志那么有名,那么平易近人,没有啥架子。”这是陈明给我讲的故事。

葛耀山

葛耀山是齐齐哈尔的。这位抗联老人,一直默默无闻,谁都不知道了。葛耀山这位老人是怎么凸现的?有一次,那时我在(齐齐哈尔)党史研究室上班,市人大梁庆雨秘书长打来电话,让我去见一个人。他说:“这个人呢,跟赵尚志拜过把子,你不是赵尚志外甥吗!”梁秘书长认识我。葛耀山说跟赵尚志拜过把子,那得去看,是真是假啊?我就去了。到葛耀山家,一问来龙去脉,像是有这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他在外孙女家住,平时沉默寡言,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就是《赵尚志》电视连续剧播出的时候,那时候葛耀山已90多岁了,他看着看着,就乐了。他那孩子说:“你乐啥?”老人说:“赵尚志(长得)也不那么磕碜啊!”他们家的孩子从来没想到老人会说出这样的话,就问:“你见过赵尚志吗?”老人说:“我还跟赵尚志拜过把子呢!”他那个外孙女婿还逗他:“那你没跟江泽民拜过把子吧?”他说:“我说那个干啥啊?我编那个干啥啊?我真跟赵尚志拜过把子,赵尚志不让我说。赵尚志我真见过,真的(长得)不是那么磕碜!”葛耀山的后代虽然感到奇怪,但是想起来了,他们的老人呢,虽然不识字,在一个小纸片上有过去别人给他写的履历。小纸片上写着哪年参加工作,是解放初根据他的口述记的,不是后来整的。那一小纸片还留着呢,别的档案没了,但是这小纸片上有他在(20世纪)30年代参加过东北抗联的记载。他的孩子们觉得,老人的抗联经历得认定啊!他们找到市人大,秘书长梁庆雨接待的,秘书长就找到我了。

梁庆雨陪着我去葛耀山家拜访时,他们拿出这张履历表,我看不假。我就问他,你是什么时候见的赵尚志?还记得赵尚志一起拜把子的事吗?赵尚志当时干啥、你干啥?他说,当时他在铁路上当那个邮政车、行李车的押车员,在那个车厢上工作。他说,有一天啊,有一个人,这是铁路上的人,送来赵尚志,让他照顾照顾。在道上,那时候车也慢,不像现在的快车,车往东边去。好像是到苇河还是乌吉密车站(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乌吉密乡。)的时候,他对赵尚志说,你不要乱动,我下去买点吃的,在这好好待着。他买回来麻花。葛耀山说:“回到车厢,人没了,赵尚志走了。就是在这一道上,赵尚志跟我说,他叫赵尚志。还跟我讲了许多抗日的道理,让我参加抗日救国。他跟我拜的把子,管我叫哥。赵尚志说,你什么时候想参加抗日队伍,你就可以找我去。赵尚志就是这么说的。”他说,当时呢,他没有参加抗日。后来,赵尚志就很有名了,他就投奔部队,去找赵尚志。赵尚志认识他,但不让他说他们拜把子的事,派他做交通员。跑交通,好像是知道底细的人越少越好,所以派他当交通员,让他传个信什么的,让他做这些事。葛耀山说:“当时兴起外号,他们都管我叫‘葛快腿’,因为我跑道什么的,都比较快。也因为我长得黑,把我叫‘葛黑子’”。他岁数比较大,比赵尚志大10岁左右。

葛耀山说,部队发展的时候,他当过连长。但是,打仗的时候,一连的人都牺牲了,就剩他自己,这样他又成了兵。他也到过苏联。但是,他到苏联的时候,不是随着大部队过去的。去了以后,就被抓起来了,当苦力似的干活。后来,他想办法跑回来了,又让日本人给抓着了,也是一顿毒打,关押了半年。出来以后,他就回老家去了。他家是山东的,后来日本鬼子打到关里的时候,他又参加了抗日部队,在山东参加的抗日部队。日本战败以后,他随着山东部队又回到东北。在东北的时候呢,他在剿匪战斗中负伤了,就在哈尔滨的部队医院住院养伤。在哈尔滨养伤的时候,伤好一些了,他就待不住啊,就帮着人家烧锅炉,干一些杂活。后来,他的那个部队南下,医院南迁了,这个住院的地方便成了工厂,这锅炉没人烧,还得他接着烧。那个工厂是文化用品厂,他就成了这个厂的工人,也不算转业,就在那里继续烧锅炉。这以后呢,他就随着厂子迁到了齐齐哈尔,60年代退休的。他说,他原来也有一些材料,是部队给整的。那些材料,人家让他好好保管,他怕丢了,就放在门和门中间的夹缝里头。冬天门不是都封着吗,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门给打开了,东西全没了,整个材料全没了!他说,那么多人都牺牲了,一个连队就剩他这一个活着的。他说:“我能活到现在,那都是很幸福的,能活到今天!”后来,他的孩子们都问他,为啥没找找?他说:“找啥啊!命留到今天,就挺不容易的了!”他就非常知足了。

