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鲜为人知的窑洞对续篇引出了毛主席一生最深远的忧思——从他一生只睡硬板床说起

作者:岳青山 肖  凡   来源:淮左徐郎公众号  

鲜为人知的窑洞对续篇引出了毛主席一生最深远的忧思

——从他一生只睡硬板床说起

岳青山 肖  凡

  毛主席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建国后的27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甘清贫,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穿衣、吃饭,工作,睡觉,可谓人生四件大事。毛主席的“睡觉”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讲究”,传颂着许多感人至深故事,发人深思。

  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入住香山双清别墅。大家高高兴兴,谁也不曾料到,当他第一次走进自己的卧室,就发生了“木板床风波”。原因只是,他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其实,这张豪华气派的弹簧床,是以前主人留下的。警卫员在布置房间时感到很稀奇,坐在上面像沙发一样柔软舒适。他们觉得主席以前一直睡木板床,现在解放了,应当让主席睡一张舒服的床了。然而,这同毛主席想的完全不同。所以,当毛主席走进卧室,一眼看到那张弹簧床,就很恼火,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张床比木板床要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很好,我不喜欢这个床。”并指示警卫员赶快撤走弹簧床,并说:“我还是睡木板床舒服。”

  毛主席发火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无奈、不安,双清别墅没有木板床,西柏坡用的木板床又没带来,这可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一致认为,还是劝主席暂时先在弹簧床睡一觉,告诉管理科第二天想办法搞木板床。卫士武象庭将大家的意思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听后连头也不抬地说:“等你们弄了木板床我再睡。”于是,管理科只好请木工师傅,紧锣密鼓地为毛主赶做了一张大木板床,毛主席感到很满意,便上床休息了。

  这次“木板床风波”过后,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解释说:“人生几乎有一半是在床上的,至于我更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我的床一定要搞舒服一些。”这是因为,他喜欢卧床办公,看书、学习,要求木板床还能放些书,能随手拿到。(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册,第673-674页)

  1949年底,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苏方安排在斯大林的第二别墅下榻。饭后,毛主席在师哲的陪同下,看办公室和卧室。毛主席按了按自己卧室的床,又看了看床上那高级被褥,皱了皱眉头说:“我睡不了这种沙发床,还是把我用的东西和书拿来。”他还使劲按了按床上的鸭绒枕头,笑着说:“这能睡觉?头都看不见了。”警卫员李家骥在一旁接话说:“主席,我们把垫子掀开,铺上块木板就行了。”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并嘱咐说:“不能去麻烦人家。我们自己想办法。”

  毛主席回办公室开始看文件,李家骥测量好床的尺寸,然后由叶子龙送大使馆。傍晚,大使馆派人送来一块木板。于是,大家开始给毛主席换“新床”,将苏方准备的被褥、弹簧床垫换掉,换上木板,将毛主席自带的旧褥子、白床单、灰毯子、毛巾被、荞麦皮枕头放好。

  只是,中国同志的这一做法使苏方工作人员很不理解。师哲向他们解释说:“毛主席同志有用自己被褥的习惯”,这样才好睡一些。苏方队长还是耸了耸肩膀,表示不甚理解。(李家骥:《领袖身边十三年》上册,第115-116页)

  1950年2月,毛主席和周恩来访苏归来,不顾十几天坐火车的辛劳,马不停蹄地对当时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北作短暂调研。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到达黑龙江省(时名“松江省”)的哈尔滨。下午6点,在会见省市委领导时,毛主席告诫大家:现在大家进了城,住上了楼房,还坐上了小汽车。但“大家努力贯彻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城之后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特别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党员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

  在毛主席的卧室里,工作人员为了让他休息好,特意准备了高档欧式钢丝弹簧床和新做的绸缎被褥。毛主席来到卧室向周围看了一下后说:“这里真阔气”!又走到床前,用手按了按,一看是软床。他说:“噢,这么漂亮的床!,我没有这福气,享受不了这东西。”

  叶子龙答道:“主席,你试睡一晚,如果不适应,以后到别处就不睡这种钢丝床了……”

  毛主席却正色道:“地方同志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很苦,我们不能搞的这么铺张。”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还是老样子,我们到外地,一是自带行李,不要用各地的行李,如果每到一地就换一套,太浪费了;二是不要用我的名义,向地方随便要东西;三是我们能办的事,要自己办,不要过多的麻烦地方,不能给他们出难题。你现在就让他们把被褥和钢丝床撤走,换上木板床,然后把车上我的行李拿来。”

