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从纪念卫国战争65周年仪式看现在俄罗斯对斯大林评价

作者:救民族于水火之中   来源:红色文化网  

关于此次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大型活动,虽然莫斯科市政府从今年4月起一直在莫斯科一些街道上张贴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照片中留有斯大林的形象,但是这次俄罗斯政府在5月9日红场上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大型仪式中却没有出现斯大林的影踪。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今年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早在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正式签署了《关于组织阅兵式和各种庆祝活动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总统令。根据总统令,在今年5月9日胜利日,俄境内各“英雄城市”都将组织盛大阅兵。与此同时,一系列爱国主义运动也将展开。

为了烘托庆典气氛,莫斯科市政府当局决定,将在莫斯科的一些街道上大量悬挂庆祝胜利65周年的巨幅广告和宣传照片,而其中则会有斯大林形象出现。这将是苏联解体后的首次。以国际象棋大师卡德罗夫领导的“俄罗斯开放社会公民论坛”、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主席拉金斯基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权主义者表示强烈反对,他们公开表示,如果市政当局不更改决定,他们将退出与胜利日庆典有关的活动。他们说:“斯大林主义者的历史观是不道德的,斯大林处决的本国公民,比在他领导下消灭的纳粹法西斯还要多。还有那些在波兰和卡累利阿(原属芬兰,后成为苏联的自治共和国)占领所犯下的罪行。”有人权主义者说。在二战胜利日悬挂印有斯大林形象的广告,是对斯大林时期“大清洗”中所有被斯大林杀死的死难者的亵渎。
对此,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并不很在乎。他说:“我并不是一个斯大林的崇拜者,我是个相信客观历史事实的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斯大林就是担任着统帅的职责,卫国战争的胜利他有贡献。难道在推倒了纪念碑之后,我们还要从历史中删除这个人物吗?”卢日科夫说。这位莫斯科市长同时指责媒体反应过激,好像“受到了酒精刺激”一样。卢日科夫甚至表示,在莫斯科,印有斯大林形象的广告,将不只出现在胜利日的纪念活动中,“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仍然会悬挂。”历来与莫斯科市政当局站在对立面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卫国战争退伍老兵们,这次也坚定地站在了卢日科夫身后。退伍老兵组织的代表指出,反对张贴斯大林形象的人,真实目的是想将斯大林彻底从历史中抹去,这是对历史的捏造和歪曲。
然而,那些所谓的“人权主义者”和“民主派”们却对卢日科夫的话大加谴责,甚至认为如果要在莫斯科的一些街道上悬挂斯大林的照片,不如同时也悬挂纳粹德国的希特勒的照片。他们说:“卢日科夫说,悬挂斯大林的照片,是因为可管理是不能删除。按照这种理论,希特勒的形象广告,也应该悬挂在莫斯科街头,因为他也在我们的历史中客观存在过。”
最终莫斯科市政府还是保持了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期间,在一些街道上悬挂斯大林的照片,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表示,我们将安装有关卫国战争的街边宣传栏。在他的同意下,俄罗斯共产党将在莫斯科一些街道设置1000个宣传栏,上面包括斯大林的黑白肖像和他的那句“胜利属于我们”的口号,直到5月9日纪念结束才撤下。但是在5月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进行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大型阅兵仪式上,却丝毫没有出现斯大林的照片或者广告形象,在纪念仪式上包括总统的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总理弗拉基米尔.弗拉季米耶维奇.普京在内的各个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的一系列讲话中,都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斯大林的名字。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是跟普京、梅德韦杰夫等人一贯对斯大林的评价相一致的。现在领导着俄罗斯这头双头鹰的梅普组合中,身为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和身为总理与前总统的普京对斯大林的评价的总体大方向基本在一个范畴内,但普京对斯大林评价的语气要和缓客气一些,而梅德韦杰夫对斯大林的评价的主观感情色彩更浓烈,负面色彩更明显。普京是热烈赞扬斯大林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指挥和实现国内工业化中的成就,但强烈反对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镇压,而梅德韦杰夫本人在他一系列评价中都更侧重于斯大林对“本国的广大人民”所犯下的“巨大罪行”,而对斯大林的“功绩”,甚至包括指挥卫国战争中的“功绩”都只是一笔带过,蜻蜓点水!

