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郑建君 张树华:国际民意对中美两国政治制度与民主是怎样评价的?

作者:郑建君 张树华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对此,中美两国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背后的政治道路、制度机制、民主形态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近期中外十多家机构40多次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政府信任、民主法治、治理效能、国际影响力、国家心态等五个方面,中国都有显著优于美国的现实表现与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以正确民主观与全面发展观构建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打破西方在民主话语中的垄断,摆脱对西式民主话语逻辑的路径依赖,增强我国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掌握、支配全球政治格局和话语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智囊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制度是万能的、普世的,无视其他非西方的国家发展模式和评价标准,企图垄断国际话语权。例如,中国在2021年版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排名第84位。这还是排名有所上升的结果。根据这一指标,中国在2020年仅排在第94位。显然,这一结果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并不匹配——中国开辟了适宜自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人民民主,迈向共同富裕,创造了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西方固有的以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为主要指标的政治评价标准,并不适宜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与道路的国家。然而,中国的发展成就非但没能得到客观评价,还持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恶意中伤和诋毁。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仍不时将民主、自由、人权作为政治工具,对中国发起所谓的价值观围攻,对中国实践和主张进行歪曲报道,不时发表一些颠倒是非的评价,以其话语优势遮蔽中国对世界的积极贡献,损害中国真实的文明大国形象。然而,近期来自中外十多家机构40多次的调研结果,充分显示了与西方带有强烈敌意和意识形态色彩的评价体系所展示的不同的中国形象。从中可以看到,美式民主具有先天的历史局限性,且在当前的美国国内、国际政治环境中呈现失能状态。西方学界关于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全人类幸福归宿和终极目标的预测,并未在冷战后30多年的世界政治发展中得到印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中国在这70多年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妥善处理了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克服了西式教科书难以化解的现实悖论。在世界之变中呈现出中国之治西方之乱的格局。在美国引以为豪的以自由、民主为象征的软实力大幅缩水、国际形象与政治影响力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应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同时坚定价值自信,注重话语影响力的提升,变被动解释为主动作为。基于这些中外民意调查数据,我们从政府信任、民主法治、治理效能、国际影响力、国家心态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比较、分析了全球公众对中美两国的认知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以中国之治超越美式民主,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中美两国民众的政府信任

在多项不同的调研报告中,受访者对中国政府展现出高度的认同,而对美国政府表现出越来越低的信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0320名中国受访者中,对政府的总体信任度高达97.3%,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分别为96.8%91.4%。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也显示,中国政府近五年的信任度从76%攀升至91%,在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持续占据第一的位置;而美国政府的信任度则从47%跌至39%(排名第20位)。不仅爱德曼等机构的调查认为美国政府的信任度出现明显下降,就连皮尤的民调报告也指出,从1958—2022年,美国政府的信任度已跌至21%

中国民众对政府的高信任度源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二,中国政府的担当作为。以近几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在中国政府科学、有效的防疫政策下,中国的疫情得到成功控制,并形成一系列科学高效的防控方案,政府从医疗保障、创业就业补贴等多方面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中国还尤其关注贫富差距问题,以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中国落后地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探索出脱贫致富的道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持续缩小,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对比美国抗疫失败、政治极化及其巨大的贫富分化等现象,一个能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坚实保障、带领人民持续进步的政府,人民怎会不信任呢?

二、中美两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状况

在民主评价方面,美国民主衰退趋势日益明显。剑桥大学班尼特公共政策研究所民主未来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球民主满意度报告指出,美国民主满意度呈衰退趋势,民众对其民主的不满达到57.5%。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政治研究所2021年年底公布的一项对美国18岁~29岁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美国是健康的民主国家的年轻人仅有7%,而认为美国民主陷入困境与失败的比例达到5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满意度高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最近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超万名受访者中,对中国民主的政治认同度高达99.1%,中高水平认同度(认同评分大于组中值加一个标准差)达到97.5%