  警卫员李家骥只好驱车到哈尔滨火车专用线备用车库,取回主席日常的睡觉用品。铺好木板床,放好枕头,毛主席看后高兴地说:“还是我们的好!用这么好的东西,没必要。如果到一个地方换一套,我用了的别人怎么用?那是浪费!”然后,毛泽东点着一支烟,像是对别人,又像自言自语:“全国人民都睡硬板床,让我一个人睡弹簧床,我能睡觉吗?”这一晚毛泽东睡得很好,足足睡了罕见的五个小时!(王玉利:《毛泽东访苏归来》第47-48、50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频繁外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的大江南北。有一年,毛主席参加广州会议后,来到武汉。湖北省委在东湖安排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张高级弹簧床。毛主席住下后不声不响,工作人员们颇为奇怪。第二天,人们推开房门一瞧,吓了一大跳。原来,毛主席竟然通宵睡在地板上!(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册,第673-674页)

  1965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湖南长沙视察时,得知井冈山通汽车了,非常高兴。他决定重上井岗山。据毛主席的随行警卫员回忆:汪东兴和湖南、江西两省公安部门领导提前去看了路线。回来向毛主席报告,从这里出发,一天到不了。要不,就在中途的县里住一下,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可毛主席却说:“不要准备,有个茅棚就可以了。”当我们途中经过茶陵县时,天下起雨来,为了安全起见,便在茶陵县住宿。这时主席又指示随行人员,不要住招待所,也不要给县里打招呼,借县委办公室住上一晚就可以了。南方的初下,天气非常炎热。毛主席在县办的一个单间里,放下行军床就休息了。我们工作人员把办公室的桌子拼起来,几个人挤在一起凑合着。当时屋里蚊子很多,咬得人难以入睡。主席又不让去借蚊帐,我们只好想办法找来当地一种土制的“蚊香”点着熏蚊子,弄得满房子烟雾。毛主席就这样睡了一晚,第二天接见茶陵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后,就驱车重上井岗山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第246页)

  直至1976年9日,毛主席走完了一生的最后时刻。从身边护理人员那里得知,仍是睡在“木板床”上,安详地“去见马克思”了!

  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

  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只能睡木板床,建国后条件好些了,也仍然只睡木板床。年年月月日日,京城内外,国内国外,始终只睡木板床。没有一天“例外”,不许任何“变通”。从未妥协,坚韧、固执、死板得几乎到了“不近情理”、“不可理喻”的地步。作为开国领袖毛主席如此艰苦奋斗,古今内外,还有何人可与之比肩?

  毛主席为何这样呢?

  有人认定,这乃区区小事!

  然而,毛主席却有其战略的思考,对“艰苦奋斗”这四个大字,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他号召全党各级领导“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做表率,因而自己也就做了“表率的表率”。

  首先是,艰苦奋斗是“不忘初心”的必然要求。

  毛主席一生,始终牢记“初心”,“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毛泽东年谱》1949-1976年第1卷,第382—383页)一切“为痛苦的人民”着想,却自甘清贫,不图享受。他领导大家闹革命,搞建设,当然知道是为了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也当然知道弹簧床比硬板床更舒适,是“享福”,那又为何如此固执得非睡木板床不可呢?

  这是因为,牢记“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吃苦在前,艰苦奋斗,只睡木板床,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看看他自己解释为何天天非睡木板床不可的几条道理,也就再清楚不过的了。

  他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张床比木板床要多花多少钱?”这是国家的钱,人民的钱!花在他身上,他感到心痛!

  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还很苦,我们不能搞的这么铺张。”他在这里想的是“痛苦的人民”!

  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这里表明,身为领袖,以普通劳动者自居,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率先垂范,吃苦在前。

  他说:“全国人民都睡硬板床,让我一个人睡弹簧床,我能睡觉吗?”他不仅是自甘清贫,而且乐于清贫,只为和劳苦大众一样,不搞特殊化!

  可见,毛主席坚决只睡板床,乃是时时刻刻处处心系劳苦人民的结果。

  其次是,把艰苦奋斗视为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建国后,毛主席反复号召全党一定保持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56年1月15日,毛主席在《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中央委员会么二次全体的讲话》中作了深刻的回答,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他说:“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要提高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8-329页)

  可见,在毛主席看来,艰苦奋斗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出革命精神,木板床里也出政治,出革命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是要自觉地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吃人民一个“苹果”,“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是很卑鄙的”;“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共产党得人心也是这样。

  因此,毛主席在“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上,又必然对自己要求得更高、更严,做得更好、更彻底,甚至“不近人情”,这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最后,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还把艰苦奋斗看成打破“历史的周期率”,不当“李自成”的重要法宝。

  毛主席历来强调,中国革命、建设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他的战略大棋盘里,共产党执政后,如何打破“历史的周期率”,“不做李自成”,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个人。”

  本来,早在1945年7月4日,毛主席与黄炎培(时任国民党政府的国民参政员等职)就曾进行了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黄炎培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到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主席十分自信地回答说:“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然而,四年过后,毛主席领导全国军民经过人世间罕见的、长期的浴血奋战,真正是推翻了“三座大山”,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却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这条新路”,反倒“又不那么自信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从1949年3月5日,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向全党敲响警钟,就不难看出,他已经预感到“执政防腐”,将会是何等艰难。

  毛主席说:“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自乐,不愿意再过艰苦生活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器是不可能征服我们的,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1439页)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赴京赶考去”。周笑答,我们应当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是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年谱》1983-1949下册第469页)

  然而,“不当李自成”,又谈何容易!