2009年12月3日普京在参与录制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的时政节目时,他当场从一系列俄罗斯网民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了关于他对斯大林的总体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普京回答说:“我选这个问题来回答,是因为我知道问题的尖锐性。现在社会上对此有很多争论,我看到这里有埋伏:说肯定,一些人会不满意,说否定,另一些人会不满意。不过既然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问题至今仍有激烈的争论,我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依我看,不能给予整体的评价。显然,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斯大林领导的。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我们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管谁怎么说,最终是取得了胜利。即使我们重提损失很大,你们知道,现在谁也不能指责组织和领导了这场胜利的人,因为如果我们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对我国来说其后果就会悲惨得多。”“正面的东西无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难以接受的代价。尤其是存在过镇压。这是事实。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不能这样做。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我们遇到的不简单的仅是个人崇拜,而是反对自己人民的大规模罪行。这也是事实。关于此事我们也不应当忘记。”“对任何历史事件都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就是我想说的。”
普京2002年接受波兰的《波兹南邮报》采访时提及斯大林的一句话:“不管我们今天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谴责和批判斯大林时代的镇压和恐怖,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苏联才赢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我们才能够战胜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德国,这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跟他的名字相联系的”。
普京于2006年在接受德国媒体《图片报》采访时说:“对于我国复杂的、有时是十分矛盾的历史而言,斯大林时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当了解这段历史和记住教训。专制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犯罪。斯大林时代就发生了诸多罪行:政治镇压(大清洗)、许多民族的人受到驱逐。这一评价是原则性的。”普京倒是反对了将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他说:“是的,斯大林是个暴君,许多人称他是罪犯。但他不是纳粹分子!不是苏联军队于1941年6月22日侵入德国,而是恰恰相反。首先不能忘记这一点。”

普京亲自选定和与其共同执政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对斯大林大清洗的批判和谴责的声音则更加强烈,更加浓厚,更加不留情面,2009年10月2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为10月30日--“政治镇压牺牲者纪念日”所写的,位于克里姆林宫网站上的一个视频博客里做出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难以想象,全国民众都深受其害,一些社会阶层被整个摧毁,实际上消灭了哥萨克。‘剥夺富农’;使农民大伤元气;知识分子、工人和军人都遭受了政治迫害;所有的教会代表都遭受了迫害,数百万人因政治恐怖和虚假指控而丧生。但迄今仍然有人试图为镇压活动辩解,声称这么多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国家使命而牺牲。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任何国家的成就、追求都绝不能以人的痛苦和损失去换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高于人的生命的价值。绝不能为斯大林的大清洗辩护。”“纪念民族的悲剧跟纪念胜利是一样的。而极端重要的是,要让青年人不仅拥有历史知识,还要有公民感。要能够满怀感情地共同感受俄国历史中最悲惨的悲剧之一。”“我们很注意同伪造我们的历史作斗争。不过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很多青年人常常认为,问题只在于不允许改写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结果。而忽视了重要性并不亚于此的是,绝不允许在恢复历史的公正的外衣下,为当年那些消灭自己的人民的人(指斯大林和苏共)辩护。”

