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亲历毛泽东仅有的两次出国访问

作者:天下韶山网   来源:作者微信  

亲历毛泽东仅有的两次出国访问

天下韶山网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乘火车,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第二次坐飞机,是在1957年11月。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亲历毛泽东这两次出访的工作人员,讲述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毛泽东的行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就两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商谈;同时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活动。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

  除了必备物品,毛泽东出访的衣着也是需要着重准备的。据时为毛泽东卫士的李家骥回忆,周恩来和罗瑞卿都建议毛泽东要顺应国际的礼节,请他着黑色服装,黑色的礼服,黑色的皮鞋,甚至袜子也是黑色的。毛泽东就问:“怎么这么复杂,我就不穿黑的。”总理做工作说:“咱们国家第一次以主席这样的身份访问苏联,我们一定要和外交礼节相适应。”毛泽东听总理这么解释,就说:“那好,就一套黑色的,一套做灰的。”灰色是他喜欢的颜色。

  在毛泽东的行囊里,最多最重的是书。《资治通鉴》、《史记》、《鲁迅全集》,还有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作品,装了整整两箱子。

  蜜橘与大葱

  这次出访苏联,正好赶上斯大林七十大寿,要给斯大林准备一些礼品。礼品是毛泽东选定的,足有两车皮。一车皮是山东的大葱,一车皮是江西的蜜橘。送蜜橘很好理解,但用大葱作礼品却让人费解。这个问题困惑了原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阎明复很多年。后来,阎明复听别人讲一个笑话,说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吃大葱马上不打了。阎明复说:“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做了很多工作帮助我们,但在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双方之间,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总有一肚子气。那么,毛泽东是想用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了。”

  12月6日晚毛泽东离开北京。

  迟来的会晤

  毛泽东乘坐的从北京到满洲里的专列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但蒋介石一次都没有坐过,只有宋美龄坐过一次,车内设施非常豪华。但是没想到这个车到了东北就冻坏了,李家骥记得,当时毛泽东非常幽默地说:“不是美国什么东西都好嘛,有人甚至说美国月亮都是圆的,火车到了东北它怎么就冻了呢?”

  到莫斯科已经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感觉相当冷。毛泽东的车进站的时候正好是中午12点,钟声响了起来。毛泽东要下车了,听到钟声后,毛泽东幽默地说:“好,用钟声欢迎我们。”风趣的话语让李家骥到现在仍难以忘怀。

  列车驶入了苏联境内。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和元帅布尔加宁登上专列迎接毛泽东。并告知,因天气太冷,欢迎仪式从简。毛泽东同意苏方的安排并发表了书面讲话,指出“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巩固中苏两大国家的邦交和发展中苏人民的友谊。”含蓄地反映了此次访问的意向。随后,毛泽东乘车前往斯大林战时居住过的乡间别墅下榻。苏方为毛泽东准备了非常漂亮的弹簧床。他转身告诉李家骥:“你想办法把这个垫子给我撤掉,换成木板床。”李家骥觉得在外做客,不好和主人提这样的要求,很是为难。但毛泽东坚持说:“你试试看,你试试看。”又回过头来对他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我相信你能给我想个办法。你去找大使馆。”这下提醒了李家骥。李家骥将量好的床的尺寸通知了大使馆,到下午四时多大使馆把木板运来了。

  当晚6时,斯大林在办公室的小会客厅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只带了翻译师哲前往。斯大林率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及外长在门口迎接。他握着毛泽东的手热情地说:“你很年轻,很了不起。”毛泽东回答:“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立刻说:“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入座后,两位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苏两国关系进行了交谈,涉及和平的可能性、条约、借款和台湾等问题,情意恳切。但在中苏旧约问题上斯大林却避开了。

  毛泽东发火了

  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在苏联大剧院举行的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是13个代表中首先致祝词的外国元首,全场三次起立鼓掌。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会晤,谈话中斯大林仍只字不提中苏条约问题。此后,便安排毛泽东参观莫斯科附近的工厂。让毛泽东观看一些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人物传记片,消磨时光。斯大林还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最简捷的办法。”斯大林用了“拖”的办法,毛泽东受到了冷落。

