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希苏:美国为何重祭高关税大旗

作者:王希苏   来源:方法学苑  

特朗普说 “关税”是词典里最美好的词汇。他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外税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 ERS),与“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相呼应,专管进口税项。

美国历史上曾经两次实行过高关税政策。第一次是南北战争前后,这一政策弱化了外国商品的冲击,保护了弱小的殖民地工业,同时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第二次是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期间,美国用高关税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现在是美国第三次实行高关税政策。特朗普摆出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的气势,是表演,美国在衰退,是不争的事实。高关税是贸易壁垒的一种,是弱国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雄冠世界,工业制造能力傲视全球,工业品畅销各国。这时,美国推行全球化政策,与多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了世界关税水平。然而世事难料,好景不长:美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下滑,国内市场被国外厂商蚕食。在市场经济体系内,人们以市场份额排座次,论英雄。既然在国际市场上难有作为,保住国内市场便成为必须,这是美国重祭保护主义大旗的背景。

美国不怕打贸易战。美国进口大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买家。在一般贸易中,买方有更大的选择权。美国是最大的高科技出口方,在这一领域,卖方有更大的战略主动。这两者美国都占了,谁能奈何它!

高关税是双刃剑。特朗普算过账,利大于弊。

首先,特朗普想重返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所在。美国有许多企业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制造商品,然后返销美国。高关税冲销国外劳动力的成本优势,逼它们回流美国。贸易壁垒导致进口减少,从而扩大国内制造的空间。

第二,特朗普如果兑现减税的竞选承诺,关税可以填补财政收入的缺口。确实,关税由本国进口商支付,最后由消费者买单。准确地说,是由享受进口商品的消费者买单,由这部分人填补财政缺口,不仅公平,还对鼓励“美国人买美国货”、振兴国内制造有推动作用。

最后,特朗普将关税武器化,用有区别的关税政策作为筹码,促成外交目的。他在第一届任期中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虽然减少贸易逆差的目的没有达到,中国还是采购了大量的美国农产品。最新的例子发生在不久前,哥伦比亚拒绝接受美国遣返的非法入境者,特朗普用60%的关税威胁,总统开始嘴硬,不到24小时就服软了。

特朗普推行高关税政策,目的是重返制造大国的地位。美国人对特朗普的果断决策和言出必行的作风感到振奋,对实现这个目标并不乐观。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必须解决劳动力昂贵、技术工人短缺、供应链不配套的问题。提高关税是一次性的决策,做大制造业需要两党领导人坚持同一个目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美国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



//www.syxtk.com/wzzx/xxhq/bm/2025-02-10/9244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