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毛泽东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四大要素 ——观王立华大校延安讲座“向伟人毛泽东学习”有感

作者:赵丹阳   来源:红歌会网  

  摘要:毛泽东无疑是在近代史上极具魅力而又争议颇大的人物。简直可以用“谤满天下,誉满天下”来形容。在现今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愈发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各方力量对他老人家的评价和意见纷沓而至,这其中,有发自肺腑的赞美,也有迷惘困顿的不解,更不乏不轨之徒的造谣抹黑!这一切,使得毛泽东同志本就“玄奥难识”的历史形象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正文:其实,青年学者大可不必为此烦恼和疑惑,因为道理很简单,由于人的思想觉悟与阶级立场各不相同,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也往往会大相径庭。历史上凡是开基立业之人,在任何时期都难免“毁誉交加”的命运。有鉴及此,毛泽东生前对种种杂音也是去芜存菁,甘之如饴的!这可以看作是“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雄伟气魄。

  窃以为,若以光明正大、见贤思齐之心探察过往,则觉华夏滔滔,皆是豪杰;若没有“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的德量,仅以权诈、晦涩之心看历史,便会认为天下无一而非市侩、禄蠢、小人、奸贼!

  平心而论,想要真真正正看清并理解毛泽东,需要切切实实站在广大贫苦民众的立场上,更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怀,只懂得“打小算盘”的人是做不到的!那些自私自利的可怜虫,对于遗世独立的伟人,永远只能窥其一角!正可谓夏虫不可语冰!

  在延安举办的“向伟人毛泽东学习”的讲座中,王立华大校以幽默辛辣的语言,深刻隽永的词汇,让台下的听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继而明鉴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与此同时,为我们还原了一位大公无私、文武双修、智敌百夫的革命领袖。整个演讲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让人回味再三!

  但在当今“敌强我弱”的政治舆情下,我觉得大家单单知道了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高呼几句“万岁”的口号,还远远不够!正如王立华大校所说,我们必须从中共抗战史和国共斗争史中有所镜鉴,看看毛泽东是因为占据了哪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才克敌制胜,最终一步步走向胜利的。

  关于毛泽东为什么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垂创伟业,我认为有四个关键,分别是天时、技能、势位、人心。

  一,天时

  种地的农民师傅们都肯定知道“时令水果”, 时令水果就是在各个不同的季节中才能够食用的各种水果。一旦超过水果的特定季节,是无法栽培种植出这种水果的。譬如说阳春三月出菠萝,盛夏之际产西瓜。这都是很浅显的道理。

  一般老百姓家的小孩儿要是耍个性,想在冬天吃个草莓,家长肯定得打屁股,为什么?时候不对!上哪给你买去?

  同理,英雄的诞生也需要适合他的土壤与气候。常言道:“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只有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才会出现“乱世豪杰起四方”的场景。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为壮怀激烈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①

  可以这样讲,正是中国国民党、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与及各地枭雄长期博弈所催逼出的“烽火危局”,带给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付诸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见,假使毛泽东生于一个天下承平、百姓安乐的时代,虽然以他的经国纬政之才依然有可能“身居卿相,福泽一方”,但是其身上的耀眼光芒绝不会像今天一样举世瞩目!

  相信当下许多左翼内部的仁人志士,也怀有与毛泽东一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但却形格势禁,无所作为。只能枉自悲叹东方朔的那句名言“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溯其缘由,不过是四个字:时机未到!

  力量可以在奋发砥砺中磨练,时机便只有等!

