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马耀邦:第二次朝鲜战争

作者:马耀邦   来源:红色文化网  

第二次朝鲜战争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自2008年2月执政以来,韩国总统李明博不遗余力地加剧韩朝紧张关系。李明博是保守的大国家党的党员,他实施了废除阳光政策的国策。阳光政策由金大中总统发起,卢武铉总统加以继承,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合作与和平共处,而不是政权更替或统一。随着阳光政策的推行,在金大中总统和卢武铉总统时期,朝鲜与韩国签订了数项协议。然而,李明博单方面终止了所有协议,包括能为双方带来经济利益的南北铁路贯通。2

最重要的是,李明博关闭了卢武铉时期建立的应急通信线路。在应对因误解而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上,这些通信线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2010年11月23日,韩朝炮击事件就造成了双方的人员伤亡和紧张关系。

确实,“李明博政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制造紧张关系,特别是借助军事演习。”12010年11月22日,在美国军舰的参与下,韩国武装部队举行了其年度军事演习。为了应对其所认为的军事挑衅,朝鲜强烈要求韩国停止向其领海发射炮弹,否则,她将以“坚决的物理反击”进行报复。1

韩国军队无视朝鲜的警告,继续炮击长达四小时,于是,朝鲜炮击延坪岛,造成4人死亡,18人受伤。韩国武装部队也给朝鲜带来了很大的损失。2

炮击事件的五天后,韩国和美国在中国的家门口黄海举行了另一场军事演习。这一次,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和4艘其它战舰与韩国海军共同参加了演习。《纽约时报》认为,美韩联合军演某种程度上是向北京发出明确的信号。两天后,美国和日本在韩国近海举行了另一场军事操练。“60艘军舰、400架飞机和44000名军人参与了‘利剑2011’军事演习,这是美日军演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4就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共同社声称,“日本将举行一系列演习,旨在预防弹道导弹的攻击和保卫遥远的日本岛屿。”4一位俄罗斯时事评论家这样形容,美国及其远东盟友所举行的一系列军演“是五角大楼向朝鲜和中国示威”。4

确实,自朝鲜战争以来,中朝关系一直被视为“唇齿关系”,中朝作为正式的军事同盟,已经维持四十多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韩形成了更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在中国的改革者看来,“平壤已经成为一种冷战遗产和战略负担,令北京头痛之极。”5然而,北京还是试图维持中朝正常关系,贯彻睦邻政策,向朝鲜继续提供粮食和能源等必需品。这为美国带来一种挑战:如何设计一种合适的战略,以分化中国和朝鲜。美国所推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朝鲜实施严厉的制裁,以此削弱朝鲜,这样也许可以颠覆朝鲜政权。在联合国的支持和中国的参与下,这些制裁如愿以偿地被强加给朝鲜。美国再次践行了传统的分而治之的帝国主义战略。

从而,联合国发起了对朝鲜实施严厉制裁的联合行动。在美国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看来,美国对朝政策可以界定为:当前形势下,“遏制与管控”并举;“废除核计划和政权更替”。6为了实现多个目标,美国正在以一种紧迫感采取行动,试图确定中朝关系的真实状况。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对朝立场将决定美国对朝鲜所采取的行动方案,这是因为,六十年前,由于对中国的反应估计错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因此,美国竭尽全力地寻求如下关键性问题的答案:中国能否容忍韩国控制下的朝鲜半岛统一。

对美国来说幸运的是,中国官方媒体的社论对朝鲜是“猛烈抨击的”,与中国领导层接近的学者也发出了“朝鲜是中国的安全负担”等评论,这些给了美国决策者以鼓励和安慰。因此,他们实施了挑衅性的反朝军演,而无需担心中国的反应。在这方面,2003年,小布什与中国领导人在克劳福德会晤后,发表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联合声明,这为中国默认美国对朝采取行动设定了先例。随后,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制裁朝鲜问题上,中国与美国站在同一战线,这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结果,朝鲜在外交上变得孤立无援,由于得不到本地区大国的支持,朝鲜极易受到军事攻击。为此,朝鲜铤而走险,诉诸于发展核武器,以之作为保卫本国安全的一种手段。6

“一位相当资深的中国军事官员”全面披露了中国在美朝发生军事冲突时的立场,朝鲜对美国的战略利益进一步被削弱。令人震惊的是,在与华盛顿外交政策机构一位成员的私下会谈中,这位中国官员列出了“中国在支持朝鲜问题上不会做和没有做的全部行动清单”。6在这份清单的最后,这位官员声称:“我们没有联合军演。我们没有联合后勤。我们没有共同计划。我们没有合作,等等。”6这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维持战略模糊的政策。

2010年11月,维基解密公布了美国外交电报。随后,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华盛顿决策者进一步证实了中朝关系的恶化。在这些泄漏的外交电报中,其中一个实例就是,中国副外交部长何亚非“告诉美国在京的驻华使馆代办,朝鲜行事就如同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在2009年4月进行的导弹试验是为了吸引美国的注意”。7在另一场合,何先生同样坦率地告知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中国对朝鲜的感受:“我们不太喜欢她……但她是我们的邻国。”7

中国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的政策一直是首尔的首要关切之一。韩国前副外长千英宇认为,中国领导人“不再将朝鲜视为一个有价值的或可靠的盟友,中国不会冒险参与朝鲜半岛的新一轮武装冲突。”8千英宇声称,两名中国高官“认为,朝鲜应当在韩国控制下完成统一”。8千英宇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基于六方会谈期间其与中国官员的会谈。8此外,“千英宇不再考虑中国对朝鲜崩溃事件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他指出,中国的战略经济利益依赖于美国、日本和韩国,而不是朝鲜。”8