环球舆情中心在2021年年底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65.5%的中国受访者对美国标榜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不再认可。德国达利亚发布的“2021年民主认知指数报告显示,在53个国家的5.3万名受访者中,认为本国民主受到美国威胁的高达44%,其中45%的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对全球民主有负面影响,认为有正面影响的仅占38%;同时,71%的中国民众认为本国的民主是合适的,而美国民众对本国民主的认可度仅有21%。在社会与法治建设方面,公平公正”“安全放心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标签,而美国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则是枪支、暴力、歧视等。在盖洛普“2020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报告中,中国以94分位列第三(其中治安90分,位列第5),而美国得分为81分,位列第36。在“2021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报告中,中国再次以93分位列第三(美国87分,位列第22),中国公民安全感体验指数为91%,位列第三。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民主满意度,是因为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不断发展、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统一。中国民主有具体丰富的实践途径:公民可以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相关类型的选举活动,并在各类组织中对重大决策进行充分协商,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公民通过以上各类实践行使公民权利,在积极的政治参与中表达并实现自身诉求。与此同时,在这种良好的民主制度下,中国社会朝着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方向稳步发展,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社会和谐、稳定有序。

反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式民主,形式大于实质。在西方国家中,表面上实行民主、一人一票,但实质上是寡头政治、金钱民主,竞选者大多具有强大的资本背景,代表着占人口少数的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且大多数民众在大选之后,便失去了表达意见的有效渠道。有西方学者提出的精英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就是人民对于政治精英的选举,人民统治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实际上缩小了民主的范围,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倒退。而西方国家的政党竞选、三权分立等制度,其实质并不是将权力分给广大民众,而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分配。这种民主,除了支撑其运转的制度和形式,只为少数资产阶级服务,而不能真正有利于占社会多数的大众,其衰退是必然之势。在此种异化变质的民主制度下,不但民众的利益得不到满足,还导致社会撕裂、阶层固化、种族歧视、枪支暴力泛滥等种种乱象。

三、中美两国的国家治理能力与绩效

在对国家满意度的调研中,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的民调显示,只有12%的美国人对国家现状表示满意(不满意的比例为87%),而中国人对国家现状的满意度则为86%;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国家满意度为93%。在对疫情防控满意度的调研方面,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的疫情防控满意度为96%,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为97%2020年新加坡黑盒研究中心对全球23个经济体的12592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抗疫措施的满意度最高(85分),而西方民众对其政府的疫情应对表现普遍不满(美国仅为42分);德国达利亚调查报告表明,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色,认可度比美国高27个百分点,且超过九成的国家认为中国比美国做得更好。

中国政府与社会所展现出的高治理效能,得益于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实施。中国之治是人民之治,真正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人大代表充分听取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执政党和参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妥善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政党关系,凝聚一切爱国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分显示出中国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紧密结合,显示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增强与提高,体现了中国卓越的国家治理水平。

四、中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变化

在领导力认可度上,呈现中高美低、中升美降的态势。2019年盖洛普对133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人进行的调研发现,中国的领导力认可度已超过美国,而对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表示不认可的比例达到40%,欧洲、亚洲和非洲受访者认可中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比例均超过美国(分别为28%34%53%)。2020年,盖洛普在13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和美国的领导力认可度分别为32%11%2021年,美国的领导力认可度不仅未得到改善,在欧洲更跌落至20%,不认可度上升至67%

在国家影响力上,中国在整体及多个具体领域超越美国。环球舆情中心2020年对16个国家进行的调研发现,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美国的国际形象变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同时有44.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本国国际形象下降。与此相应,法国益普索2020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尊重邻国和其他国家主权方面,中国优势突出,而美国在该领域得分为负34分(倒数第三);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美国表现尚佳,但仍与中国存在一定差距。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软实力显著提升,其领导力和世界影响力被广泛认可。相反,美国不顾全球共识与他国利益,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和美国优先策略,其声誉与可信度急剧下降。

世界多国人民对中国领导力的高度认可以及中国国家影响力持续提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并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仅如此,中国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除此之外,中国在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治理成果也不容小觑。第二,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经济领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推动世界各国朝着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在安全领域,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始终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践行多边主义,参加维和行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文化领域,中国主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在生态领域,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对全球贡献的增加,奠定了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体现了大国担当。