普京几乎每次评价斯大林时还都基本完全正面赞扬和肯定了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功绩和祈祷的正面作用,梅德韦杰夫在斯大林的这方面的语调也要“降温”的多,对他这方面的功绩评价也要“吝啬”的多,这从他这次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阅兵式中对斯大林的最新的一次评价中可以看的一清二楚,梅德韦杰夫公开宣称:“苏联卫国战胜是广大人民的胜利,不是斯大林的胜利,甚至也不是那些高级指挥军官的胜利”!
俄罗斯《消息报》今年5月7日全文刊登的对梅德韦杰夫的专访中,梅德韦杰夫回忆了自己的家庭在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事实上他自己出生在1967年,根本没有亲身感受过卫国战争和斯大林时代)。他在评价斯大林时表示,是人民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而不是斯大林。他同时驳斥了有关“斯大林主义”正在俄罗斯死灰复燃的看法。
梅德韦杰夫说,“是人民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而不是斯大林,甚至也不是担任重要职务的军事指挥官。当然,他们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是人民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赢得了战争胜利,众多民众为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梅德韦杰夫说,对于斯大林的作用,对他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他是在紧急状态下担当了最高总司令的角色,有人则不这样认为。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如何全面评价斯大林本人。“如果从国家层面上而言,自新的俄罗斯国家产生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斯大林的评价非常明确――斯大林对自己的人民曾犯下了大量罪行。虽然他曾做出过许多贡献,虽然在他的领导下国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对本国人民也做出了不可饶恕的事情。”
梅德韦杰夫表示,热爱和憎恨斯大林的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许多老战士,战争胜利者的一代人喜爱斯大林并不为怪,这是他们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评价。但另一问题是,这种个人评价不应影响到国家评价。

以下是根据中国《成都商报》对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阅兵式的报道,此中各种意味,各种含义,各种揣摩,各种典故,就让读者们仔细思量吧:

俄罗斯9日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
本报记者发现,虽然此前“斯大林是否该出现”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9日当天的红场阅兵式上,并没有出现斯大林的形象,在俄罗斯官方通讯社的网站文章上,对斯大林也只字未提。
俄罗斯9日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
阅兵式规模空前,展示俄罗斯军队精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的部队首次参加阅兵。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盟国“共同的胜利”,这一历史事实不容重新评价。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德国总理默克尔、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波兰代总统布科莫罗夫斯基等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阅兵式,大约3000名苏联红军老兵及俄各界代表和外国嘉宾观摩。
包括梅德韦杰夫、胡锦涛在内,出席典礼的领导人大多系象征胜利的红色领带。

“不允许发生新的悲剧”

上午10时(北京时间下午2时),阅兵式开始。全场为反法西斯战争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克里姆林宫斯帕斯卡亚钟楼钟声长鸣。

伴随卫国战争歌曲《神圣的战争》,8名俄罗斯武装部队仪仗队士兵分前后两组,举着俄罗斯国旗和镰刀铁锤军旗进场。

俄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在阅兵总指挥、莫斯科军区司令瓦列里・格拉西莫夫上将陪同下检阅俄军受阅部队。

俄武装力量总司令、总统梅德韦杰夫随后发表讲话:“时间有巨大力量,但不会胜过人的记忆,胜过我们的记忆。”

他说,卫国战争是俄罗斯和其他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成员共有的历史遗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前线战斗的战士们,不会忘记在工厂顶替男人们干活的妇女们,不会忘记承受相对他们年龄而言不可思议经历的孩子们。他们都是英雄”。

他说,“1945年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也是道义上的巨大胜利,是共同的胜利”。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部分反法西斯盟国军人共同参加阅兵,“象征我们要共同捍卫和平,不允许重新评价战争结论,不允许发生新的悲剧”。他强调,“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应对当今的威胁”,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悲剧重演。


北约部队首次现身红场阅兵

阅兵式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独联体国家阅兵分队陆续入场。这是独联体国家军人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参加红场阅兵式。

此外,美国、法国、英国和波兰也派部队参加阅兵,组成反希特勒同盟成员国阅兵方队,由波兰三军仪仗队打头。这是北约国家部队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式上。

法新社称,这一刻有“巨大象征意义”并显示近段时期俄罗斯和波兰的关系、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迅速回暖升温。

英国威尔士近卫团第一营士兵戴熊皮帽,身着传统红色行军夹克和黑色长裤,与一支英国空军军乐队共同走过红场。

美国派出了第170步兵旅18步兵团第2营的70名官兵。法国则派出70名空军士兵,他们举着二战传奇兵团“诺曼底-涅曼”飞行队的旗帜走过红场。

可笑的是,俄罗斯这个数十年间的超级大国,击溃了纳粹德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军事强国,居然开始由外国军火商来提供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和广大警察们的武器装备了!!不知道这种俄罗斯军队武器来源的国际化、多元化,是一种悲剧,还是一种喜剧啊,又或者这是一场讽刺剧吧!!

