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奥巴马的政治水准只是个“学生级”

作者:潘宏斌   来源:红色文化网  

奥巴马的政治水准只是个“学生级”


作者:潘宏斌

中国的一些网民对奥巴马心存恐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上的误区。这是因为这位黑人参议员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叛逆、冒险和能言善辩。他在参议院任职不满一届就决定竞选美国总统;曾两次发表语惊四座的政策声明:一个是如果需要,他愿意跟金正日或卡斯特罗这样的共产主义“独裁者”进行面对面地谈判;第二是如果美国有确凿证据证明本·拉登的确藏在巴基斯坦的北部山区,而巴政府又不允许美国入境剿杀,他会考虑在那里使用核武器!

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消除这些没有根据的顾虑:

1、“奥巴马必然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奥巴马目前作为政治家来看,只不过处在“学生级”的水平,他的威力和魅力被媒体和网民过于夸大了。

笔者认为,自罗斯福、戴高乐和毛泽东相继过世之后,世界上“教授级”的政治家也只出现过两位:一个是美国的基辛格,他用战略眼光来看待外交问题,最著名的就是“均势理论”和“有限战争理论”。他的七十万字的《大外交》是国际政治学的“圣经”,成为今天每个政治家、外交家的必读教程。其中的内容也给中美关系定了调,说明了美国不能亲近中国的理由(无论中国如何讨好美国都于事无补)。

另一个是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曾根的学识比不上基辛格,可能是受其环境的制约(因为日本毕竟不是政治大国)。但中曾根从日本的现实出发,创立了战后日本的战略思想,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21世纪的国家战略》。此理论作为日本21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日本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讲师”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从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实际出发,认为经济竞争已成为冷战后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以此创立了克林顿经济学。将传统上一直提倡“自由贸易”的美国转变到更体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公平贸易”上来,把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置于美国对外战略的优先位置,制定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

第二位是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根据俄罗斯自身的条件和国际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了以石油和核能为武器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他不仅靠能源项目调剂与欧美关系,也用能源主导独联体外交。内联独联体,外联上合组织,力图恢复俄罗斯过去的超级大国地位。今天,“能源战略”的重要性也终于被中国人所认识。

第三位是中国的邓小平。邓小平从当时中国遭受孤立的现实出发,提出一条摆脱困境的战略思想,这就是韬光养晦战略。需要强调的是,此理论当时的年代是美苏争雄,中国国力有限,不能不“忍辱负重”。而今天国内外环境都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不自觉地就被早早地推到前台。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甚至把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说成是“在国际上进行战略欺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继续奉行“韬光养晦”战略,无异于是以苟且偷安为目的的“鸵鸟政策”。不要忘记:中国当前最需要发展的是与国家地位相称的“软实力”,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嘱咐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有所作为”。 

就奥巴马的个人素质而言,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他是有可能成为“讲师”级中的一员。不幸的是,笔者本人对此并不乐观。他的角色很可能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一样,只是国家困难时期的过渡人物,只有短短的四年任期而已。

所以,中国有些为此而“担忧”的网民不应该抱怨美国“民选”选出一个奥巴马,而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到亡国的时候才会推举出一个毛泽东?!

2、“奥巴马是挽救美国的救世主”

在“自由经济”模式和美国形象被世界纷纷指责和怀疑的今天,如果能有一种代价最小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糟糕的情况,那就是让一个黑人成为美国总统。

不要相信美国民主的作用。美国大多数选民是愚蠢的,他(她)们会在一份合同书前犹犹豫豫,也会怀疑一个政客的人品和动机,但却会轻信一个口号。尤其是对那些认为“国家走上错误的道路”的悲观主义者们,一句用变革作为许诺的候选人和“Unite the country”的竞选口号怎么能不把这些迷途的羔羊们忽悠的如痴如迷?!

奥巴马的主要武器是什么?无非是大话加空话,没有任何实质上性的东西。美国的华人普遍对此显得比较“理智”。这倒不是因为华人的智商高,而是中国近代这些政治团体都无一例外地用一些很有诱惑力的口号忽悠过民众,比奥巴马可强多了,但最后又有谁能兑现过?! 所以,华人对奥巴马那种小儿科式的煽动,有相当强的免疫力。话也只能说到这个分上!

