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世界社会主义论坛: 论资本主义危机,望社会主义未来

作者:李慎明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2年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开幕

  2012-11-30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开幕: 论资本主义危机,望社会主义未来

  光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1月29日在京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为题,作大会开幕讲演。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次隆重集会,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尼泊尔、古巴、越南等四大洲九个国家的近150位参会代表共聚一堂,纵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畅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此次大会是对在全球经济政治大变局中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前景的一次深度研讨。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秘书长李力安、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中国社会科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中央党校教授赵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英国共产党主席哈帕、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教授多博林科夫、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教授卡扎诺夫、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哈拉比、德国著名哲学家与经济学家帕特森、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博卡拉、古巴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格迈兹、尼泊尔著名学者萨帕利亚、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院长武明江等中外代表分别作大会发言。

  

  李慎明从世界大势谈起,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已进入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的前夜,历史的车轮已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前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他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认为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国际局势深刻变化中最深刻、最基础的变化,这是生产的全球化其中包括金融产品的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在不断加强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四位一体”的霸权以主导世界发展,但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必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复兴提供了必然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极有可能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大发展的最新生产工具。李慎明预言,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并仍在演进之中,甚至可能是刚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及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所面临的更严峻的挑战极可能还在后头。毫无疑问,社会主义道路尽管曲折和艰险,但前途必然是光明和辉煌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后的一次社会主义盛会。中国的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十八大报告精神发言,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要居安思危,坚决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特别深刻地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其中包含着敌对势力对我们“西化”、“分化”的危险。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之中,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重建步履艰辛,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没有解决的两大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本质不会改变,以西方式“人权”、“自由”、“民主”输出为主要手法和核心特征的新帝国主义粉墨登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对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认真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把我们党建设好,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上将认为,党的十八大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又将“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热烈愿望。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认为,当前世界格局无疑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主要表现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和国际政治格局加速向多极化方向迈进两个方面。世界格局正经历的调整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力量,使世界上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围堵中国的战略图谋也会越来越强烈,我们如何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应对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多位中外代表围绕大会主题,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和社会主义的未来。英国共产党主席哈帕·布拉尔从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资料之间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生产过剩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危机的不可避免性。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好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危机,是迎来新阶段更高人类文明的钥匙。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哈拉比高度肯定此次世界社会主义论坛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一场自1900年至今第三大的资本主义危机正在显现。而旧体制的危机可以创生出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系统。由于资本主义威胁着社会以及环境的根基,人类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型,共产党的广泛存在对于劳动阶级的先锋性起着关键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人类未来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多博林科夫教授指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始的时候,人类正在经历着在深度上与规模上都无可比拟的世界性的全球资本危机,而造成如此严重的危机的原因在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存在三大危机。首先是始于2008年末的又一轮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危机,即包括人口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精神道德危机等在内的全面危机;第三是美国作为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霸权危机。这些危机彼此交织在一起,相互催生,相互加剧。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将推动社会主义力量在全世界的发展。21世纪将在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旗帜下度过。将出现大量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毫无疑问,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不同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古巴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格迈兹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最深刻和最全面的危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危机,包括生态、食品、能源、水、社会和文明的危机,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危机。争取社会主义的理想在今天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认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世界,是一个物质财富大幅增长而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空前加剧的时代,一个因为失业率增长而丧失现在和因为青年失业率更大增长而丧失未来的时代,一个在光怪陆离的经济泡沫中翻滚而历史倒退、文明萎缩、社会动荡、战乱迭起、自然灾难严重的时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许诺全球的民主、自由、和平、富裕,已经成为史无前例的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从新自由主义和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必然联系角度,纵论资本主义金融帝国的衰落并指出,金融帝国的衰落虽已显端倪,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会很快瓦解,现代资本主义被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新兴的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为社会主义运动的进展提供新机遇,开辟新视野。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辽宁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温州大学、福州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诸多单位的国内代表,与外宾一起就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垄断与世界格局和社会阶级结构、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世界左翼与社会主义现状及前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等课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探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受到严重挑战,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被广泛质疑,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遭遇全面危机。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世界进入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的前夜,这是世界各种各类重大矛盾长期累积冲突的必然结果,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尽头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的复兴。外宾与国内学者特别指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应对危机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又将“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此次论坛收到来自与会各国的专家学者相关论文近200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20736.html
Baidu
map