  如前所述,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入住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的第一个晚上,迎来的现实,就是自己常年睡的木板床被扔掉了,换上了豪华的弹簧床。他能不想到:这是怎么的呀?自己才号召全党做到“两个务必”,才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怎能进城后就把木板床扔掉?“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

  与此同时,周恩来向他说及,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先后到了北平,大家都想来拜会主席,希望主席提前作出安排。不料,毛主席听后却说:“请通知有关方面,我明天要会见黄任老。”

  周恩来犹豫了一下,告之:黄任老不久前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逃离上海,二十三日经香港乘船到达天津,今天由天津坐火车抵达北平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西苑机场,参加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的入城阅兵式,故以商量的口气说道:“黄任老上了年岁,是不是推迟几天再见为好?”

  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明天请黄任老好好何休息一个白天,晚上我要和他作竟夜长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连周恩来都怔了一下,困惑不解,怎么也想不出,毛主席在入住北京的第二天就如此急着要先和“黄任老作竟夜长谈”?

  原来,毛主席此时此刻想的是,共产党“坐天下”,比起“打天下”更难、更难!所以,他迫不及待非要把黄炎培作为“进北平后第一个请教的先生”,以接着向黄任老请教:“我毛泽东如何才走出您说的那个怪圈”,作为四年前“延安窑洞对话”的继续!

  1949年3月26日晚,毛主席同黄任老再次竟夜长谈。

  毛主席说:“当年我曾是傍听先生教诲的晚辈,而今,您又是我进北平后第一个请教的先生”,“今天下午,我谢绝一切应酬,又认真地拜读了您的大作《延安归来》。”

  “区区小文,何劳主席来读它!”

  “有收益啊!黄任老,今晚请你来,就是想接着请教,我毛泽东如何才走出您说的那个怪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黄炎培听后十分感动,因为他所知的得天下的帝王将相中,没有一位是在“喝庆功酒”的时候,就考虑国家兴衰的。他沉疑片刻后说道:我记得你当年在延安非常自信地对我说:“我们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我是说过这样的话,”毛主席轻轻地叹了一声,“可是,当我们就要取代蒋介石的统治的时候,似乎这种信心就又不那么自信了。”

  “我看,主席这种不那么自信,就是最好的防范这一周而忽始的怪圈的象征。”黄任老说。

  毛主席微微地摇了摇头,遂又打开《延安归来》,颇动感情地念了那段名言,问道:“黄任老,我想您应该知道此时、此刻,我毛泽东在想什么了吧?”

  “我知道,我十分知道,你希望我说的几句话: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在你所开创的新的历史中杜绝出现!”

  “知我者,黄任老也!”毛主席猝然把头一昂,“怎么样?为了共产党治理的新中国不受、或者少受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您要做我的诤友啊!”

  他们这次谈话,持续到午夜。

  可见,建国伊始,在毛主席的战略思考里,打破“历史的周期率”地位竟是如此突出,如此重要!

  1950年3月27日,毛主席、周总理访苏归来,在东北作短暂调研,碰到了现实更是毛主席始料不及:当晚,黑龙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领导为他及同行的胡志明主席举行的“接风冼尘宴会”,美味佳肴,非常丰盛。毛主席碍于胡志明的面子,只是眉头紧锁,吃得很少,之后就对陪同的领导提出了批评,不应当大吃大喝;在入住的卧室时,又发现当地领导特意为他准备高档欧式钢丝弹簧床和新做的绸缎被褥,他坚决不享那个“福”。

  28日,来到沈阳,宴请的档次一地比一地高,越来越丰盛,餐后,毛主席在会议室会当着东北的领导们批评说:“今晚的饭菜过多,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样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你们应重温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29日,毛主席在东北局领导干部会上讲话时,更是尖锐指出:“我和恩来等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地方的工业生产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搞那么丰盛干什么?”

  他甚至愤愤地扔下重话:“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当李自成!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当做表率。”(《李家骥:《领袖身边十三年》上册,第167、168、169页》)毛主席严于律已,自己也就要作了表率的表率。

  尔后,毛主席发动“三反”、“五反”运动,实质上就是反对大大小小的“刘宗敏”,坚决“不当李自成”。

  总上可知,毛主席自甘清贫,严于律已,吃苦在前,“不图自乐”,一生只睡木板床,坚决“拒睡”沙发床,固执得不许一次变通,没有一天例外,始终保持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决不是小事。它既是牢记“初心”,全心全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更是“打破“历史的周期率”,不当“李自成”的法宝。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前三十年全党干部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住了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清正廉洁,为世所公认。这样的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广大的劳动人民能不发自内心地永远崇敬和怀念。今年国庆长假,到韶山瞻仰游客多达39万,应了那句老话:公道自在人心!

  岳青山、肖凡

  2020年11月15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20-11-17/6610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