  12月26日,在寒冷的异国他乡,毛泽东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

  毛泽东此时对“艰苦”的感慨,自然包括了眼下如何处理同苏联以及同斯大林之间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维持雅尔塔协定的条款以保持苏联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这是斯大林的根本想法。显然,他此时还无暇去领会毛泽东赠送山东大葱的意图。对斯大林此间的沉默,毛泽东非常恼火。

  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做饭,李家骥向毛泽东请示准备饭食,刚请示完,毛泽东又把他叫回来,说:“你给我记住,要准备活鱼。如果拿来的是死鱼,你就把它撇回去。”李家骥很纳闷:为什么毛泽东突然提这样的问题?他在国内什么都吃,剩饭第二天热了再吃,怎么今天提出来不吃死鱼,专吃活鱼?

  毛泽东在莫斯科为什么要强调不吃死鱼,跟随他15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心知肚明。遗憾的是,已近八十岁的李银桥因为健康原因无法交谈,他的老伴儿韩桂馨回忆了她知情的那一幕。

  1949年1月31日,苏联政治局委员以米高扬为首的代表团来中国秘密访问。西柏坡山区的一个小农村,不可能有更多的美酒美食,条件比较艰苦。虽然是中央机关也没条件,只能用自己养的猪、鸡,还有滹沱河里的鱼来招待他们。东西都上了桌了,正在用餐的时候,苏联的翻译给米高扬翻译,问:“这条鱼是活的吗?”这一问,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个事情印象很深刻。

  总之,苏联人不仅知道毛泽东要吃活鱼,也对毛泽东的脾气有所领教。

  李家骥还回忆了访苏期间的另一件事情。一天下午,苏方到了毛泽东驻地询问,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等冠冕堂皇的话。“最后问毛泽东休息得怎样,毛泽东说:‘我能休息好吗?我来难道就是给斯大林做寿的吗?我来难道就是吃饭、睡觉、拉屎的吗?’”

  圆满的句号

  毛泽东坚定的态度和激烈的言词传到了斯大林耳朵里,加上迫于各方压力,斯大林终于沉默不下去了。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到达莫斯科。2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当日晚,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举行盛大庆祝酒会。

  热烈的气氛为毛泽东访苏取得的圆满成功画上了句号。然而,就在毛泽东访苏期间,莫斯科大剧院里却在上演着一出名为《红罂粟》的芭蕾舞剧。

  舞剧讲述了在中国上海,苏联的一艘商船到了码头,一个船员和中国姑娘相爱了。两人互相交换礼物,船员拿着马列主义的书给了中国姑娘,中国姑娘却送给苏联船员一束罂粟花。据刘铮讲,原来要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去看,后来知道这个戏有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就都没有去。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一行离开莫斯科回国。结束了他长达两个月的首次国事访问。

  旧地重访非昨日

  七年之后,毛泽东应邀第二次出访苏联。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

  1957年的中国,已今非昔比。这在送给苏方的礼品中有充分体现,礼品中有很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宏伟的建筑模型,阎明复看过之后,很激动也很自豪。

  一生中为毛泽东拍过12年照片的新华社记者侯波,是随同毛泽东此次访问苏联的记者之一。她回忆,这一次苏方的接待规格,比上一次更隆重也更周到。毛泽东的座机是苏联最好的飞机,最好的驾驶员。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被安排下榻在克里姆林宫。住在沙皇的房间,去掉了席梦思,完全按照毛泽东的习惯安排。

  毛泽东在莫斯科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与苏联代表团在一起互相交换意见,最后大家同意了共同的文件草案,以两党的名义提交大会讨论;跟欧洲所有的党,包括意大利、法国、英国共产党,美国共产党,还有一些小党,如亚洲的印度、印尼、日本等国共产党,频繁地交换意见。阎明复讲道,为了取得一致,毛泽东同对苏联意见最大的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谈了三次。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期间,为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7-12-11/4767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