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红旗时评:危与机

作者:贺福初   来源:红旗文稿  

  当前,我国正开启千年一遇的民族复兴征程。复兴之要,不在“复”——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而在“兴”——应该是更多的革故鼎新。器以力行,人以魂立。作为“民之魂”的文化,其自醒与自新是一切革故鼎新之根本。我们必须纠正文化偏执,完善民族危机观。

  鸦片战争后,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受欺、一直在挨打。中国共产党人背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人民奋争28年,建立人民共和国,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宣告中国受欺、挨打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们党又带领人民逐步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不仅将标志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也将标明着近两百年来中华民族“现代化”理想的实现。

  此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现代中国历史表明“富裕并不等于富强”。贫穷、落后,肯定是危机。富裕而不自强,更是危机。晚清的历史,就是血训。康乾盛世后、鸦片战争前,中国GDP不仅世界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于第二国。清朝政府的闭门锁国锁住的仅是“泱泱大国”富国而不强国的时代步伐,锁不住的恰是世界列强的坚船利炮及对我的分赃瓜分与割地赔款。此时,中国并不贫穷,而是恰恰相反—“天朝大国”富甲天下。但富饶而富裕的中国仍然沦落成诸列强垂涎的“肥肉”。可见,富裕所换来的不是列强的尊重、而是其强取豪夺的贪婪,这就是“盛世之危”。

  历史并未走远,前车还在眼前。我们这个民族断不能“健忘”。而灭顶、亡族之血训本来是最不该被“健忘”的。当前,已站起来、正富起来的中国并没有强大到无人可欺、无人敢打的境地。实则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的国际地位比较优势远非清朝,即使“两个百年目标”实现后其国际地位也很可能达不到清朝时的我国地位优势。晚清既然都遭遇了灭顶、亡族之血灾,未来我们何以避免?“盛世之危”又已到当前,国人要警醒啊!

  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未来亚洲世纪中最大的地缘政治大国,其迅速崛起必然招致全面围堵。狭路相逢勇者胜,群雄逐鹿强者赢。民族复兴只有突破重围一路,决不能画地为牢。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古往今来,和平从来就不是免费的午餐。发展机遇,也绝非天上馅饼,更不可能拜对手所赐。自强者强,无为者危。我们应强化危机感,完成“盛世之危”的理性觉醒。

  此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危机的两极分别是危险与机遇,而其平衡点、转折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危机。中华民族历来有居安思危的传统意识,近现代以来,特别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积弱积贫、世界列强的欺凌蹂躏,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可不谓“至危之极”。因此,我们对“危”的认识更是刻骨铭心。与之相反,我们对危机中与“危”并存的“机”则常常是“薄”彼失彼。要么急破其危,而忘取其机;要么为免其一时之危,而放弃千载难逢之机。虽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古训,但只要与危相伴、或有危相随,即使机遇远大于风险,我们也常会选择避而远之。

  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灵魂。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我们应该引导人民辩证地认识“危”与“机”的对立统一,在中华文化中根植危机之“机”的基因,以纠正文化偏执,开创时代新篇。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6-14/2131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