《莫斯科时报》9日援引一份政府公文称,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向普京总理汇报,应该同意世界级的意大利军火商伯莱塔(Beretta)表示要在俄罗斯开设分厂的建议。
切梅佐夫在向普京汇报时说,如果俄意两国能达成协议,伯莱塔可为俄罗斯特种部队和广大的警察提供装备。俄罗斯国内军事专家分析指出,由于俄罗斯本国的武器制造商主要生产重型武器,因此在警察装备等方面,俄罗斯市场对外国制造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切梅佐夫说,双方谈判后考虑在基洛夫市建立一个合资公司,由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公司占有大部分股份。军工产品主要涉及狙击枪、霰弹枪以及各种特种和警用枪支,公司有望在明年开始组建。

前苏联解体后,因人才外流和财政困难造成科研力量下降,俄罗斯军工产业今非昔比,这也使得俄罗斯政府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日常军需。

看明白了吧,最后我再补充几条消息,让大家对俄罗斯各界在普京政府的这10年间(2000----2010)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准确、更加明了的直观了解。

普京政府的俄罗斯的10年间,仍然存在着在电视、广报、报纸、杂志等等大众舆论机构上攻击和指责斯大林的一系列现象:从2004年斯大林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前夕开始,俄罗斯几个大的电视台,包括国有的国家二台、国家三台、莫斯科电视台在内,更不要说那些大型的私营电视台,都陆续推出了几部反斯大林的电视剧,进行反斯大林的宣传。首先,私营的斯坦诺基顿电视台放映了根据雷巴科夫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改编的十五集电视剧,紧接着放映了根据阿克肖诺夫的小说《莫斯科传说》改编的二十二集电视剧。这两部电视剧都具有鲜明的反斯大林倾向。差不多与此同时,莫斯科电视台又制作和播出了十一集电视剧《惩戒营》。这部连续剧表现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斯大林建立所谓“惩戒营”,是为了把许多军官和士兵赶到那里,在最严酷的战斗中利用他们,这说明了斯大林的残酷和不人道。因此这部连续剧也具有鲜明的反斯大林倾向。同时影片肆意歪曲事实,夸大惩戒营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一位军事史专家称它为一种“按照一定政治思想要求制作的货色”,其目的是为了向年轻一代灌输这样的思想:缔造卫国战争的胜利的“不是朱可夫那样的元帅和马特洛索夫那样的战士”,而是惩戒营里的罪犯,从而缩小和贬低所取得的胜利的意义。

这里还特别要说一下根据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69年写成的小说《第一圈》改编的电视剧,它于2006年初在俄罗斯国家电视二台播出。年已八十一岁,在第二年(2007)7月就死亡了的索尔仁尼琴本人,亲自从自己的原小说中改编出了电视剧脚本,并朗读了画外解说词。我们都知道,索尔仁尼琴在他的那部描写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一个特别监狱里囚犯的生活的小说里,曾对斯大林进行激烈的攻击和否定,把他写成一个不仅面目可憎、心狠手辣,而且头脑中除了杀人和折磨人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其他东西的残暴的专制暴君。这部新改编的电视剧里仍然对斯大林进行贬损和丑化。索尔仁尼琴的这种态度,与他在十年前(1996)有明显不同,那时他在1996年4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在转折关头》里曾说过斯大林的一些好话,称“当斯大林去世时,人们只知道逝去了一位伟人,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他(小说主人公)也是如此。但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国家真正失去了什么。国家实际上丧失了前进的速度,因为是斯大林在带领着全体人民极速向前奔跑,毫不停歇的狂奔,虽然人民的腿脚被沿途的石块树枝划伤割伤,鲜血一直在向外喷涌,可他们毕竟是一直在向前奔跑!斯大林的死亡,让这种奔跑慢慢停缓下来,虽然这狂奔的惯性仍使得国家还有所前进,但最终在几十年后还是停住了,僵死在了泥泞的路上”。现在他这样做,使得人们有理由怀疑他十年前在小说里说的赞扬斯大林的话并非出自真心。