  二,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谁家的电脑坏了,大都会选择叫个懂这方面知识的朋友来看看,或者干脆打电话到“电脑官方授权维修点”,人家来了以后经过诊断,告诉你哪哪儿出问题了,譬如存储控制器,界面卡坏了,得换个新的。你付了钱以后,经过人家那么一捣鼓,就恢复如初了。

  为什么同样是面对一台坏了的电脑,你就束手无策,人家就能知道是“存储控制器”出问题了?!关键在于人家有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除了时机之外,自身的能力和技略当然也是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

  听了王立华大校细致入微的讲解之后,对于毛泽东同志在军事、政治领域内的“技能”,我概括为十六个字:弘思远益,应权通变,实事求是,相时而动

  “弘思远益,应权通变”这八个字,语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当时北有强魏霸据中原,东有孙权悍然称帝,孔明先生审时度势,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给蜀国的发展定下了这八个字的发展方略。

  意思是,凡事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不能为蝇头小利、蜗角虚名所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

  “实事求是,相时而动”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和《左传·隐公十一年》,存在古今异义,但大体是指,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且要懂得判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延安保卫战与四渡赤水。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集团组成左右两个兵团,分别由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指挥,由宜川、洛川等地向延安发起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再次实施轮番轰炸。胡宗南坐镇洛川,要求“三天占领延安”,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面对眼前的危急形势,很多同志着眼于一时一地的意气之争,纷纷请战,都表示打不过也要打。

  毛泽东却另有计较,他再三考量,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当时很多同志不能理解,依旧执拗己见。

  主席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人民群众永远是跟我们在一起的!并发出十分著名的十六字论断: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部队开始从宜川、洛川分两路向延安发动天上地下的进攻。西北野战军则组织运动防御,迟滞、消耗国民党军,掩护指挥中枢转移。到1947年3月18日,中共各机关已转移完毕,西北野战军主动在1947年3月19日撤出延安。

  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却遭到西北野战军的不断袭扰、周旋,国民党军疲于奔命,磨得敌人缺粮断灶。趁此机会,西北野战军再集中优势兵力,伺机各个歼灭。

  由于延安保卫战战术运用得当,国民党军损伤惨重,连中共指挥中枢的毫毛都未能碰到。

  我们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毛泽东正确处理了两大关系,一个是“地盘与人心”的关系,一个是“蝇头小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这就是“弘思远益,应权通变”的具体体现。

  其实,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就如同王立华大校在演讲中所讲的那个幽默小故事一样,譬如你身上背着一袋子十分沉重的金银财宝,有一个匪徒持刀要过来抢劫你,你怎么办?大多数人属于那种利令智昏、舍人不舍财的主儿,到最后只能是财也丢了,人也死了!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你把袋子丢给匪徒,让他背起来,这样的话,他不就重担加身了吗?不就举步维艰了吗?哪里还腾得出手来对付你?你趁这个时候再狠狠踹他!肯定事半功倍。

  说到四渡赤水,则是对“实事求是,相时而动”的神妙运用。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为红军北上必经之路,四度赤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其时恰值红军血战湘江之后,其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方兵力悬殊。

  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突遇川军助战,为避敌锋芒,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此时黔北(贵州)空虚,毛当机立断乘遵义空虚杀他个回马枪。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把国民党大部队甩开三天路程,打乱敌人部署,刚刚送走红军的黔军惊魂未定,没想到红军神兵天降再次兵临城下,蒋介石此时如梦方醒,黔军方寸大乱,5日内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占黔北重镇遵义,黔军守将一直逃到乌江边,慌乱中砍断浮桥,来不及过江士兵纷纷掉进河里。

  遵义战役一举仟灭黔军吴奇伟两个师八个团,俘敌三千,取得了湘江惨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使疲惫的红军得到补给,一扫湘江惨败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嚣张气焰。

  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军围剿以来的最大耻辱,蒋介石被打疼了,又指挥大部队向遵义杀来。

  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毛命令红军虚张声势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大部队则隐蔽起来,待敌人大军向西再次追至川南之际,毛泽东立即决定,乘敌不备主力折兵向东,红军在国民党重兵集团的缝隙中,神不知鬼不觉中于1935年3月21日晚四度赤水,并31日南下突破乌江,成功把几十万追兵甩在北岸,兵峰直逼贵阳。

  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吓得魂飞魄散,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随时准备逃跑。一面严令云南军阀火速“救驾”。这一着,早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行军中毛泽东在雨中展开地图画了一条大大的弧线:“只要将守金沙江(长江)的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就在滇军部队昼夜兼程东调贵阳之际,红军却绕过贵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直插云南。云南军阀大惊失色,一面向蒋求救,一面将云南北部金沙江军队南下增援。这样,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线就空了。期待已久的渡江北上时机终于到了!