李铭顺

35、1986.9.14李龙在沈阳医大拜访赵尚志战友李铭顺(82岁原抗联三军四师32团团长,辽宁省政府事务管理局局长)夫人周淑苓(69岁).jpg

李龙先生在医院看望赵尚志战友李铭顺、周淑玲夫妇

我见到李铭顺〔14〕的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当时在沈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他的夫人也是抗联战士,叫周淑玲。她对李铭顺说:“赵尚志总司令的外甥来看你了。”当时,李铭顺显得挺兴奋的样子。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他听到了,比较激动。周淑玲说,由于原来在当伪军的李明顺部队,他们投靠了赵尚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坚决进行抗日。后来,是于保合和李铭顺把队伍带到苏联,他们才能有现在这样的结局。在于保合回忆录里,因为当时有人要叛变,还要杀他们,于保合和李铭顺带队伍过界到苏联。我跟李铭顺见面的时候,他70多岁吧,就见过一次。以后有过通信,就是他夫人周淑玲说李铭顺去世了,我给发了唁电。

王铁环

wKhTg1YcqosEAAAAAAAAAAAAAAA972.jpg

王铁环同志

我跟抗联战士王铁环〔15〕见面是在1986年9月,是跟单立志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候。我那本《传奇英雄赵尚志将军》没校对好,把王铁环写成了李铁环。王铁环,我印象就是,她虽然老了,还像小孩似的,说话也好,干什么也好。她说,她那时候小,什么都不了解,大家都知道赵尚志总司令太能打仗了。不管是谁,只要提到赵尚志,都说他能打仗。王铁环那时候是七军的,她的父亲是团长,全家上部队,家也是宝清(黑龙江省宝清县)的。我去采访的时候,她身体还行,据说现在小脑萎缩了。她说,那赵尚志,咱们整个东北都是响当当的!东北抗联中,很多有势力的部队都是赵尚志扶持起来的,李华堂〔16〕、谢文东〔17〕,七军他也帮助过,六军是他直接扶持起来的,包括十一军,这都是响当当的部队。

20150506_092459.jpg

李龙接受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采访

992649768.jpg

李龙与全根先展示尚志家训

注释:

1〕杨光华(1908—1991),湖北省嘉鱼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上海中央局组织部长、中共满州省委书记等职,1935年被共产国际代表团调往莫斯科。1956年回国,历任黑龙江省党史研究所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等职。

2〕武怀让(1899—1936),原名武胡景,河南省孟县(今孟州)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当选为中央军委书记,1936年被康生借苏联肃反运动加害于莫斯科,1956年9月中共中央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3〕李运昌(1908—2008),河北乐亭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起在乐亭、哈尔滨等地从事地下工作。解放战争初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司法部第一副部长(正部长级)等职。

4〕冯仲云(1908-1968),江苏武进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曾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等职。

5〕薛雯(1914--2003 ),江苏省武进县人。1931年来到哈尔滨,与冯仲云结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配合冯仲云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11月,她带着女儿离开哈尔滨回原籍,到新四军处工作。日本投降后,回哈尔滨工作。1952年调北京,先后在北京图书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

6〕赵毅敏(1904—2002),河南滑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满洲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驻哈东支队代表兼政委。建国后,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7〕陈雷(1917--2006),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建国后,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8〕三·一五事件:从1938年3月15日开始,日本人在伪三江省的佳木斯市和汤原、依兰、桦川、富锦、勃利等五个县,同时实行大检举,制造了三·一五事件。在这次“大检举”中,中共党员与抗日群众360多人被捕入狱,以后陆续被公开屠杀或秘密处死,使松花江下游地区党的活动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9〕陈绍宾,曾任东北抗联第六军二师师长、一师代理师长。1937年8月,曾遭日本宪兵队逮捕,不久获释。1939年11月上旬,陈绍宾率第六军第一师数十人来到赵尚志司令部所在地,欲对赵尚志司令部进行缴械,未能得逞。

10〕王明贵(1910-2005),吉林省磐石县人。1934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曾任东北抗联第六军任连长、第八团团长、第三路军三支队司令,1942年任东北抗联教导旅第三教导营营长。建国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11〕李敏(1924--),原名李小凤,李明顺,朝鲜族。黑龙江省汤原县人。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为宣传抗联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出了重大贡献。

12〕夏云杰(1903—1936),山东沂水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创始人,任军长,是汤原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三百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3〕八十八旅,即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对外番号八四六一步兵特别旅,是东北抗日联军苏军部队战斗序列。1940年初,在东北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为保存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战略转移,除留下少数部队在东北坚持战斗外,其余大部分部队陆续撤退到苏联境内。

14〕李铭顺,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四师三十二团团长,建国后,曾任辽宁省政府事务管理局局长。其夫人周淑玲,亦系东北抗联战士。

15〕王铁环(1927--2017),黑龙江省密山县人。她的父亲王贵祥、母亲池明生均为东北抗日联军战士,1935年随家人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时,年仅8岁。曾随部队转移至苏联,在第八十八旅,1945年底回国。

16〕李华堂(?—1946),河北滦县人。原为东北军营长,东北沦陷后加入赵尚志领导的北满抗联部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军长。1939年3月投降日本关东军,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1946年11月被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小分队被捕,死于押解路上。

17〕谢文东(1887—1946),原名谢文翰,满族,辽宁省宽甸县人。1932年参加抗日自卫军,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1939年3月投敌。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12月经公审被处决。

(整理者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



//www.syxtk.com/wzzx/gsyz/ylfc/2018-06-07/5078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