五、中美两国公众的社会心态差异

国家心态反映了一国从个体、社会到国家的整体精神风貌。中美两国的国家心态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国民情绪。盖洛普发布的“2020年全球情绪指数显示,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8万受访者中,中国民众的积极情绪体验以81分位列第9,而美国不仅在积极情绪体验得分上低于中国,且负面体验指数还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益普索2021年调查显示,87%的中国人对2022年充满信心,高出全球均值16个百分点。2022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的《慕尼黑安全报告》指出,中国受访者的无助感体验比例是最低的,比美国受访者低13个百分点。第二,社会凝聚力。益普索发布的最新全球社会凝聚力排行榜显示,中国以69分位居第一,而美国得分为负26分(位居第15)。其中,中国的社会凝聚力坚实度为69%,美国为17%,中国的社会凝聚力软弱度为6%,美国为43%。第三,国民幸福感。益普索2020年对全球27个国家进行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感位列第一(93%),而美国排在第11位(70%)。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仍高达83.7%,且近七成受访者的幸福感体验明显。第四,国家信心。2020年,环球舆情中心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者对我国的军事实力、工业制造及经济发展表示认可和有信心,62%的受访者对国家强大和民族团结更有自信。2020年爱德曼的调查也指出,68%的中国民众对未来五年充满信心,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4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具体来看,经济方面,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科技方面,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生态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碳排放量持续下降……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具有越来越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和期待。

六、以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在当下的国际政治思潮和政治实践中,民主一词被西方垄断、滥用,出现了民主赤字化、异化、劣质化、泛化、绝对化、武器化、工具化、功利化、标签化、碎片化等乱象。因此,认清并克服以美式民主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打破民主化悖论、跨越西方民主政治陷阱、推动政治议程转向等已迫在眉睫。只有打破美式民主的政治逻辑,构建起以我为主的中国式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叙事,才能有效地厘清围绕民主问题的重重迷思,打破西方在民主话语中的垄断,摆脱对西式民主习惯性的路径依赖,增强我国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主动权和政治话语权。

一是突破美式民主逻辑,以正确民主观与全面发展观构建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研究和阐释民主,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拨开境内外在民主问题上的层层迷雾,正确而科学地把握民主及民主进程的时、度、效。当前国际上围绕民主问题正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西方早已设下了话语、概念和逻辑等重重陷阱。面对长期以来西方对民主解释权的垄断,必须跳出西式民主的政治逻辑,破除民主迷思,树立正确的民主观与全面的政治发展观。民主假与真,关键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最重要。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人民属性是实实在在的,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在中国人民心中,促进民生就是民主,发展民权就是民主,守护民心就是民主,保障民治就是民主,顺应民意就是民主。因此,中国发展民主,就是为民、富民、安民、顺民。

二是阐释好中国奇迹的政治密码与全面发展的政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冲破了西方所谓自由、民主、人权口号的攻击与围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政治发展要走自己的路,彰显了中国道路的思想价值,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奇迹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有着特殊的国际影响和历史意义。经济上的成就不是孤立的,中国奇迹的基石在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相互促进。中国稳定的政局和政治治理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中国全面发展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和经验原则丰富着世界政治面貌,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涵和理念,无疑将深刻影响世界格局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国发展改变着世界,中国发展丰富着世界。中国的政治发展体现了价值的多元性、发展进程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显示着强劲的政治竞争力和政治发展力,展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是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政治全面发展、提升政治发展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在思想、理论方面,还是在制度、政策方面都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在话语体系和理论构建中坚持全面的政治发展观,破除民主一元化迷思,以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发展。在政治发展的框架中推进民主,意味着要发展优质民主,而不要劣质民主。应当把推进民主融入政治发展的轨道,以提高政治发展力为目标,融合民主、秩序、效率等价值要素,统合政治运行的力量安排,以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为引领,以注重发挥人民主体能动作用为动力,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政治发展力和国际政治竞争力。

作者:郑建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8



//www.syxtk.com/wzzx/xxhq/bm/2022-09-17/7758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