2009年4月22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新报》发表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先后曾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军事检察总院工作的雅布洛科夫的文章《贝利亚被定为有罪》一文,其中搬出在卡廷附近枪杀波兰战俘一事,说苏联“履行对德国承担的义务”,进入波兰领土,俘虏几万波兰军人,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下令把他们枪杀,却逃脱了对这一极其严重的罪行应负的道义责任。文章说,被称为“各族人民的父亲”的斯大林,实际上是嗜血成性的“吃人野兽”等等。

俄罗斯自由派的喉舌《莫斯科新闻》在2005年连续发表文艺学家丘达科娃的文章。这位在1993年“十月事件”前曾敦促叶利钦动用武力镇压“议会反对派”--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以及支持他们的包括“劳动俄罗斯”“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等在内的各种民间武装,后来又在1996年俄罗斯联邦第一次总统大选中亲自上阵宣传,大力支持叶利钦战胜俄共的久加诺夫而竞选总统成功,因而当上了总统委员会委员的女学者老调重弹,说什么斯大林在卫国战争前夕残杀军队干部,在外交上完全失败,使得国家没有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因而造成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她反对为斯大林树立任何新的纪念碑或纪念像,说这种做法是对在斯大林时代的牺牲者的嘲弄,指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正在俄罗斯大地上复活,要求普京政府立即设法加以制止。

进入21世纪以后,俄罗斯的一些报刊,比如《独立报》《消息报》等在一定程度上把注意力由批判斯大林的政治错误,转向指责斯大林的个人经历、家庭和私生活,力图通过这些方面的展示来贬低斯大林,把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人性化”,描绘成一般的凡夫俗子。他们的报刊大量刊登关于斯大林和他的妻子阿利卢耶娃的关系和阿利卢耶娃自杀的材料,不厌其详地叙述他的子女雅科夫、瓦西里和斯维特兰娜的生活经历和表现以及斯大林对他们的态度。某些报刊津津有味地谈论“斯大林与女人们”这个题目,除了阿利卢耶娃外,还给他找出了“秘密的妻子”、“不为人知的妻子”、“地下的妻子”、“平民的妻子”等等,并对他与她们的关系作了渲染。这些把斯大林形象庸俗化的报导有时甚至染上了黄色,以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从而获得了一些读者。

当然,在普京政权执政的这十年间,也有很多斯大林的正面形象被恢复,斯大林的恶名被纠正的例子,比如:2005年5月,雅库梯自治共和国的米尔内市实现了为斯大林树立新的纪念碑和纪念像的市民请求。2008年9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8月23日(1939年签订“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日子)为全欧纪念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牺牲者的日子,称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其中把德国的纳粹制度和苏联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制度都称为“极权主义制度”,指责它们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违反人权和人的自由,犯下了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同时决议对所谓的歌颂极权主义制度的种种表现,其中包括“对纳粹的和斯大林主义的过去进行公开的赞扬,以及包括新纳粹主义和光头党在内的各种激进主义的运动和团体正在扩大和加强”,表示深切的不安。普京政府的俄罗斯外交部正式代表在记者招待会上加以驳斥,指出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的决议出于政治目的歪曲历史,无助于创造各成员国之间信任和合作的气氛。