在发表这些论断后,千英宇随即被任命为韩国总统李明博的国家安全顾问。可以合理地推断,千英宇先生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明博先生的对朝政策,该政策“极具敌对性和挑衅性”,其目的是“造成朝鲜的崩溃,由大韩民国接而管之”。1

为了实施这些敌对性和挑衅性的政策,李明博先生利用一切机会制造事端。在这方面,“李明博的动机可能是三方面的:一是加大对朝鲜施压力度,以制造其信任危机和崩溃;二是在韩国国内营造紧张气氛和民众对朝鲜的恐惧;三是将美国拉入其战略。”1

基于上述原因,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舰沉没事件为李明博提供了一次绝佳良机,他强烈要求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制裁。天安号舰事件之后,李明博政府发起了国际调查。联合调查组的成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瑞典,但六方会谈的主要与会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被拒之门外。该调查组出台的报告声称,一艘朝鲜潜艇发射鱼雷,造成韩舰的沉没。这与俄罗斯的调查结果相矛盾,俄调查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意外地遭遇一枚水雷。”2在韩国,联合调查小组的报告出炉后,民众的怀疑声音水涨船高。首尔大学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2.5%的韩国人相信这一调查结论。”9

民众怀疑天安号舰事件的调查结果,要求联合国谴责朝鲜的努力又未能成功,再加上国内选举的受挫,这一切越发促使李明博先生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依赖于其顾问提供的中国对朝立场的内情,李明博先生信心十足地认为,他的挑衅性行为将不受惩罚。他诉诸于边缘政策,举行军事演习,以加剧紧张局势和加深朝鲜半岛危机。

同样,为了应对李明博的挑衅性行为,朝鲜也采取边缘政策。近些年来,由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强加的制裁,朝鲜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外,借拜访中国国家主席之机,小布什总统公然声称,美国将可能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由于失去了中国这一传统盟友和中国这把核保护伞,朝鲜决定发展核武器,以遏止美国的侵略。最糟糕的是,朝鲜一家主要的官方报纸已经在讨论利用核装备作为一种攻击性武器。朝鲜威胁其对手——也就是美国、韩国和日本,一旦其领土遭受侵犯,她会以氢弹进行攻击。这些核打击包括:“一、轰炸核电站;二、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沿海引爆氢弹;三、在远离三国城市中心地带的区域引爆氢弹;四、对三国城市中心区进行热核攻击。”10事实上,朝鲜声称,她“有能力,向最远的半个地球之外美国大陆的战略目标进行无情的报复性打击。”11

不幸的是,任何一场核对抗都不会有赢家,因为核落尘将导致亚洲和美国所有城市的放射性污染,这将导致令人恐怖的后果,它会带来放射病、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和地球及其生态系统的破坏。

虽然世人不遗余力地谴责在核时代使用氢弹的行为,但也应当指出,朝鲜是孤立无援的,她处于一种铤而走险的状态。为了避免在未来遭受攻击,朝鲜被迫利用核武器作为一种防御战略。在李明博的领导下,韩国与美国、日本结盟,试图推动朝鲜的政权更替。李明博及其顾问完全相信以下秘密情报——中国将不会干预朝鲜半岛,在这种思想的武装之下,李明博积极制造危机,削弱朝鲜政权,以便最终接管她。

若在韩国的旧宗主国日本和美帝国的支持下,首尔接管朝鲜,这对中国来说将是悲哀的。利用朝鲜作为一块跳板,进而侵略殖民中国,这种可能性将再次成为现实。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朝鲜统一将给中国带来严峻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前,美国已经利用军事基地和盟国对中国实施包围,其唯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中国将朝鲜视为“战略负担”和“冷战遗产”的政策,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这种战略性的错误已经间接造成了朝鲜走向核化,并可能直接导致第二次朝鲜战争,带来灾难性的核爆炸后果,乃至最终导致中美战争。

注释:

1.       Beal, Tim: “A Second Korea War would become Sino-American War—American strategic paralysis and the road to war”,  Global Research, December 8, 2010.

2.       Elich, Gregory: “ Spiraling out of  Control: The Risk of a New Korea War”, Global Research, December 2, 2010.

3.       BBC News: “South Korea—U.S. military exercise stoke tensions”,  November 28, 2010.

4.       Rozoff, Rick: “North Korea As Pretext: U.S. Builds Asia Military Alliance Against China and Russia”,    Intel daily.com, December 6, 2010.

5.       Scobell, Andrews: “China and North Korea: From Comrade-In-Arms to Allies at Arm’s Length”,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 March 01, 2004.

6.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S. Policy Towards the Korean Peninsula: Report of a CFR-Sponsored Independent Task Force” .

7.       BBC News: “Wikileaks cables: China ‘Frustrated’ by Norht Korea”,  November 30, 2010.

8.       Tisdall, Simon: “Wikileaks cables reveal China’s ‘ready to abandon North Korea” , The Guardian, November 29, 2010.

9.       Certo, Peter and Al: “The Cheonan Incident: Skepticism Abounds”,  IPS.-dc.org, November 15, 2010.

10.   Kim, MyongChol: “Nuclear war is Kim Jong-il’s game plan”,  Asia Times, June 12, 2009.

11.   Kim, MyongChol: “When North Korea’s threats become reality”,    Asia Times, December 14, 2010.



//www.syxtk.com/wzzx/xxhq/yz/2013-05-02/1885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