奥巴马是在美国国民对国家发展方向丧失信心和金融风暴中被既得利益集团选中的一匹“黑马”,目的是不损害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前提条件下,挽救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国民信心。美国既得利益集团这手牌打得不错:以法国为首的原本怒气冲冲地要来华盛顿找美国算账的欧洲列强马上收敛了那幅凶相,原本提倡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新兴国家也主动向美国表忠心...美国又重新找回了当老大的自尊。

不管你认为是美国既得利益集团的阴谋也好,还是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体现也罢,用一位从小就离开父亲的黑人当美国总统无疑是“美国梦”的最好的诠释。看看法国著名报纸《费加罗报》是怎么说的吧:“能让世人看到担当经济危机的一种期待,他会在全球格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国际关系专家也说说,从来没有一个总统候选人像奥巴马那样如此吸引全世界“眼球”,没有一人像他那样激起人们对美国的憧憬和幻象。

不过,吹捧归吹捧。奥巴马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在选举时就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的国家发展战略,过渡内阁中不是华尔街的代言人,就是华盛顿的老政客,就这样一伙人还能把美国怎样?!

3、“奥巴马将改变中美关系的基本格局”

美国对华政策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终于形成了固定的框架,今天不管是布什还是前总统克林顿都是在这个框架中运作的。除非奥巴马要作重大的战略调整,否则他也不会改变政策的基本框架。因为,要做重建一个框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现实的是金钱和能力,这两样条件都不具备。

如果对此还有怀疑,我们看看他在2004年竞选参议员时的政策文书是怎么说的吧:“美国必须在中美分歧上(比如台湾)立场坚定,但在可以使两国团结的事务上采取灵活的策略。我们必须坚持劳工标准,人权第一,让中国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并严守与美国公司的法律合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与中国展开贸易战,中国经济的长期不稳定会带来全球性的后果。”

虽然奥巴马在竞选中对中国提及不多,但就在竞选之前,他组建了一个“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力主通过全面美中接触和对话发展中美关系和有效地解决国际问题。这个小组还挑选了了解亚洲问题的亚裔专家,可见奥巴马对中国的重视。在竞选中,奥巴马表示支对华的接触政策,赞赏海峡两岸缓和台海紧张局势和改善关系的努力,支持目前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中美之间的合作。

今年1月奥巴马在回答台湾问题时说:“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双方经由对话和平解决双方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任何解决台海僵局的方式都应为海峡两岸的民众接受。”

这些表述都表明了奥巴马的观点明显地受到克林顿的大陆和台湾政策的影响,估计今后也不太可能有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个人的这些观点不仅与拜登及幕僚们的思想不谋而合,更是美国利益集团的共识。比如:拜登把美中关系用“利益交汇”来概括,呼吁美国政界保守派不要用冷战思维看待当今中国。奥巴马有15人的中国问题专家小组,核心幕僚蓝普顿说:“台湾不要指望得到美国的‘空白支票’,不要指望美国会介入台海战争。”另一位核心幕僚李侃如也重申了克林顿时期的模糊政策:“美国从未承诺将会无条件地介入台海冲突。” 

美国商会发布的《巴拉克奥巴马主导的对华政策》中透露了奥巴马关于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点:“只要美中两国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就能在很多方面实现双方的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施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为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4、结论

中美关系的稳定对美国的迫切性远远大于中国,应该着急上火的是美国才对。从历史上看,中国虽然不是国际政治的主角,但在大国博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0年代前中苏关系默契,美国的势力差一点就被赶出亚洲;80年代后中美关系暧昧,苏联和东欧就土崩瓦解,至今俄罗斯还耿耿于怀。

从奥巴马这几天的动作来看,他目前缺乏外交经验,羽翼远未丰满,在对华关系仍然需要有一个像克林顿和布什早期的那么一个磨合期。所以,目前对奥巴马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因为他目前还是一个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上课的一个小学生。中国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冷静,再冷静。就像俄罗斯那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最近中国出台的4万亿投资“救市”方案就是一个既冷静又自信的举措:如其用数千亿的美金当喂美国的“肉包子”,还不如自己来享用!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奥巴马的当选对中国不利,也不过只能博得中国人的冷眼一笑而已。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不应该是投机主义的牺牲品,不能总是依赖于别人犯错误。毕竟,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看谁更强,而不是比谁更烂!

理性的看待奥巴马的当选吧,毕竟这个传说IQ只有125的年轻总统的当选远远不是世界末日。

(潘宏斌 )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334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