2009年9月7日根据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报导,俄罗斯莫斯科市的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的库尔斯卡亚地铁站的入口大厅的墙上重新挂上了在上世纪50年代末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后撤除了的一句出自于1944年版的苏联国歌的镀金的大型标语:“斯大林培育我们对人民的忠诚。鼓舞我们去劳动、去立功!”这座地铁站还新建了一个纪念苏联在二战中战胜德国纳粹的浮雕,其中的俄罗斯城市伏尔加格勒,被改回了这座城市从1929年一直使用到1961年前的名字——斯大林格勒。地铁站另外还新刻上了一条新标语,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的宣传口号:“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在莫斯科地铁包括库尔斯卡亚地铁站在内的四个繁忙的地铁站,墙上都贴上了斯大林微笑着的黑白照片。

2010年,伏尔加格勒的一家饮料企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纪念日(2月2日)到来之际,推出了系列新饮品,并选择了斯大林和他的元帅们的照片作为产品商标的组成部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伊兹加尔舍夫说,“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是斯大林领导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他出现在了我们的瓶子上。而朱可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更是直接领导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他希望这些新产品能够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因为这些瓶子具有纪念意义。

俄罗斯政权党----普京所属的统一俄罗斯党的时任党主席、俄罗斯国家议会(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在2004年12月斯大林诞辰125周年时,称斯大林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说“他作为国家领导人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无疑做了许多事情”,还说他“在雅尔塔、德黑兰的谈判过程中实际上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他又指出,“在对内政策上的那些过火行为无疑不会给他增添光彩”。这也表明了同样的道理。

2006年俄罗斯的“爱国阵营”和“强国论者”代表,作家兼政论家、《明天报》总编普罗哈诺夫推出了《第五帝国交响曲》一书,其中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俄罗斯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个“伟大的帝国”,今天的俄罗斯则处于“第五帝国”即将要来临的时期。他所说的前四个帝国是: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罗曼诺夫王朝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第五帝国暗指普京的俄罗斯。他称斯大林的苏联为“红色帝国”,称斯大林为“红色君主”和“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们的秘密继承人”。在20世纪90年代,他代表“爱国阵营”和“强国论者”,与久加诺夫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结合了政治上的战略同盟,共同反对和嘲讽鲍里斯.叶利钦和叶利钦身边的那些总理部长们组成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他本来在普京上台之初,对普京也是持批判和嘲笑的态度,他的不少评论文章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在2001年发表的曾经轰动一时并获得“民族畅销书奖”的小说《黑索金先生》里用讽刺的笔调写普京(书中称他为“中选者”),说普京最后神秘地消失了。但随后的几年中他对普京的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尊敬和赞扬普京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并且与久加诺夫的俄共大大疏远了相互关系,结束了俄共与“爱国阵营”和“强国论者”之间长达十年的政治同盟。据他说,这是因为普京保全了作为一个国家的俄罗斯,使其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并且为新的俄罗斯帝国的复活开辟了前景。在普京第二届总统任期将满时,他坚决要求普京修改俄罗斯宪法,谋求第三届连任,并在报刊上发出呼吁。最近他还表示相信普京是会“提前回来的”,说他“热切地希望能这样”。

一切尘嚣,一切争议,一切功过,一切是非,一切黑白,一切对错,都已俱往矣。根据俄罗斯著名诗人丘耶夫(斯大林的崇拜者,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他是苏联国内诗人中少有的继续挺斯大林派诗人),通过他自己在1984年与当时已经九十四岁高龄的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党政第二把手----1957年因为反对赫鲁晓夫猛烈批判斯大林和在政治经济上的冒失改革行为,为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辩护,因而被开除党籍,解除党政军一切职务被强令退休和变相软禁,最终在1986年怀着对斯大林的深深崇拜而以九十六岁高龄离开人世的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1890----1986)的数星期的深入谈话记录,而整理写出的《莫洛托夫——掌握一半权力的统治者》一书的说法,斯大林1943年在与温斯顿.丘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起参加德黑兰会议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死后会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最终,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垃圾刮走!”对于斯大林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不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来作出什么评价,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是在阐述事实,写者论史实,读者请自思!!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465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