  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万分火急的指示抢度金沙江,红军一部进抵距昆明15公里处,沿途张贴标语虚张声势,造成了进逼昆明之势。使昆明守敌不敢应战,红军主力趁机掉头向北日夜兼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直驱金沙江,并于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的7天7夜,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大摇大摆地巧度金沙江北上,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

  敌人的追兵赶到南岸时,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②

  后世学者在评价毛泽东打的这两场战役时,曾经援引魏晋南北朝中的两个英雄人物作比较:“(慕容)垂善用略,叩囊余奇,摧五万于河曲;浮船秘策,招七郡于黎阳。(刘)裕倚神勇,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润之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夷凶翦暴,豁达宏远,实兼所长!

  意思是认为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兼具慕容垂的奇诡和刘裕的神勇。

  三,势位

  自古及今,就有不少敢于为民请命的人四处碰壁,撞得鲜血四溅,最后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再有才能有个屁用?还不得被那些贪官污吏管着?!你再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上头不认可你,也是白搭啊!

  的确如此。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并不是木材很长,而是站的地势很高。夏桀作为天子,别人都听他的话,并不是他贤能,是他统摄君位的缘故;尧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管好三家人,并不是他不贤,而是他的地位低下,人微言轻。千钧重的东西得到船载就能浮在水面上,几两重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沉入水中,并不是千钧轻而几两的东西重,是有载体与没有载体的关系。所以短的木材能够下临千仞之溪,是因为它的位置;不肖之徒能够制服贤人,是因为权势。

  毛泽东也和历史上那些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贤才良将有过同样的窘境,即:备受打压,不得见用!

  众所周知,在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内部曾经形成过以“奥托·布劳恩”为首,以博古为次的权力团体,他们罔顾现实状况,发号施令,一任己意,数度致我党于危难之中。

  毛泽东几次上书纠错,力陈时弊,所提建议不但不被采纳,本人更遭冷落与删刈!他“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苦闷与“自古材大难为用”的愤慨自是寻常之辈难以想象的。关于这一点,在他建国后与斯大林的一番对话中可见一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见。周围人没有想到毛泽东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独立自主带来的艰难曲折溢于言表。斯大林的回答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这是一般公理”。这位以“钢铁”命名并且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政治进程的历史巨人,在胜利的中国革命面前,十分坦然地承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③

  正因如此,更可见毛泽东道路的可贵。

  然而,在这条荆棘满途的可贵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却不得不提,那便是与毛泽东惺惺相惜,慧眼识英的“周恩来”!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在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得以有力贯彻,除了其预见无比正确,大家势之所迫,不得不听之外,还有一个异常重要的因素——周恩来的支持与力挺。

  纵观历史,或许每一个时代的大人物在一筹莫展之际,都需要一个“周恩来”式人物力排众议,加以帮衬,惟其如此,才能如同管鲍,相辅相成,终济大业!

  现在,我们的左翼智库、工运领袖、农民代表明明有利国利民的正确主张,然而却得不到有效实施,难道不是因为失去“势位”的缘故吗!

  笔者认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借势”。不计仇怨、不问门第的向体制内的一切爱国力量“借势”,向各个领域内的“周恩来”式人物“借势”。

  即使我们不屑此道,也必须去做!

  1935年,毛泽东为了竭力减少党在革命事业中的损失,力驳主张“攻取打鼓新场”的林、聂二人时,都曾经委曲求全,丢下颜面,深夜向周恩来力谏与求助。

  主席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端架子呢?!

