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田文林:乌克兰危机与"民主化陷阱"

作者:田文林   来源:大众日报  

  ●由于西式民主"水土不服",乌克兰政坛像"翻烙饼"般不停动荡,国家领导人"走马灯"般不停更换,政治游戏规则混乱,民众对民主热情度日趋降低,克里米亚民众更是走上了脱乌入俄的道路。

  ●乌克兰民主是典型的"寡头政治"。乌克兰十几个商人拥有的财富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而且他们不仅掌握大量财富,还把持了议会和政府,能够在政坛呼风唤雨。乌克兰的民主博弈,实质就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寡头之争。

  乌克兰原来是前苏联非常富裕发达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1991年独立以来,该国经济水平每况愈下。2012年乌克兰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69.5%,人均实际GDP只相当于1990年的81.1%。民主化乱象使乌克兰面临"失去的20年"。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国体问题(也就是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权的问题)是核心问题,其次才是政体问题(即权力组织和运行方式)。西式民主制度主要涉及政体变革等次要矛盾,而有意无意回避了"哪个阶级掌权"这一主要矛盾。表面看,多党竞争和自由选举,使每个公民都有参选胜出机会。但在政治实践中,竞选实际是资源、财富、势力的比拼,由此决定了在民主政治框架下,角逐最高权力的永远是少数寡头。知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说过,美国民主政体是"一场1%的上层群体一直获胜的战斗",是"依据‘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来运行的。"

  美国民主尚且是"富人的游戏",乌克兰民主更是典型的"寡头政治"。据统计,乌克兰十几个商人拥有的财富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而且他们不仅掌握大量财富,还把持了议会和政府,能够在政坛呼风唤雨。乌克兰议会450名议员大多数是富翁,其中50名听命于首富艾哈迈托夫。乌克兰的民主博弈,实质就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寡头之争,而与"人民当家作主"关系不大。无论是哪派寡头势力上台,都是将家族和阶级利益置于首位,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这种寡头当权后,最感兴趣的是重新分配国民收入,而不是去创造更多的总收入,因此它们的存在会导致全社会效率与总产出的下降。如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任期间,大儿子亚历山大成为身家超过5亿美元的富豪,小儿子成为国会议员。原总统库奇马的女婿在娶了总统女儿后,变成了亿万富翁。季莫申科出任总理期间,同样大肆贪污受贿。因此,这种寡头统治是国家之祸,而非国家之福。

  民主政治一般都强调分权制衡、多党竞争、个人权利等,这使民主制度的维系本身,就以一定程度牺牲效率为代价。但这种牺牲是否值得则存在很大疑问。在西方国家,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国族整合等各种问题差不多是依次到来,而第三世界几乎是同时面临这些难题。在此情况下,国家更强调集体纪律和辛勤工作、限制个人权利等等。而民主化带来的力量分散化和个人自由度增加,实际是对政治稳定的威胁和对经济发展大计的偏离。因此,在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化并非最紧迫的事情,它往往被排在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统一和政权安全之后。只知照搬西方宪制,却没有耐心经历历史积淀的民主派,实际就是列宁曾批评的"又想洗毛皮,又不让毛皮下水"。

  从前苏联母体中独立出来的乌克兰,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在议会民主总统制与总统议会制之间来回"翻烙饼",导致该国政治游戏规则混乱。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民众对民主热情度日趋降低。2013年六七月间进行的一项盖洛普民调,乌克兰中部地区(包括首都基辅)对民主的认可度只有30%,东部地区(包括克里米亚)仅有15%。在现实困境等催化下,经过多方权衡,克里米亚民众更是走上了脱乌入俄的道路。



//www.syxtk.com/wzzx/xxhq/oz/2014-03-21/2538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