  四,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不仅乱世如此,治世也一样。

  行王道者,用仁义为立身之本,而以征伐为后;图霸业者,专以杀戮异己为务,不恤下情。

  仔细对比一下国共两党领袖,看看他们对待“异己”势力的态度,大家就不难发现,谁是圣人,谁是枭雄!

  自蒋介石借鲍罗廷之手上位以后,就开始肆无忌惮的施展暴行。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死难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就达33.7万人;至1932年以前,达100万人以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彭湃、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等大批中共的优秀领导者皆被杀害。④

  周恩来曾经万分痛心地说过:“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了我们革命的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

  如果老蒋仅是把矛头对准共产党,虽然不免暴虐,但也还不失中原霸主的风范。可是,其兵锋所向,居然直指平民百姓、老弱妇孺!

  为彻底“消灭”红军,蒋介石军队和蓝衣社别动队在当地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每侵占一地,就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他们纠集卷土重来的豪绅地主、流氓恶棍组织“还乡团”、“铲共团”、“暗杀团”、“义勇队”、“挨户团”、“靖卫团”、“保安队”、“搜山队”等反动组织,对苏区人民进行疯狂地报复。蒋军狂叫“大乱三天,大杀三年”,要“屋换石头,人换种”,“斩草除根,诛家灭种”。在“宁可错杀一千,不能错放一个”的反动口号下,蒋军在苏区实行惨绝人寰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诚如国民党政府在报告书中供述,在“清剿”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 ⑤

  最为令人不齿的是,就连曾经为他断去一臂的刘畴西,他也不肯放过,在劝降无效后,毅然决然的加以杀害!

  毛泽东的多少亲朋好友死在这个法西斯领袖之下!可在开国之后,毛泽东又是怎样对待这位夙敌的部曲和士兵的呢?

  1975年,公安部就“特赦”问题向毛泽东递呈报告。毛泽东看了公安部的报告后批示:锦州、沈阳、长春还有战犯为什么没有放?放战犯时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气魄太小了。”

  1975年月17日下午,华国锋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说明:“这次特赦释放的战犯共293名。其中有:蒋帮军官219 名,党政人员21名,特务50名;伪满战犯2名,伪蒙战犯1名。至此,在押的战争罪犯,即全部处理完毕。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对这次特赦释放的全部在押战犯,每个人都给公民权;有工作能力的,安排适当工作;有病的,和我们干部一样治,享受公费医疗;丧失工作能力的,养起来;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释放时,每人发给新制服装和一百元零用钱,把他们集中到北京开欢迎会,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宴请一次,然后组织他们参观学习。”

  19日早上,抚顺的战犯集中到大食堂听广播,当听到“释放全部在押战犯”的消息,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活着出去。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在抚顺、济南、西安、北京各战犯管理所召开了大会,宣布特赦名单,发放特赦释放通知书。抚顺的特赦大会在俱乐部举行,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宣布:“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抚顺战犯管理所’撤消了,改成了贵宾招待所;‘战犯’这个称呼也不存在了,你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我们的同志,先生!”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被特赦人员心情激动,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宽大。⑥

  什么样的领袖更值得百姓“箪食壶浆”、“夹道迎奉”,相信不言自明!

  小结: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历史的研究》中,曾对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获得成功的潜在原因加以剖析,认为必须具备四大要素,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时机、自身才能、地位非凡之人的扶持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可现在太多的人浮躁盲目,不想耐心等待这四种因素的齐集,只要有了其中一两种,便急不可待的认为自己洞悉了人间的智慧秘典,可以飞黄腾达。是的,他们或许可以办到,但办到者,用不了多久就会如流星一样迅速陨落,沦为跳梁小丑。

  参考文献:

  ①金一南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1月。

  ②新华报业网2013年5月6日。

  ③含英咀华 砥砺思想(《学习园地》第14期),2012年11月1日。

  ④陈铭枢按《“九一八”第四周年纪念感言》,1935年。

  ⑤徐占权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11年4月。

  ⑥《人民日报》1975年3月24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5-09-29/3424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